祛瘀散结宽胸理气是哪位中草药【理气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汇报材料】

  【摘要】 目的 观察用理气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中药紫苏通异煎组方),对照组30例(口服三苯氧胺)。结果 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提示:理气祛瘀法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理气祛瘀;紫苏通异组方;三苯氧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难治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本病的临床表现是渐进性痛经,月经异常,不孕和盆腔结节或包块。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或手术治疗。但是有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之不足。我们用经验方紫苏通异组方,以理气祛瘀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标准。[1]并经妇科双合诊检查,B型超声波证实,全部病例治疗前于月经周期第15天血清检查Cal25>37.2 KU/L。
  1.2 临床资料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均为本院专科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40例,年龄25~44岁,病程0.5~16年,其中病程小于2年者22例,不孕症9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6例。以痛经为主要症状的36例中,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8例。伴肛门坠胀者16例。对照组30例,年龄26~42岁,病程1~14年,其中病程小于2年者12例,不孕症6例,有人工流产史者17例,以痛经为主要症状的26例中,轻度6例,中度14例,重度6例。伴肛门附胀者12例。经比较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中药汤剂紫苏通异煎和紫苏祛瘀煎分别用于患者的经期和非经期。经期:理气行气,通络止痛。紫苏通异煎用药:紫苏、乌药、生香附、五灵脂、蒲黄、山奈各10 g,小茴香、延胡索各12 g,干姜、吴萸、乳香、青皮各6 g。
  非经期:理气祛瘀,通络化浊。紫苏祛瘀煎药用:紫苏、丹皮、姜黄、郁金、三棱、莪术、刺猥皮各10 g,五灵脂、夜明砂、墓头回、冰球子各15 g,桃仁、僵蚕、猪苓各18 g。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煎2次分下午、晚上各一次。连服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三苯氧胺,每片10 mg,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批号981101,2次/d,每次10 mg,连服6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3 疗效评定 参照前述文献疗效标准测定[1]。
  
  3 结果
  
  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愈显率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 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愈显率53%,总有效率86%。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古籍中无专门记载。有关症状描写散见于中医“痛经”、“症瘕”、“月经失调”、“不孕”等病的记载中。月经是胞室正常藏泻功能的生理表现。藏泻失常,经血不能值其常道而逆行,蓄积体内而成瘀血,阻滞胞脉而产生本病的诸多症状。故对本病的治疗中医多从活血化瘀着手。但根据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相关理论,药物归经学说,以脏腑经络为本,从气滞立论,用药物归经之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这是因为肝脏的生理功能是藏血和疏泄气机,对人体的情志和要达,气血平和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而足厥阴肝经的行路线入毛际,络阴器。这说明肝经的生理功能和气血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妇科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傅青主女科》说:“肝属木,舒则通畅,郁则不畅,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其气而疼生。”[2]而王清任在提出其活血化瘀的观点时亦认为“血之顺止畅逆,皆由气率之而行。”[2]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血滞之后或着或妄丽成瘀浊。《血证论》指出:“女子经病,则为气滞也。”从临床看本病的多发人群是中青年妇女,由于经带胎产的原因而在生理上经常处于“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的状态,容易出现肝郁不舒,气机不畅的情况。这也就是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机理原因。再加上此年龄段的妇女正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操劳中,精神和体力的负担也是最为繁重之时,因而也更容易发生多思善感,抑郁不畅,影响肝脏疏泄功能的发挥,导致人体气机运行不畅而致气滞,推动无力,此时如遇经乱,产后等胞脉乖张之时,气滞失运,血滞成瘀而作病。这也可以从本病经常出现少腹胀痛,肛门及腰骶胀迫里急的症状得以印证。紫苏通异组方正是依照上述的想法制定的具有理气行气,祛瘀通络作用的方剂。方中以理气行气药为主,如紫苏、乌药、香附、姜黄、郁金、山棱、小茴香等。再用性味厚浊能入肝经亦能祛瘀的药物,如五灵脂、夜明砂、墓头回、乳香等。然后辅用常用的祛瘀化结药,如冰球子、桃仁、僵蚕等。整合全方,要在气滞得以理调的基础上通过能入肝经的药来加强祛瘀化结的功效。气滞得通,气机遂畅,血脉平和,瘀浊无以生更无以留。由于本方的制定既运用了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又结合了中医理论对本病的独特指导,因此疗效明确,是对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是一种补充。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379.
  [2] 傅青主女科校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推荐访问:理气 内膜 子宫 法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uibaocailiao/2019/0408/623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