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角入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人外伤性脑积水|24周侧脑室后角正常值

【www.zhangdahai.com--考察材料】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常见,但是就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仍为首选方法。随着分流器材的改进及手术经验的完善,脑积水患者术后生存期限将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亦将明显提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47岁,平均38岁。均为头部外伤后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1.2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11例,走路不稳8例,癫痫1例。
  1.3辅助检查17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积水,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MR及增强MR证实为脑积水,额角有不同程度渗出。
  1.4手术方法及近期效果全组病例均行V-P分流术,均采用美国凤凰生物医学公司生产的中高压力CRXK2型分流装置,全麻下手术。右额发际内中线旁做2.5 cm切口,近端导管置人右侧脑室额角,深度以有脑脊液(CSF)流出后拔出导针,再向内推进2.0~4.0 cm为宜[1]。将CRX分流阀放在右顶部。腹腔导管经右耳后、右锁骨前达剑突下进入腹腔,导入腹腔内管长20~30 cm,游离状态。根据Samos脑积水疗效评定标准,出院时显著改善12例,占76%,轻度改善4例,占24%。全部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按压储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
  1.5远期并发症1~3年内感染2例,经输液治疗治愈,反复阻塞腹腔内导管出口,形成纤维包裹1例,均经手术解决。
  
  2讨论
  
  V-P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次成功率约35%~55%,感染率22%,死亡率8%~13%,导管阻塞率58%。此外,腹膜腔还可形成假性囊肿,导管接头松脱等并发症[2]。现结合本组病例就如何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进行讨论。
  2.1分流管阻塞分流管阻塞常由脑组织、脉络丛组织、血凝块、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大网膜包裹所致。综合资料表明,近期内阻塞的病例约1/2为近端不通所致。有学者认为分流管对脉络丛和脑室壁的刺激可引起脉络丛绒毛的延展和胶质血管反映性增生,加之脑脊液流出时的抽吸作用致使脉络丛绒毛或(和)反应性胶质血管进入尖端的排气孔内使其引流不畅。故认为脉络丛阻塞尖端排气孔是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3]。侧脑室脉络丛在三角区最丰富,向前逐渐减少,经室间孔进入三脑室,枕角和额角无此组织。脑室导管放入枕角虽然方便,但是阀门放在耳后受体位影响易受压阻塞,所以,我们采取右额角置管,将阀门放在右顶部,既避免了脉络丛阻塞导管又解决了阀门受压阻塞问题。现有报道V-P分流术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分流管末端固定于肝膈面,可有效地防止引流管阻塞及颅内感染和腹腔感染[4]。
  2.2感染现用的分流导管均为硅胶制品。硅胶易带静电,易受空气中或表面颗粒污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硅胶在空气中的暴露和与手术巾的接触。我们的做法是在导管置入前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外。本组1例发生颅内感染,头CT检查有液气平面,考虑为产气菌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后治愈。
  2.3其他并发症如肿瘤扩散、脑脊液分流不畅或过度分流、断裂、皮肤溃疡、肠道穿孔、腹腔囊肿、腹水等均有报道,也影响着V-P分流术的发展。随着分流管制造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出现了高科技智能型分流管,具有体外自由调压,抗感染,抗虹吸功能,皮下泵阀内植入计算机芯片,体外磁控调压,管身有纳米微孔,在28 d内缓慢释放两种抗生素微粒预防感染,大大降低了分流手术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科学出版社,2000:432.
  2胡文安.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2000:290.
  3常文海,姬馨彤,张俊杰,等.脑积水分流术分流管近端位置与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82.
  4华春华,王岳华,谢思忠,等.腹腔镜辅助下治疗脑积水.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04:38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脑室 脑积水 额角 腹腔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kaochacailiao/2019/0403/5354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