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刻群的环境因素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霍去病墓石雕刻群,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北部17里处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陵区内,是我国古代雕刻史上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群中,区别于其它陵墓雕刻的形制样式而独树一帜的雕刻精品。从陵墓建造的设计理念,墓地的布局,到雕刻造型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相对规范的陵墓建制中的一个独立样式。

历代对霍去病墓石雕刻群的记述和研究,有关直接论述雕塑和环境方面内容的文章还不多见,大部分都是从其它方面间接地引述。如《史记·霍去病列传》、《汉书·霍去病传》的文献资料中,有“为冢象祁连山”;“冢上有竖石,前有石马相对,又有石人”的记述;《三辅黄图》中关于汉代城市布局、宫廷园囿、汉陵面貌和祭祀礼仪等内容里记载有茂陵的建制内容。近现代一些著作,如王子云先生的《中国雕塑艺术史》,陈少丰先生的《中国雕塑史》等著作中主要从雕塑造型风格,语言特征本身研究得较多。林梅村先生的《古道西风》、《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著作中,以考古探源的形式研究了“祁连山”与霍去病墓雕刻的渊源。其它还有从文化、地貌、礼仪等方面的有关论述。

一般来讲,室外空间雕塑所形成的外部环境,应具备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从大环境方面理解,就是对雕塑形成影响的地域、气候、风水等环境,这些环境对人可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因素,影响到雕刻造型样式的形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从小的环境方面讲,是雕塑形成的周围具体空间的环境因素,这一环境对雕塑造型的比例、尺度、样式的确立,都有直接的关系。环境制约着雕刻造型和布局,是雕刻造型确立的直接限定性因素。反过来,雕塑既要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统一与协调的关系,又要达到充实环境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由此,本篇仅对霍去病墓石刻群相关的直接环境因素进行一些简略的探索。

汉武帝茂陵陵园的总体布局

按照古人“相信死人有灵魂,要如同活人一样的处理政务和饮食起居……”(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的丧葬观念,汉代陵园的建制,是以当时建筑园林模式为基本依据的另一种变体形式。汉武帝的陵寝茂陵是西汉诸帝陵中规模最大,附属建筑最为豪华的陵园。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的显示,茂陵的修建,基本是按照当时的礼制进行建造的。从方位、高度、布局以及相关的附属建筑等,都有严格的明文规定,在这一前提下,整个陵园规划中,汉武帝的陵墓建在陵园的西南方,承袭了古代礼俗崇尚西方唯上的形式再现;距武帝陵西北方1公里处是皇后李夫人的陪葬墓;霍去病、卫青等大臣陪葬墓设在茂陵东北方或东方;距陵墓东南约350米处的是供墓主游乐的白鹤馆;再向东,有呈南北方向的沟渠,沟渠的两旁是用于供奉墓主灵魂生活起居的寝殿及其相关的建筑;距陵墓东南方更远的地方,是当时各地富豪迁移到茂陵居住而形成的茂陵陵邑;用于祭祀祖先进行祭奠活动的龙渊庙等。整个布局显现出以武帝陵为中心的复杂而庞大的皇家陵园。(附图一)汉武帝陵高大的主体筑土陵墓,形成俯临一切的视觉效果和威震四方的美学风格,其它的一切布局都围绕着茂陵的主体形制展开。(附图二)这种带有礼文化色彩的规范样式,是汉代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宇宙观,在陵园建制上的充分体现。《庄子·天道》中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地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庞大而统一的茂陵陵园,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霍去病墓石雕建立的目的与功能及其形成的原因

据《史记·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去世后的情形:“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汉武帝给与霍去病去世后如此高的礼遇,一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目的所决定的。在茂陵诸多陪葬墓中,霍去病、卫青两位都是抗击匈奴而具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其墓冢被准许建造成特殊样式,是趋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必然性。二是“天人之际”宇宙观和昆仑神话相互融合的结果。根据《辞源》对“祁连山”的解释,古祁连山是指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直到甘肃的祁连山的广大地域。林梅村在《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一书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祁连与昆仑相同。以此推论,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也包括有西方仙山的境界,象征着霍去病死后所要到达的神仙世界。

霍去病墓与汉武帝茂陵陵园总体布局的关系

按照当时的礼制和“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在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体现,霍去病墓是武帝的陪葬墓,位于茂陵东北约500米,是整个茂陵陵区中的一个局部。(附图三)同其它大臣陪葬墓连成一体的陪葬区,都直接俯瞰在高大的帝陵之下。在这一大的框架中,霍去病墓的建造,既要表现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的设计思想,又要保持与整体环境形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风格。因此,这就使霍去病墓的形成,必须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中,运用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所要表现的“为冢象祁连山”,是一个象征性的含义,墓冢修建时,除了要模仿其自然山体外,体现在象征意义上的主要形式,就是雕刻造型所要显现的特殊功能。

霍去病墓设计理念的表现形式

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与当时古人“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天人之际”最早萌芽在原始崇拜时期,这一意识形态到了战国时期,逐渐转变成在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到秦汉时期,“天人之际”的哲学思想与封建集权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联系更加的空前明确和巩固。《汉书·董仲舒传》中就很明显地指出:“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由于这种宇宙观已完全占居封建中央集权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正处于西汉盛世的武帝时期,“天人之际”的宇宙观,不可避免地会充分反映在各个领域之中,园林建筑方面也同样得到直接的表现。“为冢象祁连山”、和“穿昆明池象滇河”、“方丈、瀛洲、蓬莱、”等等,都是以自然山水象征神话中的境界,象征理想中的天国,都是表达汉人在现实社会中崇高理想境界的一种再现形式 。

雕塑造型与具体环境的关系

由于霍去病墓冢模仿自然的设计理念,在具体限定的空间环境中,仅运用“崇二丈”(《长安志》卷十四记载)高的山体就不能充分表达“祁连山”理想的真实景观,因此,具有原始自然野性的石刻造型,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这一时期的陵墓雕刻还处于早期阶段,形制、样式都不规范,同时,当时的生产技术还很有限,对霍去病墓雕刻的造型形式的产生都有直接的影响。要想使石雕达到神似的理想效果,工匠们不拘一格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糅合在一起,运用到具有象形特征的自然石块上,形成大写意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成为我国古代陵墓雕刻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于设计思想和环境因素的制约,石刻放置的位置、角度,尽量自然地与“祁连山”融为一体,高低错落,间隔自由地摆放,象征性地起到宣扬主题的最佳效果。

从以上简略论述中,可以使我们有这样一个概念,无论是现代室外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还是远古时期的宫殿雕塑、陵墓雕刻,甚至是佛教雕塑的具有完全功能目的的雕塑形式,都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其中都包含有或多或少的环境因素。当时的雕塑在主观上只具有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实用功能目的,并不具有完全独立的审美性质,但是,雕塑服务于人的功能并没有改变,与人的心理相交感应的功能没有改变。雕塑与空间环境之间的不同变化,雕塑造型的大小高低,必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因此,无论是古典时期的建筑园林环境中的雕塑,还是现代纯粹意义上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都程度不同的包含有环境的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资料]

[1]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

[2] 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

[3] 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0

[4] 林梅村.《古道西风》三联书店出版,2000;《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出版,1998

Tombstone carving group of Huoqubing, which lies in the Mao Ling tomb area of the emperor Liuche in the northeast of Xingpi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cient carving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mong the our ancient tombstone carving groups, it is well-known for its unique shape and structure that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other tombstones. This tombstone has its own manifestation either from the design concept and layout of the tomb building or from the art language of the carving moulding. It can be called a unique pattern in the relatively standard tomb building of ancient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rect surrounding elements concerning the tombstone carving group of Huo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relation of sculpture and outer environment, which mainly includes such elements as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Mao Ling tomb park of emperor Han, the purpose, function and the forming cause of building Huo"s tombstone, the relation between Huo"s tomb and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tomb park of the emperor,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design concept of Huo"s tomb, the relation of the carving shape and the specific surroundings.

A conclusion is finally drawn, that is no matter the sculpture work of the modern outer public surrounding or the palace and tombstone sculpture, or even the Buddhism sculpture that has total purposes, they are indivisible with surroundings The variety between sculpture and space surroundings and the size of the sculpture will produc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people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refore, all the sculptures comprise the surrounding elements in different degrees no matter they are the sculptures of the garden architecture in ancient China or those of the city public space in pure modern sense. They are all worth our further studying and exploring.

推荐访问:略论 西汉 石雕 因素 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29/57689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