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 要】 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中,病理学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病理学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章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为此,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实验教材、实验设计、多媒体技术、第二课堂的引进和实验课的考核体系建立五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B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过程中的形态、机能、代谢变化和三者间的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病理学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1]。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加大了实验课比重,增加了实习课内容,采用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效果大为改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把多年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提出来进行探讨。

1 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可以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无统编的病理学实验教材。随着病理学学术前沿的内容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处在不断更新中,因此教材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前沿,有滞后性。鉴于此,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尽量与之同步。所以我们以新版本教材为依托,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编写实习课教材。除了保留原教材的内容外,增加了病理切片制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内容。同时添补了大量的以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病理诊断的组织学图谱和病案分析案例。这样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观察切片的兴趣,同时也能了解病理切片中的缺陷,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加强实验设计,加大学生技能训练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实验课授课内容应偏重于动手性、操作性较强的临床技能训练。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在每节实验课前,组织主讲教师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如做家兔空气栓塞实验时,我们对本实验做了延伸,把组织切片的制作结合到本实验中。实验结束后,集体讨论动物宰杀解剖后,所观察到的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变化,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根据讨论结果取长补短,每人写一篇完整的实习报告。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课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代替了单一的肉眼观察标本和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传统方法。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实验教学手段。它是由数码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语音回答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多媒体投影机系统等组成[2]。我院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有6个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通过多年的使用,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系统为高校的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量大,图像数据共享 我们知道扎实的正常形态学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但由于病理学学习与组织学学习间隔时间较长,正常的形态学知识已模糊或遗忘,因此在学习异常形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正常形态加以对照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显微数码系统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中的图片对比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计算机中调出正常形态图片[3],与正在学习的异常图片加以对比,即巩固了正常形态学知识,又可以通过对照轻松辨认异常形态,从而全面、扎实地学好病理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创建互动教学情景,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的功能[4]。我院从2004年开始使用数码互动显微镜系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授课中每次观察切片时教师都要求学生先自行观察,然后做出诊断。诊断依据可以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参照实习教材的图谱或通过网络寻找。教师还可利用 “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方式,随机检测每位学生镜下所观察的结构正确与否,并及时进行启发指导。教师可针对教学中学生观察切片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对全体学生讲解[5]。

3.3 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引入病例分析教学法 近几年,我们开始将病案教学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很受同学欢迎。教师可利用网络将典型病例发给学生,问题主要围绕该病例的诊断及依据、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把自己的意见和答案整理出来,借助多媒体网络,师生有效地进行 “交流协商”[6],教师可通过监控功能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学生可通过电子信箱、留言簿发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接收、查阅其他同学的信息,或与同学或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7]。

4 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

近年来,病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等技术已广泛用于病理诊断。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经典的实验方法,更要掌握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但由于受实验室客观条件和学时少等因素影响,许多新的病理学技术很难在实验课中一一开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开展了第二课堂。用校园网或知识讲座,给学生介绍病理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等等。另外,还成立了兴趣小组,把对病理学实验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安排到病理研究室跟随指导老师做实验。了解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动手制作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写实验心得或综述,鼓励学生在学报发表文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5 建立新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为了使病理学实验教学发挥较好的效果,我们对实验课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尝试。病理实验教学分为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论的学习,因此,我们采用了总论和各论阶段性考核的办法。考试采用口试和笔试两种方法,总论考试时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均采用口试,各论考试时附加病理切片笔试过程。此外,我们把学生平时在实验课中的综合表现也作为期末考试的一个考核点。如对实验的态度,出勤,操作技能及熟练程度,课堂发言是否踊跃,加上实验报告的书写和病例分析的成绩都计入实验总成绩中。提高实验考核在总评分数中的比例。如此可以促进学生更注重自身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再死记硬背,提高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不仅能使实验教学效果大为改观,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结合起来。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刘颖.病理学实验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冯军,景璐石,李鑫.医学形态学教学方法的革命-显微数码互动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59-61.

[3] 王舟.浅谈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27(21)43-44.

[4] 孙玉荣,王显艳,于秀文,应用多元化实验教学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71-272.

[5] 赵艳萍,徐艳丽,王琳.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践与实习,2012,30(3)101-102.

[6] 晓维,朱艺红.电脑学校[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34-35.

[7] 闵静,张晶.病理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极其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06,24(12):59-60.

推荐访问:病理学 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 多种 采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31/5776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