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和竞技及其他的联想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活动。现代社会精细化的分工和人们的个性不同,产生了林林总总的被奉为精神乐园中的使者。然而,这种状态被劳申伯格等人的“让艺术从艺术家的宫殿里解放出来”的口号打破了,于是波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气象。

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人们都可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广泛开展,正成为这种理论的实践者。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城市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出现了成千上万支群文团队——“舞台真正交给了普通市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13年第一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以来,在数以万计的文化活动比赛中诞生了100支优秀市民合唱队、100余支优秀市民舞蹈团队、100个优秀市民戏剧表演团、100名优秀少儿画家、100名市民书法家、100名市民摄影家、100名优秀市民创意设计师、100名市民收藏家等等……今天的上海,人们到处都可以参与缤纷多彩的艺术活动,到处都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而在这背后,却是无数废寝忘食地投身于这场市民文化“百团大战”的上海群文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与此辉煌的同时,我们依然反思,所有这一切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更完善?

一、竞技和参与

上海市民文化节《实施方案》将“展示、竞技、参与、共享”作为工作目标,使人们了解了市民文化节的最终目的。但仔细想想,“展示、竞技、共享”都是“参与”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市民百姓的“参与”才是本次文化节最重要的目的。没有“参与”谈不上“展示”,更谈不上“共享”。剩下“竞技”,其实它不应该成为市民文化节的目的,因为将“竞技”作为目的,结果往往会替代和削弱了公众“参与”市民文化节的真正含义。

其一,要准确设定竞技成绩的位置。市民文化节的比赛成绩先后客观上容易成为考量区域、街镇公共文化水准的标志,因此人们往往会非常关注本单位在比赛竞技中的名次,而忽视参与文化活动本身的意义,这对于策划、组织市民文化节的初衷无疑是一种偏离。人们知道,业余文化团队的艺术表现力是不能完全用专业水准来考量的,因此市民文化节非常强调关注团队背后的故事。但在实际比赛中,“优秀文化团队”的评判标准往往难以准确把控,为了公平、公正,更多的时候评委们还是习惯用专业艺术的标准来衡量群文团队的水平,初赛、复赛、决赛,一轮一轮地淘汰选拔,这使得市民文化节各大赛事在本质上与其他的专业比赛并无大异。

其二,要准确设定竞技比赛的条件。市民文化节各大赛事都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比赛规则,这些规则有的要求“30人以上”才能参加(那么,许多30人以下的团队就只能“望节兴叹”了),有的要求“收藏者对收藏的藏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什么叫“一定的研究”?大多数市民只有普通的收藏,根本进不了那个圈),美术要求“儿童组以儿童画、动漫卡通画及其他综合材料为主”、“高中组以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和素描等为主”(难道儿童就不能以国画、水彩等画为主、高中生就不能以动漫卡通画及其他综合材料为主吗?),而有的则提出市民大赛“市民均可参赛(专业艺术工作者等除外)”(不禁要问:难道专业艺术工作者就不是市民吗?)凡此种种由于竞技带来的比赛规则,都约束了一大批公众对市民文化节活动的参与。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这是一个上海全体市民自己的文化艺术节,又何必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呢?

其三,要准确定位竞技比赛的项目。作为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文化节比赛,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慎之又慎。这次市民文化节的项目大都能得到人们的欢迎,但也有的不尽人意。比如市民收藏大展,其实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文化门类,而且对展示、搬运、保管等各方面要求很高,并不是一个适合广大市民参与的项目。据笔者了解,有些几十万人口的区域,宣传动员了老半天才收到二三十件作品,至于社区街镇更是少之又少,谈何“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呢?其实有时想想市民文化活动项目不必一定要凑“十”凑“百”的,有多少做多少更符合实际,市民欢迎的文化项目过“十”过“百”没关系,市民不欢迎的文化项目缺“十”少“百”也可以,一味凑“十”凑“百”,就会滑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做精做好几个,持之以恒,也许比凑“十”凑“百”更好。

二、欣赏和参与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活动其实都是有作品和受众两个部分组成的。市民文化节除了有广泛的表现群体参与,还应该有广泛的欣赏群体参与。表现是参与,欣赏也是参与。欣赏群体是市民文化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正如阳光下的物体和它的影子,表现群体一旦离开了欣赏群体就成了自娱自乐了。当然从狭隘的角度说,能够自娱自乐对于广大市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笔者认为只有当更广大的市民参与欣赏的时候,市民文化节才是真正成功的。我们可以自娱自乐,但更需要彼此欣赏。因此,不能仅仅以表演人数的多少、获奖团队的多少来判断一个区域公共文化活动的成效,还要同时看这个区域自发欣赏(非组织)的参与市民有多少,因为只有加上市民欣赏者的参与,才能真正反映艺术活动的成效和区域公共文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但现在实际上往往表现群体的人数统计是一月三报,而欣赏群体的人数则无人过问,这不是完整的统计。

艺术活动的欣赏者也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艺术活动的规模大小由表现者和欣赏者的总和——“参与者”所决定。表现者的多少固然可以反映一定的活动规模,但参与者才是文化活动规模的真正决定者。从这个意义来说,有时很少表现者的文化活动因为其优秀的内涵而博得无数的欣赏者的参与,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出色的文化活动。好的艺术能感染人,优秀的文化活动一定能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公众参与其中。

三、提高和参与

诚然,文化活动的规模大、参与者多并不一定完全代表活动本身的质量好、文化价值高。我们应该看到,与专业的文化活动相比,“市民文化”虽然有自己的广度——热情蓬勃、生动别致、富有生活气息等优点,但往往缺乏深度——精致、踏实、更多艺术的完整性。我们不能用市民文化的特殊属性来掩饰它的种种不足,而要客观地分析其问题的所在及其原因,并在公众广泛参与和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种超大规模群文活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无论如何,所有参与文化活动的人们的真实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热闹,更多的是为了享受真正美好、精湛的文化艺术。上海市民文化节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公共文化盛事,它承担着引领市民文化发展趋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本身应该有一定的文化高度的追求。因此,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市民文化节的办节水平,也许是上海市民文化节包括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任务。

不管怎么说,波伊斯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论,着实鼓舞人心。然而,冷静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当什么都是艺术的时候,艺术不就被消灭了吗?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候,艺术家不就被消灭了吗?幸亏人们还是需要艺术,所以“民星”闪烁的时刻,人们更愿意看到上海这个城市文化的提升和发展。

推荐访问:联想 参与 竞技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1/5780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