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的思考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 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现状决定了我国教育要实施以中央为主的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体制,而公民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是直接由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的。如今基础教育不平衡的发展便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恶性循环,面对全球性的新一轮基础教育全面彻底的信息化革命,我国急需改变基础教育的投入政策,从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这一源头上解决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教育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27-01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的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的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均衡化的缺失。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指在各级各类教育间、各级各类学校间、各地区教育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里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丰富,笔者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地区之间、地区内部的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群体之间和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配置均衡,并且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争取让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同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在网络面前本应是人人平等的,只要保证了每个学校都能有完善的网络化建设,那么与全球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就能让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最新最好的教育。从理论上看这本应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现实、最理想的途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为主而且观念和落后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获得的资金投入和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远好于农村学校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城市的重点学校更是独享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教育技术装备配置在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如今我国既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装修豪华、条件优良、设备先进的一流学校,也有很多在贫瘠的不发达地区或农村连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都有无法保障的简陋学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网络技术。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很多层面上比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都要滞后。这不仅会使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降低和差异扩大,还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择校现象就是一个突出的社会新问题。重点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却生源不足,出现招生难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许多空壳学校。这样一来不同群体之间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明显不均,教育公平受到严重的挑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隐藏的两个问题。第一,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异还在不断拉大,必须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着校际、阶层、区域和城乡的差异。叶平等人认为,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性差异逐步扩大,普及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普及优势,城乡之间差距十分明显。①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这种状态,这必将会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实行“二元制”财政投入政策,基础教育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正相关。②各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建设校园网为例,发达地区的学校能仅在购买教育技术设备上就花费几百万甚至更多,而欠发达地区可能连教師工资都难以完全结清,还怎么建设校园网呢?

另一方面,梯度推移经济发展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飞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持。③但此理论的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比发达地区要小,原本就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只能更加落后。长此以往,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会全面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学校,形成两种极端,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陷入困境之中。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正相关。而改革开放的原本设想是“先富拉动后富”,如今的状况却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进而加剧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危及国家的发展。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了各个地方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各自一体,出现了项目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其中不乏盲目性、随意性以及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现象。④教育信息资源不均衡的配置和资源共享性不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造成了大面积的教育财政浪费。而现实中地方政府原本就没有足够的财政力量来支撑各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资源的浪费就只会让各地政府对于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更加无力。所以要想逐步缩小区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要要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最重要的依托是教育投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问题,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认真核实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资能力,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教育财政援助,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扶持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专项补助的份额,保证欠发达地区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同时也要统筹规划,建章立制,保证地方政府能有效的、合理的建设和利用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从而保证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配置的区域均衡,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1] 熊才平,吴瑞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3).

[2] 熊才平,楼广赤.多角度审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J].教育研究 ,2004,(7).

[3] 王善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6).

[4] 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9~17.

推荐访问:区域性 失衡 教育信息化 思考 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4/57952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