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若干思考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46-02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如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以教育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本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入手,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质量:对策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政府重视,社会,家庭、学生轻视。

作为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是下了大决心的;近几年很快落实到了行动上,可以说,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大发展的大好时代,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不断增加、教育技术设施不断更新以及教师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职业学校不断出现,促进职教的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出现……,国家为发展职教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可是社会、家长和学生并没怎么领情、没怎么动心,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有人认为职教是在混日子的;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就读高中的时候,他们把高中的选择顺序定为:重高,普高、职高,在他们看来让孩子读职高实在是没面子,纯属无奈之举;更有甚者,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行,既不愿孩子过早的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其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职业学校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送进学校,花点钱财,不问学业,但求平安,两三年之后,孩子大了一点,再出去也就放心了,于是职业学校成了“托儿所”、“收容所”;就学生自己而言,大多数学生选择职业高中,也是由于对自己前途无望或不想读书(对ABC和数学公式没兴趣)才这样做的,目的是来混个文凭,消磨时间,他们把职高定性为玩的场所,来这里的原因是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的玩玩,想来学习的寥寥无几(这是我在课余与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学生自己说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人生目标,更不用说有什么远大理想抱负,对他们进行专业、理想、前途方面教育时,大多同学是没感觉,无动于衷。

(二)中等职业学校重对口升学与技能大赛,轻普通职高教育。

也许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心理;抑或由于生源质量太差,感到在普通职高这块田地教不出什么名堂,力不从心,为了尽快赢得学校声誉、生源、和生存的资本,以防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失败,他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惜重金,在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等容易“出彩”的项目上狠下功夫,做足文章,把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和摇钱树,对他们进行“单独培养”,为他们“开小灶”……。我想本来国家搞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的初衷,是通过能够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等方式,来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和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可是由于采取的是“单独培养”模式,和其他同学几乎成隔离状态,最后形成好的同学“一枝独秀”,对其他同学根本造不成什么影响,更有甚者,形成了两极分化,破罐子破摔,造成差的更差,违背了搞对口升学与技能大赛的初衷,说到底这只能“一枝独秀”,不能“春色满园”。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精英教育,所以上述做法解决不了全部问题,不能作为长久之计,不能到达“共同富裕”。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之现状。

读书读到职高这个份上,人们(包括家长和社会以及学生本身)似乎忘记了“质量”这概念,作为学校做任何宣传往往也只谈就业和就业率,回避质量问题。由于职高学生较之普高学生有诸多的缺点或不足,加之家庭管理的不到位(学生中大部分父母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成为“留守”,能驾驭念职高孙子的爷爷奶奶不多,放任自流是普遍现象),加之扩招和设备投入的不对等: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的待遇不够理想(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无成就感)……,拿什么保证质量?同时由于职高学生就业时的“供不应求”假象(工厂劳动力紧缺,职高学生就业供不应求,来者不拒,所以职高学生就业不需要谈质量,也没办法谈质量),也许精明的家长早就看到这点,因此他们排列了学生就读学校的顺序,不是职业学校本身不好,而是质量不高才使得职业学校不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从根本上讲,质量不好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

质量就是生命,长此以往,岂不是误了学生,害了国家?

二、关于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思考

上述种种现象造就了今天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步履维艰,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够苟且偷生,抱怨不满。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期收获飘香的硕果。针对问题,建议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如下几点:

(一)尽早树立教育“质量就是生命”的人才观。

信誉是出口的保证,质量是赢得信誉的关键,有了质量才能够谈及出口的长久畅通,同时也是源源不断生源的发源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才能达到大力发展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初衷,绝不能把就业的“大好局势”,看作中等职业教育不需要质量,从而断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后路,也断送了学生的前途,损害人民的利益,违背国家兴办职业教育的初衷。质量就是生命,没有质量,职业教育必然要进入死胡同。

(二)积极探索质量评估的新方案,建立合理用人体制和行业准入制度。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其次是如何合理的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职业适应力。职业适应力应该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人品、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等。无论如何,要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不能单单以平时在校的几次考试或几次实验,完全由学校说了算;要让企业说话,让社会说话,让学生以及家长说话,让未来說话。另外,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催化剂、助推剂,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应当把脑筋动歪了,不能用对口升学的升学率和升学数量,或技能大赛取得的名次,来反应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不能用它来迎合家长,吸引生源,充其量是职业教育的附带产品(激励其他学生好好学习技术)。

应该发挥中职生的应有的作用,同时应该规范企业用人行为,建立各种相应的准入制度,持证上岗,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一些企业把毕业生作为他们赚钱的机器,加班加点,创造产值,当“操作工”使用,造成学生好就业的“假象”:同时也可借此规范和制约学生平时在校的一些行为,防止他们养成偷懒成性,不学无术,混文凭,最后变成拿着文凭的“新文盲”,破坏中等职业教育应有的形象。

(三)要向职业教育的过程要质量。

要转变观念,要求真务实,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打造学生过硬的本领,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一套系统化教育流程,以此保证学生招得进,学得好,用得上,送得出;而不能重现象、顾眼前、

走捷径、搞投机,急功近利。应当积极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上来,广泛调查,深入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注重方法,严格管理,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四)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不拘格培养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总的说来,中等职业教育不是培养博士、硕士,也不是培养理论家和研究人员,而是因材施教,为社会提供实用型技能人才。能不能符合社会生产实际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怎样根据我们的生源的实际状况(可以说是应试教有的失败“产品”),把他们转化为优异的“产品”或是经济实用的“产品”,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这里特别要注意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职业潜力、兴趣爱好,实行分层教育,没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要求学生,只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就应该认定这所职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达到了质量标准,否则,组织教学定会有很大困难,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采取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心切,投入了大量财力,例如国家助学金。采取这种激励与帮扶措施,当然是个大好事,但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他们不知道国家的良苦用心,他们也许认为国家是用这种政策来哄他们或求他们来念书;另外,在他们看来,助学金反正人人都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用国家的钱是理所当然的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想这应科学合理使用,对于哪些不学无术,操行不良,学无长进,不能完成学业,不听国家号召的学生,不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家庭,不能给予支助。具体做法是:可以先貸后助,即先以贷款的形式,等学生真正完成学习任务,操行符合要求后,再一次性补助,而不要让一些家长钻空子,心安理得的用国家的钱。

(六)杜绝盲目招生,入学应有门槛。

目前一些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招,“有奶便是娘”,不管学生的素质如何,能招一个算一个,也正是这一原因,一些学生在初中因为种种原因,学习不好或操行不良,学生不能自律,家长

放弃管教,破罐子破摔,在他们心中有底线,将来上不了普中,还有职中可上,这中现象决不是个例,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注意,不允许也不能盲目招生,学生入学应有最基本的条件。

(七)尽职尽责,以诚取胜。

强化政府与相关管理机构职能与教师师德修养,积极倡导奉献精神。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不但要监督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建立报酬和绩效挂钩机制,缩小行业报酬差别,真正关心关爱老师和学生,让他们乐在其中。负责任的教育就是办出“诚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满腔热忱,以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忘我的精神,投身职业教育,人格是我们永远坚守的信念!作为学生也要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学校的培育,努力学习。学校要在人格上对学生进行转变,潜心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要报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办出受学、生家长、社会欢迎的学校。学校也就会赢得机遇,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红林,略论社会与教育双重转型中的学生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0(5)

(23朱亚文论地方文化视域中的学校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0(5)

[3]冯太学,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析(G),交通职业教育,2010(1)

推荐访问:中等职业 教育质量 若干 提升 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5/5802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