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 要:当前,区域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综合了特定区域的比较优势、经济规模、地理经济多样性等宏观、微观经济理论成分的一个概念。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上述几个因素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的分工演进和资源配置来实现动态、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比较优势 地理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4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兴起,区域经济已逐渐成为各地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选择。但是,对于“区域经济”这样一个概念,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方一些成熟的理论,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较为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分析,所以其经济理论分析以及适应当前和谐社会发展形势,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对有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与各位经济理论学者一同探讨。

一、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结合本区域的资源环境、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工布局等因素,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及其组织结构体系,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比较性优势、规模性经济、专业化分工、地理经济等收益,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区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综合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贸易理论于一体的新概念,其理论来源和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的优势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即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禀赋特点,选择适合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比较收益获取正常的预期利润,成为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企业,使整个产业在市场中具有整体竞争力,这样就可以避免资源配置浪费、投资潮涌井喷、市场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从历史经验来看,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直到最终迈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市县一级,由于经济传统和偏农经济等特点的约束和影响,造成产业结构的“小而全”,形成“千县一面”的状况,没有区域特色,使县域经济发展出现萎缩、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企业发展困难等现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收益。现有的产业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外部不确定性,产业发展的相对集聚有利于发挥关联效应、知识外溢、干中学等递增收益,提高交易效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可以产生网络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区域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得边际递增收益的同时,大大削弱了交易费用、制度费用等边际成本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从现实经验来看,无论是高新技术或一般制造业领域,还是农业、服务业领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和苏州工业园区,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园等。

3.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学因素。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等因素导致了工业集聚。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其港口不可比拟的优势逐步成为工业集聚中心;新经济地理学是和空间经济学共同发展起来的,他们则强调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区位成本因素的相互均衡,从而导致经济活动的集聚、产业分工水平的专业化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演化。所以,经济区位、市场化程度、经济政策制度等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因素,特别是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如我国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新经济地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4.产品差异化和消费多样性理论。按照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偏好理论,即使是同一品质的商品,消费者可以从多样化消费中获取更多效用,因此,消费的多样性决定了商品需求的多样化,从而构成了区域经济需求方面的理论基础。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说,目前发展区域经济既可以丰富市场的产品结构,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又可以起到扩大内需、缓解内外经济失衡的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物流、通胀等因素对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压力。

区域经济在企业规模、市场容量、空间范围和组织形态上可能存在很多差异,但其主要特征可以总结如下:(1)区域性: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形成的经济形态,但这又是相对的。如县域经济、工业园区、城市经济、西部大开发等。(2)规模集聚性:区域经济产业的相对集聚是规模效应、外部性、关联性和交易费用相互作用均衡的结果,据有关研究和经验表明,某个产业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可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2%~10%。(3)差异性和多样性:区域经济是比较优势、经济地理、人口市场数量、经济政策等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展理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和模式多样性。(4)动态性: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地理、市场化程度和制度政策等因素不断改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也随着动态变化。

二、当前发展区域经济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

区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它的发展过程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化进程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配置,我国作为劳动资源密集和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经济结构转型通过资源配置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包括资本积累产生的直接效应和对劳动力再配置的间接效应等,从而使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收支顺差逐年增大,加剧了贸易摩擦和流动性过剩。所以,发展区域经济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发展的自生性和可持续性。

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各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存在着城市化不足、工业化不足、城市高度本地化等问题。因此,发展区域经济要遵循齐夫法则,按照城市“功能专业化”的方向,大城市要扩大规模和提高聚集度,集中发展商贸、金融、研发、市场服务等服务业,成为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中小城市则要逐步成为制造业有效分散的基地和载体,提高制造业和非农人口的所占比重,从而不断加速国内工业化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

3.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国内由于市场化、开放进程的差异,逐步形成了东、中、西的产业布局和转移顺序;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过去的高增长是建立在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和投资驱动的基础之上,“两资一高”产品的投资、生产和出口还处在高位水平,经济增长模式向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型转变势在必行。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只有顺应了产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才能获得持续的动态收益和竞争优势。

三、发展区域经济应坚持的原则和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理论综合吸收了多种经济理论成分,它的发展是市场机制作用和选择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发展战略、历史传统和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发展区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部门的重要作用。

1.坚持市场化导向原则。区域经济是在现有的自然条件、资源要素和市场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和消费多样性等都是市场化的产物。所以,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在市场化环境和制度机制下引导和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各类市场整合和一体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市场分工的自发演进和资源配置效用来实现特色产业的自我发展。

2.坚持发挥地区优势和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通过获取地区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收益,形成科学合理的产品、产业结构体系和企业组织体系,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和规模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时要适应城市化、结构调整和经济地理的发展趋势,使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产业升级和空间转移的新载体,成为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3.坚持动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经济地理等竞争优势和特色,会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发生动态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区域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虽然区域经济是建立在国际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基础上,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过渡进程中,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决定了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市场服务等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要逐渐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积极取消干预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发展调整的政策,提高产品、资金、劳动力的市场化、一体化程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市场制度和作用机制。其次,要逐渐理顺资源、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价格体系,特别是改革资源和土地的价格形成机制,为制造业有效分散、服务业向城市集中提供有利条件,使区域经济的“特色”优势真正建立在市场化价格基础之上,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空间布局转移。第三,要逐步调整和改革限制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经济社会政策,包括户口、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培训等各个方面,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配置效应,减少政府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政策干预,降低资源扭曲和制度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

总之,我国是人均资源稀缺国家,不仅土地要素稀缺,主要矿产资源也严重不足。因此,在要求各大都市圈产业要各自独立,相对封闭的时侯,也同时要求他们要向国际市场开放。这种“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就是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交通运输格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世华主编.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2.陈秀山,张可云主编.区域经济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3.李云刚.黄金周经济的发展战略分析[J].陕西统计,2002(4)

4.王铮,滕丽,蔡砥.资源约束下两区域的增长[J].自然资源学报,2008 (7)

5.阿瑟·奥沙利文著.苏小燕等译.城市经济学[M].业京:中信出版社

6.陆铭,陈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责编:芝荣)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8/581349.html

  • 相关内容
  • 04-08 试论辛弃疾词对苏轼诗词接受的地域差异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关于“辛弃疾词对苏轼诗词的接受”这一论题,学者大都从文学史角度研究,重点关注历时

  • 04-08 两“刀”破“空”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用好思维导图和翻转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迁移能力等,

  • 04-08 高师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建设浅探

    摘要:野外实习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内容,以南京晓庄学院地

  • 04-08 米青

    米青决定嫁给汤亥生了。米青下这个决心的时候,汤亥生并不知道,那时他们的关系还只是一般同事。说一般同事

  • 04-08 回文辞格研究综述

    摘要:回文这一辞格在修辞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国内对于这一辞格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