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zoޛ)jiFo?zm;׽m9Owӿm5O5iMvf	4o5&XM}o_iciZ材料,教育仅仅是强国富民的工具,教育变革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工具性价值——救亡之“材”料。这样,所兴学校则以培养各种制器之人才为直接目标,以应洋务之需,富民强国;所育人才也着眼于人的器物技艺之层面,仅仅为救亡之“材”料,存在着明显的工具性倾向,并没有充分关注到人的思想观念层面。

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不是没有认识到人的重要性,而是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进而教育变革主要聚焦于表面的技术性层面。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先后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是外国语学堂、技术类学堂以及军事类学堂等三种:第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学习各国语言,培养外语人才。主要有京师同文馆(北京,1862)、上海同文馆(上海,1863,后于1869年改称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广州,1864)、新疆俄文馆(1887,乌鲁木齐)、珲春俄文书院(珲春,1888)、台湾西学堂(1888,台北)、湖北自强学堂(1893,武昌)等;第二类是技术类学堂,学习西方制造、电讯、矿务、驾驶的 知识,培养技术人才。主要有福建传政学堂(1866,福州)、福州电报学堂(1876,福州)、天津电报学堂(1880)、广东实学馆(1880,广州)、上海电报学堂(1882,上海)、金陵同文电学馆(1883,南京)、两广电报学堂(1887,广州)、台湾电报学堂(1890,台北)、湖北采矿工程学堂(1892,武昌)、北洋医学堂(1893,天津)等;第三类是军事类学堂,学习军事知识技术,培养军事人才。有天津水师学堂(1880,天津)、广州黄埔鱼雷学堂(1884,广州)、天津武备学堂(1885,天津)、昆明湖水师学堂(1886,北京)、广东水路师学堂(1887,广州)、江南水师学堂(1890,南京)等。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 启蒙 近代 转换 立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08/5815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