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及生产、制作的创新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要大力加强对外国际传播和交流工作,提高对外国际传播能力,使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把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地方电视媒体名气不响、实力不足、人才不多,能够对外宣传报道的新闻源也不丰富。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实现国际传播呢?我们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实践是运用地方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资源,生产、制作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电视纪录片,能打开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门,并取得丰硕成果。近两年多来,我们利用本市的民间工艺传承、民间艺术表演、民间文艺创作、民间古玩收藏、民间赛事活动以及地方剧种淮剧与杂技资源,生产出30多部电视纪录片,其中26部纪录片被央视四套、江苏广电总台外宣频道和黄河电视台采用,在国内卫视和北美及欧洲落地播出,这些纪录片讲述了地方民族、人群中的文化传承,记录了人类、民族的文化之美。既增强了地方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也扩大了盐城的知名度。

一、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在对外传播中有独特的优势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纪实艺术,而纪实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市场、文化、记录、传播等多种艺术价值。这些价值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对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国与西方双向文化交流,构建与传播中国国家与地方的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地方台生存在一个相对狭小区域的文化环境内,要想运用纪实艺术推动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就要充分运用区域文化优势和电视媒体的自身优势,努力使之转化为外宣国际传播的优势。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有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特产文化、名人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文化等多种多样。就我们江苏盐城市而言,各种特色文化都有对外国际传播的优势。其中,我们运用纪实艺术生产纪录片最多的就是本土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内容。

1、地方特色文化中民间艺术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纪录片特色的“显示屏”,越是有特色的纪录片越容易外销。纪录片具有真实性、纪实性、艺术性、融合性等特征,其中真实性是纪录片的首要特征。国外人的文化背景、欣赏习惯和欣赏情趣与我们中国人不同,有些思想意识形态与我们差异很大的国家和地区受众,总以为我们中国的月亮没有他们那里圆。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我国游泳新秀叶诗文、孙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些西方国家很有名气的媒体竟说三道四地提出质疑,后来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改口认错。因此,我们地方电视媒体生产记录片,必须恪守真实的原则,以防别有用心的国外、境外人士从中找到口实。而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传承、发展而凝练出来的,是真实的艺术,我们将之如实地记录和艺术处理,凝精聚锐,使之烁古辉今。这样的纪录片无疑是特色鲜明、广受欢迎的。例如,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5月18日和11月8日,我们盐城都举办民间艺术节、丹顶鹤、麋鹿旋游文化节或海盐文化节,进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在生产这些特色文化节目中,我们每次都派出精干队伍,纪实报道大型民间艺术表演和地方特色戏剧淮剧的演出,男龙、女龙、胡子龙、童子龙等数十条彩龙、几十只彩狮、三十多个腰鼓、莲湘、花担、秧歌、木偶、蚌舞、大头娃娃、高跷、旱驴、三人花鼓方阵“大闹”水街。全市九县(市、区)都派出特色民间艺术产品参加展销,发绣、根雕、木杆画、芦苇贴画、蛋壳画、农民画、十字绣、乱针绣、双面绣、面塑、葫芦画、木刻、铜雕、盐雕、水泥雕塑、贝壳贴画等临时搭建的商铺锦延两千多米的东进路一条街。数十万盐城市民在长达几天的民间艺术节中尽享民间艺术文化的欢愉,全国各地和台湾地区的各种特色小吃沿街摆摊,招揽顾客。我们在宣传报道过程中,目睹此情此景更是开心异常。精工细做出来的电视纪录片发给黄河电视台,基本上都是部部纪录片被全盘采用或节选播出。可见地方特色文化是彰显纪录片特色的“显示屏”。高品质的节目内容、高忠诚度的受众、群体决定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传播价值。

2、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是凸现纪录片本土化的“丰产田”,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有一种根。”强调节目的本土化,并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使本土化节目凸现地域特色,是增强节目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每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植根土壤,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比如我国西部民歌高亢激越、粗犷嘹亮,而我们江浙一带民歌则委婉缠绵、悠扬动听一样。北方的黑土地、西部的黄土地、东部沿海的褐土地和南方的红土地都会孕育本土特有风格的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节庆礼仪民俗活动、民间工艺、口头流传等也各有不同。由此而采编制作的纪录片就是固本土文化之根、塑本土文化之形、扬本地艺术之韵、铸本地精神之魂的本地电视作品。而且题材广泛、易于丰产、高产。我们盐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民间工艺品动态发绣,早在宋朝范仲淹在东台西溪做盐监官时,就在民间兴起。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变革与创新,而今东台市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发绣之乡”,其历史渊源可谓悠久。还有东台的葫芦画、大丰的麦秆画、建湖的香火戏、地方淮剧、十八团杂技之乡等,均独具特色。苏北里下河地区各种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也极具江淮特色。我们拍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反映这样的题材,从本源上就决定节目易于彰显特色,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所以在对外宣传报道中,也“十枪九中”,稿件报到外宣媒体基本上都采用。

3、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是电视外宣纪录片的“富矿井”,越是扎根基层越能掘出瑰宝。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强化国际传播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外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俗话说“水因怀珠而媚,山因蕴玉而辉。”我们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我们既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又要积极扩大对外宣传,实施文化输出,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各地地方党委政府和地方电视台都十分重视外宣工作。而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正是电视外宣的“富矿井”,“一锄头就能撅出油来”。我们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有一档《新盐城》栏目,仅2010和2011两个年度就向中国黄河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国际频道供稿250多条,其中有189条被采用,在欧美国家落地和向全世界播出。实现了我市电视外宣片在境外、国外播出量蝉联全省第一“八连冠”的目标。为推介盐城、宣传盐城、促进招商引资作出了贡献。这其中有130多条取材于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内容。我市建湖县一个县级台就经《新盐城》栏目对外发稿37条。其中的《年糕飘香》、《西塘河的传说》、《泥腿子的艺术人生》、《苦乐淮戏班》、《乡村文化户》、《笛音袅袅灼人生》、《避邪祈福的虎头鞋》等,均为弘扬传统文化遗产的范畴,且都在欧美国家播出后有信息反馈。可见传统文化遗产这个“富矿井”是开采外宣纪录片的源泉。

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制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和中国国际威望的逐年提高,电视国际传播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地方广电媒体如何在强化纪实文化的商业模式和“贴现”上有所作为?我结合我们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工作实践,认为必须在推进品牌建设上注重国际化追求、专业化管理和精品化制作。

1、要坚持特色文化的本土定位,以独具特色的电视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各地都有不少精髓和精粹。地方电视媒体对外进行国际传播,要取精纳粹,坚持本土化定位,差异化竞争,品牌化发展。我们明盐城广播电视台所遴选的民间文艺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做纪录片,就胜在植根于“土”,依赖于“民”,侧重于“推”,着力于“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维,面向民间找资源,走进基层挖素材,贴着“地皮”纪真实,精打细磨求艺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才取得了接二连三的成就。

2、要坚持扬善弃陋,以先进性为“准绳”。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是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越容易走向世界。但本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如民俗、民间文化中难免有些格调不够高雅、反映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一些封建、封闭、封疆保守的东西,甚至封建迷信的东西,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纪录片的取材和报道中一定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礼敬的态度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各地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间文艺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导向正确,不出偏差。千万不能贬渎传统文化,也不能“见毛就是鸭”,“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消极落后的东西也搬上荧屏,对外传播。以免发生犯导向错误。电视外宣更要严格把关,防止被意识形态不同的和忘我之心不死的某些西方国家抓到口实,带来麻烦。

3、要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以人文精神为“向导”。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的精华和灵魂,在一个地方,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当地党委政府提出要发扬光大的精神。像我们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盐城精神”是“艰苦奋斗、创业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这种精神是总结历代盐城杰出人物提炼出来的。在盐城历史和现实中曾经有六种具有地方特征的人文精神影响推动本市的发展。这就是以北宋宰相陆秀夫为代表的“宁死不屈、报国献身”的精神;以移民开荒、废灶兴垦的清末状元张謇为代表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刘少奇、陈毅领导的众多新四军英雄在盐城浴血奋战留下的“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精神;以胡乔木、乔冠华、周巍寺、戈公振等老一辈盐城文化精英为代表的“好学上进、忠党效国”的精神;以本地悦达集团创始人胡友林为代表的“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在西安为救助被劫女青年英勇献身的全国道德楷模戴俊为代表的“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这六种精神激励830万盐城人民在“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电视媒体宣传本土民间艺术、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遗产,并用这些题材生产纪录片时,不是想报什么就报什么。而是注意选准选好由头,把握好切入点,把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中蕴藏的有益价值挖掘出来,努力与弘扬当地的人文精神相联系,从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切入,使报道增彩添色。例如我们报道滨海县柳编工艺,从广交会柳编产品受外商青睐切入;报道盐都区虎头鞋工艺从被省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入;报道射阳县民间剪纸工艺从参加第八届、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奖切入等。这些由头选择既保证了新闻性、时效性,凸现了纪录片的特点,又体现了贴近性、地域性和别具中国特色、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粘稠性。

4、要坚持体现原汁原味,以真实性为“根本”。地方广电媒体生产、制作纪录片起步晚,人员素养不高,经验不足,与央视相比差距很大,与国外生产纪录片年代久远的电视媒体更是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可以“以快补晚,以勤补拙,以干为先,以特制胜。”选择本土独特的民间艺术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内容是要经常下基层吃大苦、耐大劳的,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有好有丑,有的采访交流还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采编人员一定要有耐心、要忠实记录、精心编排取舍,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风貌。切忌不要人为拔高,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合理”想象,“假定”加工,移花接木,闹出画蛇添足、画虎类犬的笑话,要始终坚持报道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还要从本质真实、审美真实的角度,去决定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拣到筐里全当菜。对外国际传播也要讲究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讲究“魅力中国”的文化形象,逐步实行市场化生产、产业化运营。这样,才能从国内平台走向国际市场。

5、要坚持表现手法的创新,以可视性为“坐标”。在纪录片的生产制作中保持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决不意味否定表现手法的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同时又是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节目亮点和卖点的关键所在。现代媒体竞争激烈,广大受众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挑剔也愈演愈烈,对电视节目选择性很强。因此,做电视纪录片节目,更要讲求好看、耐看,注意提高节目的可视性。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类题材,因传承历史悠久,当地受众早有耳闻目睹,新鲜感优势不强,就更要以创新来增加卖点。笔者从多年从事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表演培训过程中感悟到,在表现手法上:一要密切与文联系统下属的民间文艺家协会加强沟通和联系,向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学习和请教。同时,也要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加强请示和汇报,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于群众喜闻乐见去考虑创新,着力体现电视纪录片中的人物故事、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遗产的内涵;同时还要注意不说空话、不要有过浓政治的官话、大话,以防有伤国际友人的感情;二要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去创新,着眼于增强中华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如各地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精髓和急待抢救的保护遗产,再如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绝技、魅力及传承人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对世界各国观众都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节目表现得好,国内外观众都会觉得好看,好看、想看就必定会带来收视率和竞争力;三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节目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大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重视并大力推行碟片和互联网的运用传播,在动漫画领域掘宝探藏,积极发展内容产业,将上乘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扩大交流、走向国际市场经营,以彰显“活力中国”的光辉形象。

推荐访问:地方特色 纪录片 浅谈 对外 优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10/58211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