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时代背景下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塑造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周逢年 俞律弘

(1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 杭州 310015)

智慧时代已经来临,它对我们的生活日常产生显著影响。由于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强可靠、功耗低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场域中。它打破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时空间制约,呈现全时空传播态势,塑造的虚拟现实和客观现实之间的边界趋向模糊化,实现信息、环节、过程和时空节点的链接,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和万物皆媒的人工智能化,为人类的非中心化成为可能——“去人类中心化”和“去人类控制化”。[1]

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城市是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前身是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于2008年11月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的理念,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未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趋向智慧化,“智慧城市”是未来特色城市文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智慧城市的人性化管理为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的推广和提升注入了新的视觉认知和触感体验。比如城市夜晚的路灯或景观灯可以根据行人的多少、人的情绪特点、季节变化等进行光线、灯光冷暖的调节,以匹配城市人群的适时需求。红绿灯的时间设置可以根据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多少自动调节,以便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和减少等待红绿灯的时间。在信息获取方面,可以实时为城市人群提供及时的相关数据信息,以便提供城市人群群决定下一步的活动规划。智慧化的社会服务是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抓手之一,也是城市间文化品牌竞争的条目之一。

当然,智慧城市之间不是千篇一律的雷同城市,可以在城市本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比如巴西的数码港项目扎根于一块地域和一段历史,这很独特且极具巴西风格,它似乎可以作为美国产业集群一个很好的反例。印度本加鲁鲁依托数码港自成的生态体系,则完全带有印度特色,且行之有效。“但是,如果智慧城市脱离了国情,或是对美国加州的模型有过粗浅的认识后在本地进行效仿,那么我们就可以质疑它们的有效性了。”[2]

特色城市文化是未来城市发展必须打造的品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智慧城市的文化呈现方式。视觉认知和触感体验是智慧城市作用于城市文化建设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判断物,对特色城市文化传播有直观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智慧城市”思想是世界性的,也是开放性的,智慧城市是全新的城市形态理念。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对智慧产业高度重视,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内核,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特色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意义,因此,发展特色城市文化既是文化丰富性的需求,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一)智慧城市思想及其特点

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界大会上作报告时强调了“物联网”“智慧的地球”等标志性词汇与智慧城市的密切关系。这标志着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省、市、区范围内,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一步提出了“打造智慧的城市,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的理念。这些理念明确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空间,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了清晰的指导和明晰的方向。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提出“城市更聪明,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思想。“一张蓝图汇到底。”特色城市文化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单纯地进行信息的采集、管理和输送,而是服务特色城市文化建设,重视城市文化的传播和服务管理,围绕国家城市的实际需求,以长远眼光、长效机制、全局战略,前瞻性地做好特色城市文化的科学规划和广而深的布局。实现特色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目标导向,提升城市人群的文化素养。

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营,对城市空间的各种事物作出智能化反应,给城市人群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宜居环境。它的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各资源体系间协同共享,各类资源可通过系统的需要,启动相关联的应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使城市运行达到最佳状态。2.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以及开放式应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智能信息处理能够将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网络发送给需求者,且能通过智慧城市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3.高效管理。通过智慧城市系统对城市人群的衣食住行作出灵活措施和变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视觉认知与特色城市文化

城市的视觉认知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日常生活两个方面,是城市人群对于现居城市的视觉感知。对于事物的理性认知,一般而言,是从视觉认知开始。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说的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而第一印象指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重视城市视觉认知是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提。前央视主持人杨澜认为:“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1995)”清华大学马泉教授认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交融关系,也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如果能够“表里统一”,那城市就会欣欣向荣、繁荣发展。

城市空间形象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它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活力,它能够把城市的内涵、特性都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认知这个城市,使城市人群的行为与城市文化发展形成有机统一体,使城市形象达到最佳状态。城市文化的建设通过智能技术和视觉形象的高效结合,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建设生态环保、信息智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智慧城市,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添砖加瓦。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的外在形象,要使自身与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拥有城市共性的同时还要突出各自城市的个性,让城市人群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城市间文化的独特之处,这便是视觉认知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以杭州为例,自然生态之美是杭州的视觉认知之美,良渚时期、吴越时期、南宋时期、明清时期乃至今天形成的城市文化是杭州的灵魂,是杭州的内在美。它给杭州孕育成了恬淡柔美的烟雨朦胧般的城市文化特色,这深深影响着区域城市文化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智慧西湖”的建设是杭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城市人群通过手机第一时间实时掌握城市空间的实际情况,传播城市空间的视觉认知信息,使城市人群能够体验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日常生活的便利。在智慧城市的创设背景下,人们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感受,便是城市文化的外显之一。以智慧交通为例,智慧交通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大众的基本功能,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交通出行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满足基础交通功能的同时,更增进了与大众的互动体验感。出行中,城市人群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城市交通设施产生互动,满足城市人群基本的视听觉感官需求之余,更大大提高城市人群使用乐趣与便捷性,安全高效、美观,它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在城市人群视觉认知方面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

智慧城市对特色城市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为特色城市文化构建新的视觉形象,为城市人群提供更宜居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体验。“技术与理念如何更好展现城市文化,使城市文化的表达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是‘智慧城市’如何体现智慧的一面。”[3]这给城市人群提出一个很好的反思性问题,智能科技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及城市文化让城市人群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如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在介绍《清明上河图3.0》时说道:“从资源的数据化到数据的场景化,再到场景的网络化、网络智能化,我们开始走向5G。”[4]这是一个智能科技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该案例获取更多的启发和灵感,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文化以及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中。

许多学者围绕智慧城市理念,以及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文化》(1938)一书中系统地阐释对城市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城市的深层本质在于文化,城市通过提供人的生活场所、生活的剧场和心灵的栖息地,从而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5]美国芝加哥学派认为,“人”是城市的核心要素,城市是人长期聚居的居住地和交流中心,因为人的社会性不同而城市面貌不尽相同。李艳和窦乐乐认为:“智慧城市在操作、理念上具有先进性。”[6]梁媛在《日本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内涵探究》一文中提到:“日本智慧城市的建设从文化角度考虑城市的综合平衡发展,坚持历史文化与新兴产业相结合”[7]这对力图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些城市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参考。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智慧城市打造的思考点和创意点。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的城市建构,而且核心是以城市人群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精准、质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人群,创造宜居生活,激发社会活力,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引领和指导,城市文化高效、准确、点对点地进行信息传播和服务,离不开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因数据化而更有了真实性特点,某种意义上说,也便有了一些人文情怀的内涵,城市人群生活、社会管理、资源分配等,更具有了安全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城市人群的日常生活也就有了真实感和美感,这也是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上的讲话精神:不忘初心,人民至上。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考察湿地保护和利用情况时强调:“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8]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关系,将智慧城市思想与城市文化建设相融合,提升城市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从而构建出新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浙江杭州一直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2021年3月1日,《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与《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两部地方立法正式施行,不仅为浙江省的数字化建设以及杭州市的城市数字治理提供制度层面的支持,更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但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迭代过程。数字化改革将助力浙江领先实现现代化。

杭州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有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服务大厅——“沥未来·七彩公共服务中心”。这是“政府+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瓜沥城市人群在家门口即可全天候享受便利的公共办事服务。除了空间距离上的拉近,在时间上也几乎做到了服务的“无缝对接”,如24小时的智慧政务自助一体机、自助受理文件交换柜,实现查询、打印、登记、申报、办理、提交纸质材料全流程自助操作;
工作日之外的公休和节假日的窗口都会有轮值的工作人员坐班,来确保居民百姓的事务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对上班族而言,不必受制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下班回家“顺路”就可解决个人业务的办理。

在瓜沥未来社区,不仅便民服务可以在家门口办理,连交通、购物、娱乐、亲子甚至康养等一系列丰富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活动都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基于新加坡TOD理念形成的“公交站场+服务设施”,依托公共交通改变土地利用形态和居民生活方式,探索城市空间结构合理高效利用的可行性。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打造满足社区百姓工作、居住、娱乐、教育、康养等生活需求的“全景式”社区文化生活综合体。

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城市大脑”、数字社区等是智慧城市发展过程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的新名片。这意味着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有了更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城市智慧大脑的方式塑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人群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准确了解城市人群的需求,直观地展现特色城市文化。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契合杭州是“互联网之城”的特征,与5G时代下的“数智杭州”相匹配。呈现的是杭州面向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城市文化特色。深度融合技术下的智慧城市,将会呈现更加开放、多元化的特色城市文化样貌。■

猜你喜欢 人群特色智慧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恋爱婚姻家庭(2020年27期)2020-10-09我走进人群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智富时代(2018年12期)2018-01-12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智富时代(2018年12期)2018-01-12财富焦虑人群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45期)2017-12-08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大众创业(2009年10期)2009-10-08

推荐访问:塑造 智慧 特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5/5894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