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背景下民营企业经营困境与纾解策略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尹琳雅 李孝龙 邵阳灵巧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地缘政治矛盾不断升级、逆全球化思潮迭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除此之外,我国国内社会总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加上资金紧张、人才匮乏、物流受阻、市场开拓困难等,致使民营企业面临残酷的生存挑战和严峻的发展考验。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经营困境进行分析,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支持和推动发展民营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一直作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四千万家,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贡献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半数以上,超过60%的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的科研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是由民营企业所创造的。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领跑优势明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业务共2.84万亿元,同比增长9.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0.6%,比2021年同期提升2.3%。民营企业进出口业务增长9.9%,逐步成长为我国进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市场各主体参与外贸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之深、贡献之大。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外需持续疲软,加上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遇到的生存挑战和发展环境愈加恶劣。

就我国发展历程来看,国家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稳步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措施,民营企业参与政策性项目积极性持续升高。以江苏省为例,2020年,江苏省大约有220个重大项目,其中民营企业参与77个,占省重大项目数比重达35%,投资完成率高达121.8%;
同时,民营企业所参与的PPP项目占全省已落地的PPP项目数的40%,投资总额2078.9亿元,其中已落地2072.0亿元,投资完成率99.7%。随着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发展中,其积累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同时也拓展了参与的领域,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此外,国家对民营企业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持续加大。2020年,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318.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较2019年提高4.4%;
制造业贷款余额17143.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2019年提高4.8%。民营企业内部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初,国务院出台了“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通过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放宽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每年可为小微企业减负2000亿元。

2.1 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收紧,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无法正常运营,主要表现在:(1)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导致过分依靠银行贷款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化,许多企业无法通过股票发行或债券市场来筹集企业发展资金。(2)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现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贷制度对民企贷款限制多,程序烦琐,民营企业融资规模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如图1所示。对于不良贷款来说,数额基本相等的,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则需要负担的债务较小,而且责任银行可以少承担甚至不承担相关责任,出于此种考虑,不少银行选择尽量避免贷款给民营企业。同时,银行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存在不足等信息的关注。尽管增加中小民企的贷款额度及放宽其贷款条件是国家所鼓励支持的,但从银行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对于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始终缺乏热情,导致民营企业获取资金困难。(3)融资成本过高。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融资,都需要付出巨额成本,这使得民营企业本就融资困难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将本应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转变为民营企业肩上的重负。此外,公司发展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偿债能力弱、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也是一般民营企业所普遍存在的,这使得银行对于投资民营企业的风险预估增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范围缩小。

图1 2016—2018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平均融资规模对比

据调查研究,民营企业对银行短期贷款较为依赖,而对于长期融资,如银行长期贷款、债券融资则主要集中在国企。银行短期贷款占比较高对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利的,而且资产和负债端的期限不匹配,极易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后果。

2.2 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仅有几部单行立法专门针对民营经济,涵盖范围较小,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还很薄弱。主要表现在:(1)有些部门在制定法律规章时,普遍存在加强行政权的现象,设定的大多是部门管理、审批、收费等权益,不足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存在“重政府权力、轻政府责任,重企业义务、轻企业权利”的倾向。(2)部分法律法规设定片面化,单方面注重行政约束,扩大部门职权用于保护某些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悖的部门利益,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导致了执法结果的不规范、不畅通和低效率,甚至还出现了通过利用政府监管的行为来打击民营企业,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案例。这显然也与当前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方针不相符。(3)依然存在执法程序不严谨现象。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随心、随意执法,不严格按照执法标准、执法流程。执法环节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现象。甚至在对待部分民营企业的执法监管时,存在个人犯错导致企业受累的连带责任问题。

2.3 市场准入存在壁垒

在市场准入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而言,还存在“非国民待遇”“次国民待遇”现象。主要表现在:(1)市场准入政策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完整性与权威性兼具的产业投资政策指导方针;
与外商准入制度相比,我国在民营企业准入方面很多政策规定不具体、不清晰,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三者进入同一产业领域的门槛尚未统一。(2)对民营企业设置多种形式的进入壁垒。运用行政审批制度对国有垄断企业采取指令性直接许可项目,筑起一道道民营企业无法进入的天然屏障,如交通运输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通过政府出台的政策规章对民营企业实行禁止性限制,如金融业;
还有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对民营企业采取挤兑措施,挤占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如汽车制造业;
还有规定民营企业不允许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和投资等。

我国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制度在民营企业面前筑起了一道道产业壁垒,导致民营企业在进入市场竞争时处处受阻,受到了有别于其他经济形式的不公平、不公正、差异化的待遇。甚至于一些我国的限制性产业,再允许外资经营或控股,却同时禁止国内民营企业出资经营。

2.4 人才流失率较高

我国劳动力丰富,民营企业也并不缺乏一般劳动力,但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虽然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没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地优化管理制度、制定高效的人力资源计划,导致部分高素质人才认为缺乏工作保障,安全感降低。此外,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员工工资待遇不高,保险水平较低,很难留住优秀人才。据调查显示,每年外企的人才流失率约在6%~7%,国企约为15%,而民企却在50%左右,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从工龄调研来看,民营企业中高层和科技人才的工龄普遍较短,最长不超过5年(见表1)。

表1 民营企业中高层人才及科技人员工龄统计

3.1 优化企业管理制度

大变局背景下,民营企业为获取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风险抵御能力,增加创新投入,确保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体制。在发展初始阶段这种体制具有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反应快速等优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一体制中的组织机制障碍、人力资源限制、不科学决策程序等弊端逐渐暴露,已成为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障碍。家族式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水火不容,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的正规化、现代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去引导产权关系混乱的民营企业,让其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两权分离,促使民营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创新能力,重视企业形象塑造,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树立科学理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将管理方式科学化、规范化,积极学习和引进最新的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2 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部门要从全局出发,打破局限,对民营企业提供公平、无差异的金融服务。政府部门在贷款过程中应保持平等态度,提高对其的贷款投放比例,不断健全和完善现有的融资体系,消除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壁垒。为了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政府部门首先要为民营企业建立并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随后还要以政府公信力为担保为民营企业建立贷款担保公司,从源头上分流社会资金,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放心、安心地进入资本市场中,通过股票、债券等形式上市。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加强企业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获得更高程度的信贷支持,增强企业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

3.3 强化科技创新

首先,民营企业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环境,明确企业发展道路,因时因地选择技术创新策略。就我国而言,多数民营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此类民营企业的显著特点是缺乏运营资金且发展方向单一。就资金来说,要选择“少而小”的产品突破创新;
就发展方向来说,民营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国企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拓宽企业发展方向;
其次,民营企业要时刻把握市场需求,在实现原有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同类优势产品的特点和功能,积极推行新产品;
最后,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民营企业不过寥寥,民营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加创新支出,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3.4 创新产权制度

民营企业要想降低经营决策风险,提高其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其必经之路是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不断实现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突破。一方面,要从原有的单一家族所有制方式向多元混合型产权结构转变。民营企业可以将企业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要素折价入股,实现向股份合作制的转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坚持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并鼓励企业各类员工出资认股,通过持股这一方式将企业与员工相连接,成为“企业——员工”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增强企业员工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

3.5 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活动中,需要不断深化“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定时、定量展开业务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创新意识,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建立人才激励的管理制度,培育创新、发展及平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薪资吸引人才、文化留住人才,确保企业人才队伍的高素质、高创新。

3.6 企业家综合素质提高

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向大体由企业家的决策引导着,企业家决策出现纰漏通常会给企业发展道路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因此,企业家应加强思维训练,破除思维定式,提升领导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科学理论和运营管理的水平,随时了解并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灵活、及时地根据政策方针导向调整企业经营、市场决策的方向,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经营、发展。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体,在当前背景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诸多内外部挑战,要想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灵活、及时且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十分有必要,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改变旧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突破,要依据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位优化融资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大变局民营企业融资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大变局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战略进出口经理人(2021年8期)2021-02-12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9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8年10期)2018-10-237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8年8期)2018-08-28“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上海企业(2016年9期)2016-12-235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6年6期)2016-06-20

推荐访问:民营 企业经营 困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5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