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许鑫,于树江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2.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不断融合,对高等教育教的方式、学的方式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教学绩效评价内容仍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和文化、思想,也为高校教学绩效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1]

(一)教学绩效的管理学内涵

教学绩效主要有三种管理学内涵:教学能力绩效(teacher competence),主要评估教师的素质或胜任力,教师资格或职位评聘依据通常以此为依据进行;
教学行为绩效(teacher performance),主要评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通常通过课堂及课下观察,由上级、同行和学生等做出的主观性评定,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学效能绩效(teacher effectiveness),主要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影响,通常是基于客观数据,通过同一测量工具对前测与后测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1]。教学能力绩效是前提保障,教学行为绩效是行为过程,教学效能绩效是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内在的人格特征,不仅会通过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还会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化学生,因此提出理论假设:教学行为绩效在教学能力绩效和教学效能绩效之间为部分中介,具体理论模型如图1。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绩效体系设计

目标导向的教育理论(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在OBE教育理念中,教育者必须首先对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的水平和能力有清楚的构想,反向从目标出发,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2]基于此,反向设计教学绩效体系,即按照培养什么人(教学效能绩效)、如何培养人(教学行为绩效)、怎样才能培养人(教学能力绩效)的顺序设计教学绩效内容、构建评价体系。

(一)教学效能绩效指标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及教育组织对教育目标有了新的思考,相继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3]。“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行动力及其人格品性[4],它勾勒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规约了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教学效能绩效内容采用文献编码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个国家和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为研究素材[3,5-9],根据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等步骤,逐级归纳提炼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绩效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效能绩效指标体系

(二)教学行为绩效指标体系

目前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主要有通用学习行为、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三种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对三种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教师教学行为初步进行定义与编码,具体如下:

(1)认知激活。包括:教学设计(E1);
课堂讲授(E2);
资源整合(E3)。

(2)教学管理。包括:课下管理(E4);
课堂管理(E5);
在线评价(E6);
课堂评价(E7)。

(3)学习支持。包括:答疑互动(E8);
课堂协作(E9)。

为了进一步验证编码的有效性,选取来自不同学科且成功实施混合式教学2年以上的14名教师进行了关键事件访谈。采用STAR法,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事件进行描述。根据访谈结果,对教学行为绩效指标进行了以下调整:

1.根据3名教师的类似描述“课程考核应该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估,而不仅是最后的一次考试。在评价方法上应实现定量与定性、线上评价与课堂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在线评价”与“课堂评价”合并成了“评价反馈”;

2.根据4名教师的类似描述“由于课上实操的时间稍显不足,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将满意的实操录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新奇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操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课下协作”环节。

以上,最终构建了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绩效指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共9个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绩效指标体系

(三)教学能力绩效指标体系

关于教学能力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教师专业标准的更新迭代。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的NBPTS标准、IBSTPI通用教师能力标准、中国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标准及英国高等教育教学与支持学习专业标准则,都将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流程(如计划与准备、教学反思等)作为评价维度。最近相关研究也表明,应将教师能力与反映实际教学的特征区分开来,后者也被称为教学质量(教学行为绩效),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内在的知识、理念等,[10-11]而非教学活动中所外显的技能和行为,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不能互换,因此将“专业知识”与“专业理念”纳入教学能力绩效的评价体系。此外,根据Bandura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对行为表现同样十分重要,在其理论中自我效能被定义为“对自己行为产生成就所需能力的信心”。[10]大量文献证明,教师自我效能与积极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关。[13-16]因此,从“专业知识”“专业理念”“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绩效指标体系。

关于“专业知识”,主要参考了英国高等教育教学与支持学习专业标准中的“核心知识”指标框架,从学科、教学、学生的角度确定了专业知识所包含的绩效指标: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关于“专业理念”,主要参考了中国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标准,标准中明确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因此将以上三个理念作为高校教师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关于“自我效能感”,主要借鉴了德国学者Schmitz和Schwarzer的研究成果[17],它通过捕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各种情况的信心衡量教师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职业表现、社交互动、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综上所述,最终形成了教学能力绩效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绩效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教学绩效指标体系设计《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指标检验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对教学绩效的体会和看法,对每个条目的同意程度进行打分。通过问卷星,随机对361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研,回收有效问卷为33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IBM SPSS22统计分析,通过偏度和峰度判定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测量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具体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由表4可知,各绩效指标偏度的绝对值都小于3,峰度绝对值都小于7,因此高校教师教学效能的样本调查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模型的3个维度的信度指标如表5所示,均大于0.7,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5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指标体系信度指标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通常结构模型的质量主要由测量模型决定,因此分别对教学能力绩效模型、教学行为绩效模型、教学效能绩效模型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教学绩效的三个测量模型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6,标准化SMC均大于0.36,且三个模型均为一阶三因子模型,为饱和模型,三个测量模型适配度均较为理想。

表6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测量模型一阶因子验证性分析

(三)教学行为绩效的中介效应验证

利用Bootstrap技术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如表7所示。在Bias-corrected 95%及Percentile 95%的信赖区间法下,教学能力绩效到教学效果的总效果、间接效果、直接效果路径的Lower Bounds到Upper Bounds的区间均不包含0且P值均小于0.05,说明该模型既存在直接效果也存在间接效果,即教学行为绩效在教学能力绩效和教学效能绩效之间为部分中介。

表7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四)模型适配度检验

根据CFA及中介效应的验证,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如图2。

图2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

根据前文对高校教师测量模型的CFA及中介效应的验证,结构方程基本适配度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误差变异量均大于零,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6的最低标准;
标准误在0.066-0.137之间,没有出现较大的标准误极端值,证明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较好。教学能力绩效、教学行为绩效、教学效能绩效三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CR)均大于0.70可接受的标准;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仅教学行为绩效的值为0.494,已非常接近0.5,其他两个均大于0.5,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模型的系数检验、方差检验以及协方差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标准,均通过检验。

表8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基本适配度检验结果

根据结构方程检验结果,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想范围,表明模型整体适配度良好,具体的拟合指标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

科学的教学绩效指标体系才能客观有效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价值作出合理判断,OBE教育理念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教学效能绩效从“过去”视角,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明确教师教学责任,以目标为导向提升教学绩效;
教学行为绩效从“现在”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有利于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能力绩效从“未来”视角,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预判,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与成长。综合运用上述三个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多维度、全方位地真实反映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全貌。

猜你喜欢 效能高校教师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第一财经(2022年6期)2022-06-15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民族文汇(2022年13期)2022-05-07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水运(2022年4期)2022-04-27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5期)2022-04-18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1年9期)2021-11-02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科学与财富(2021年36期)2021-05-10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推荐访问:指标体系 绩效 教育理念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51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