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科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石倩

(安徽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

人体运动科学集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临床医学、运动康复学等多个学科于一体,[1]不仅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极其宽广,而且能够广泛地应用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以及体育活动之中,和人们的体育锻炼及其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等,进而有利于增加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了解人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开展体育运动,最终实现在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肌肉力量以及运动水平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运动损伤。总而言之,本文试图借助于研究体育教学中人体运动科学的应用策略,以此来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1 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人体运动科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群,其研究重点是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人体运动科学的存在能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如今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始越来越意识到人体运动科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越加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由于人体运动科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加科学地认识到人体的运动规律,因此,该学科对于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3]人体运动科学理论认为,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其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其身体机能的不断发展,其体型、体重、身体器官、肌肉组织、内分泌系统等都会逐渐发育成熟,其肺活量、心脏机能都会逐渐提升,所能够承受的运动强度也会更大一些;
二是随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心理认知水平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其神经系统也会逐步发育成熟,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总的来讲,在人体运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规律及其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系统设置,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能够既科学又合理。[4]

1.2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人体运动科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原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5]由于人体运动科学所涉及的学科较多,所包含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因此,体育教师要想以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为依据,既科学又合理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熟练掌握体育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并能够熟练地掌握人体运动科学的理论知识。另外,由于人体运动科学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基于此,身为体育教师,其不仅要熟练掌握充足的人体运动科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

总而言之,人体运动科学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设置体育课程,能够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另外,由于人体运动科学内集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论,因此,要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那么体育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都需要达到更高。

2.1 科学认识“极点”现象,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极点”现象指的是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产生的疲劳现象,尤其是在进行长跑等耐力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双腿发软、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等。对此,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中认为,当人体从一个较为安静的状态转入到运动状态时,因为人体内部的植物神经对比于躯体神经所具有的惰性会更加严重,因此,就算是人体的四肢肌肉可以做到迅速地进入到运动状态,但是人体的内脏器官依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充分适应。[7]所以,当人体的身体机能水平还没有达到最高状态时,不仅会导致机体缺氧,大量乳酸与二氧化碳堆积,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肌肉抽搐、胸闷等不良现象。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便下意识地认为是由于运动强度过大所致,从而要求学生立即休息或者降低运动强度。但是人体运动科学认为体育运动中人体出现“极点”现象时并不是其耐力水平真的到达了自身的极限,因此,此时此刻的运动者应当保持冷静,继续进行锻炼,在真正突破了自身的极限之后,机体又会渐渐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有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8]基于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何为人体的“极点”现象,当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学生咬牙坚持,突破临界点,同时还应该结合深呼吸等适当的措施缓解学生身体上的不适感,帮助学生突破自身身体“临界点”,进而增强身体素质。

2.2 合理地运用“间歇训练法”,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

“间歇训练法”是以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为基本依据,严格按照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休息之后再进行体育训练的方法,因此对运动者的体育锻炼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严格按照人体的生理规律与特点,如人体的心脏跳动规律、器官运行特点等,对人体的训练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强调训练时间的合理性与固定性。在体育教学中,间歇训练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间歇训练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代谢速度、呼吸深度与吸氧量,能够增加学生的心脏容量,而这些不仅是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运动量、提升身体素质水平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其运动技能水平得以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9]二是间歇训练法可以运用于一些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体育项目中,如长跑、划水、游泳等,间歇训练法通过制定固定的休息与训练时间,可以确保学生在身体尚未达到完全恢复的条件下开始下一次的体育练习,这样能够对学生的神经与肌肉产生更深的刺激,并使其在不断的刺激下得以调整与强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水平。[10]

2.3 运用“技能形成原理”,优化体育教学设计

通过人体运动科学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在学习与掌握一项全新的体育动作的过程中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与巩固阶段。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当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处于泛化阶段时,此时的学生对新的技术动作还比较陌生,容易出现动作僵硬、协调性不足以及各种多余或者错误动作的现象,而且在完成各项动作时表现得比较费力。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注重动作展示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使其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视觉刺激效果,通过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而不应当过分地强调动作的细节。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学生对于技术动作与技巧形成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也进一步增加。此时,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动作的分解及其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动作或者技巧的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1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的巩固阶段,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动作逐渐变得既熟练又准确,当出现新的刺激时,其技术动作也不再容易被影响,在动作练习时一般感觉比较轻松。该阶段中,教师应该重复锻炼学生的技术动作,对其不够规范正确的动作予以及时纠正,使学生完全能够熟练准确地掌握某一技术动作。[12]

2.4 应用“悬吊法”,加强学生力量训练

“悬吊法”指的是悬吊学生身体的某一部分,使学生处于身体不平衡的状态下来进行动作训练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训练法,对于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的训练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平衡性与控制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开展学生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之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应训练。[13]该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但是并不利于其身体平衡性与控制能力的发展。而“悬吊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悬吊状态下进一步增加学生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除此之外,“悬吊”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作连贯性,进而有利于促进其综合竞技水平的提升。

2.5 做好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降低损伤发生概率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完全规避的,而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将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重视起来。[14]基于此,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二者放置于重点内容来进行。准备活动的内容主要以拉伸运动为主,运动强度不宜过高,使身体能够达到微热状态即可,当天气转冷的时候,应适当地增加准备活动的热身时间和运动强度。另外,还应该根据学生所训练的不同体育项目类型,设计专门的准备活动内容,如足球运动中,由于需要腿部、脚部等部位的大量参与,因此,在运动开始前,体育教师应当重点对学生的脚踝、膝盖等部位开展充足的准备活动。训练完成之后要注意适当地放松,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均在提高,而且学生身体会出现疲劳状况,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放松,使其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消除乳酸堆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15]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以学生身体所产生的外在表现,合理地对学生所处于的疲劳状态进行判断,当学生的身体状态不佳时,要适当地安排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能够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避免过度疲劳。[16]

作为一门包含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人体运动科学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与人们的体育锻炼及其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讲,体育教学中人体运动科学的影响以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人体运动科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群,其研究重点是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人体运动科学的存在能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在人体运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规律及其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系统设置,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能够既科学又合理。第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体运动科学所涉及的学科较多,所包含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因此,体育教师要想以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为依据,既科学又合理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熟练掌握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地优化,熟练地掌握人体运动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还需要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此来实现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人体运动科学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得到应用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学认识“极点”现象,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第二,合理地运用“间歇训练法”,科学地进行体育训练。第三,运用“技能形成原理”,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第四,应用“悬吊法”,加强学生力量训练。第五,做好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降低损伤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人体动作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体育科技(2022年2期)2022-08-05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人体“修补匠”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2年1期)2022-04-26人体冷知识(一)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0期)2021-12-31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当代体育(2021年10期)2021-09-10下一个动作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1年4期)2021-05-23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9期)2020-12-31人体可笑堂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19年6期)2019-08-13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人体运动小知识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1期)2014-09-18

推荐访问:人体 策略 运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5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