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与建设——基于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王 傲 霜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文科创新,提倡跨学科研究,鼓励文理融合。不难悟到新文科之“新”,就新在“论域拓展、价值重塑、话语主导、交叉融合”。因此,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改革构建新理论体系、新学科体系、新教学体系和新评价体系。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模式、观念、目标、方式、对象、要求等变化有诸多不相适应。基于此,本文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建设。

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师范教育技能课程。但新文科背景下的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最大特点就是要有文理交叉。在基于方法论上,过去传统的人文社科方法,应积极主动地转向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诸多方面,特别是要尽量学会运用算法与定量方法的相统一,更加有利于彰显新文科的科学性。所以,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势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期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现状,这将在根本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英语作为我国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考的分值比重上,更加体现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中学英语课堂呈现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将以往“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应用教育”。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新课程标准虽然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要求,从“师本教育”逐渐转变到“生本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素质训练,要求教师在活跃积极的教学模式下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虽然大部分教师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仍无法挣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存在运用传统模式过度借鉴,替代“生本教育”,附以灌输式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忽略了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没有实现“应试”到“应用”的过渡。这无疑使学生浪费了更多的精力在死记硬背上,更无益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存在专业素质强、综合素质弱的情况。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对基础语言技能的传授,更多的包括跨文化、跨学科之间的融合输出。另外,对于一些是刚踏入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生活经验及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支撑,从课本拓展到社会文化,从社会文化回归到课本的能力较弱;
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困顿于以往的教学内容,不善于使用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新课改在中学英语课本内容上提出了对于课堂模式的全新要求,但是这些要求难度相对较高,需要中学英语教师强化自我学习。对于线下英语教学手段而言,除“听、记”之外,不仅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仔细研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出现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这对高师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高师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不仅要明确新定位、新理念、新标准,构建起体现中国师范特色、中国师范风格、中国师范气派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注重英语专业课程的与中学英语教育实际的相结合。

(一)加强新课程标准教学思维的培养

英语专业课程要融合新文科与新英语学科发展理念于一体,将英语语言之“形”与所学师范专业之“核”有机结合起来。要从单一的关注英语语言能力分科走向英语语言与师范专业学科交叉,以英语专业为基础,适当融入信息、舆情、历史、民族、国情等内容。

英语专业课程要融合育人与育才目标为一体,分阶段、渐进式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目标,英语专业必须立足人文学科本位,并在综合性、跨学科性、时代性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发挥英语语言教育在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卓越教师人才方面的作用,保障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

(二)注重开放性与多元化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课程要融合纸质教学资源与数字教学资源于一体,构建起纸质教材、慕课与微课资源和电子资源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立体化英语学习资源链。本着“线上建好课、线下用好课”的原则,注重慕课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落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应加强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和系统的人文专业教育课程建设。通过跨系、跨学科选修人文科学课程,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博通人才,以主动适应新文科建设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英语专业建设需要实现人文回归,注重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和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性,提升学生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跨文化知识和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基于此,高师院校在英语专业建设上应注重“练内功、创特色、强外联”,在学生发展上注重强化师范专业能力,从而彰显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和专业价值。

(三)增加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培训

英语专业课程要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以线上共享数据信息为驱动源,全力打造课堂面授指导与在线指导相结合、传统学习方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相结合,以及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手段相结合的多模态混合式学习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线上课与线下课互补的教学趋势,增加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现代化软件的使用与智慧手机APP的培训课程,使其更加从容应对线上课程的设计与讲授。

(四)加大教学实践课程比例

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优化转型;
通过打通第一课堂(课程教育)、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和第三课堂(数字人文空间),实现育人途径多样化。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贯穿于英语教育全过程,真正培养英语专业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加大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延长实践课程的时间,引进科学的评估系统,更加综合地评估师范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使其迅速进入教学状态。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遵循融合的发展理念,突出对师范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建设“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是顺应时代的呼唤,满足现实的需求,契合了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使命。英语专业必须要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重视师范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从传统英语到新文科英语的转变,使其有针对性地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让高师院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在目前高等教育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各专业之间竞争激烈的态势中继续保持师范人才培养的优势,成为当前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师范文科英语专业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12期)2022-11-12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简介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10期)2022-10-13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2022年13期)2022-05-16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中小学校长(2022年1期)2022-03-01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校园英语·上旬(2020年3期)2020-05-19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求学·文科版(2018年7期)2018-05-14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16期)2018-01-27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14期)2018-01-10

推荐访问:英语教学 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6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