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冷思考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康 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与中华传统文化“师者,传道授解惑也”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书记强调学生思政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一门语言,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深入广泛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外语课程无疑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价值取向多元,政治意识相对薄弱,但对公共事件参与愿望强烈;
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有时是非标准把握不准;
对西方文化兴趣较浓、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内涵感悟不透、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传播主体意识淡薄等客观问题。如何构建职业院校公共外语课程的大格局,润物无声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中外文化交融与碰撞中,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播、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广大高职英语教师纷纷投入到课程思政这一热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育人意识和育人效果卓有提升,但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承载思政,思政融于课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远远超出课堂教学的范畴,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培养等各个环节协同联动的科学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本质是立德树人,结构是多元立体,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学创新。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全国职教大会再次强调职业教育需着眼能力、立足实践、扎根职业、面向就业。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2021年教育部职成厅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需依据学生日常生活、职场交流和目标岗位群所需涉外业务活动需求设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考核评价。

可见,高职公共英语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特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应该是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在“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中,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故而,其课程思政的内涵应该为立足职业、放眼发展,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专业的职业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助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解读包含思政目标、思政实施主导、思政涵盖范围和思政的育人功能四个要素。

(一)科学性与系统性欠缺

目前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很高,但专业化水平不够。一方面,在践行课程思政时缺乏理论的指导,也没有较为成熟、科学的实施框架可循,多为凭经验、凭灵感的散点爆发式。各位老师往往“各自为政”,同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也多缺乏体系性。大多数教师仅聚焦于课堂教学环节的思政教育实践,对评价管理、教材开发等系列环节的配套研发较少。另一方面,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提炼,多为浅层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深度和广度亟待提升。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脱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共英语课程因其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而自带育人基因。一线英语教师已意识到外语课程在“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自觉肩负起思政教育生力军的责任,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将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弄成“两张皮”,将英语课程思政做成了“盖浇饭”,思政内容和语言教学内容相互独立,生硬地将思政教育内容加在英语教学之上,没有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语言课程,类似“盐溶于水”的意识和水平欠佳。

还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课程的“思政”教育,甚至用英语讲上了思政课,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首先是“课程”的问题,是依托课程的思政。首先要保证高职英语课程和教学的成功,才能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三)职业性与多样性不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推进外语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提出了“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工作的技能教育”的职教理念。

公共英语作为高职各专业的必修通识课程,课程思政的职业性与多样灵活性凸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各专业千篇一律,职业类型差别不明显;
思政内容的选择各班级大同小异,不同生源的基础背景和发展需求的差异考虑欠缺,“面向人人”的适用性不强;
思政教育的实施方式单一,终身性育人效果不理想。教师多将课程思政简单理解为道德与价值观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教”的作用,缺乏深度思考的启发和成果落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环节。

(一)锻造主力军——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风范、育人意识、教学艺术和视野格局对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直接决定作用。铸造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双师”队伍,是解决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系列问题的关键。

1.强化育人意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价值引领、品德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并非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在课外,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英语老师与学生的接触很少,导致对学生的了解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三观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关注、教导与塑造提高主要是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责任,而自己的主要职责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形势下,虽然广大英语教师的育人意识有所增强,但让他们迅速改变教育定式,将立德树人的意识自觉浸润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非易事。

近年来,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势严峻。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各类矛盾交织、价值多元碰撞,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往重智轻德引发的系列问题在校园和社会中日渐凸显。一线英语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自觉和责任担当,将育人为本、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思政理念根植于心,充分发挥语言课程的优势,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自觉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2.找准育人角度。新时代的高职英语要落实“全人”教育,教师必须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课程思政的育人角度。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认清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征,要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关怀国计民生,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育人高手。课堂上,要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框架下讲深讲透。教学设计和资源挖掘要紧密联系国内国外局势,联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门课程都可以与战“疫”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高职公共英语具有“通识教育的人文性、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外语教育的国际性”三重本质属性。广大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国际素养的层面探寻育人角度,努力实现培育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内外兼修”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目标。

3.提升育人能力。“传道者自己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践行铸魂育人,首先要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格局大、品德高、人格正、自律严为目标加强自身思政修养。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理解透彻并构建体系;
要储备丰厚的人文知识并能娴熟运用;
要提升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和思政内容的融合能力,能够自然、自觉落实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要提高正确运用并创新教学方式和思政载体的能力;
要提升育人艺术,谨言慎行。在学生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虽然深藏于心,但会外化于言行。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不经意间流露的观点和看法就会对学生的三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英语学科涉及西方的观点和文化较多,教师更要谨慎言行,时常反思自省,要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点亮学生理想的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宏观层面,学校也应实施提高一线教师的育人能力的系列举措。如组织课程思政体质培优专题培训;
以教学大赛、论文大赛的形式开展大练兵;
设置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鼓励教师深入探索和思考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倡导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子,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
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优秀团队,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教育部《指导纲要》(2020)要求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因此,要激励教师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育人能力,切实发挥课程与人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把考核评估工作做细做实。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联动,各环节紧密连接,以点引线、以线带面、以面建体,建立立体化的育人机制。

(二)抓好主渠道——课程建设

课程是高校教学建设的基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和主要渠道,主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
二是考虑学生特点和专业特性,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
三是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并挖掘优质教学资源。”[3]欧江涛、陈集双、王资生:《〈生物资源学〉教材与课程建设初探》,《生物资源》 2020 年第2期,第20页。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有机融合。目前高职院校较为前沿的英语课程开发的思想和理论是基于日常生活场景和工作过程的产出导向(POA)理论。“基于日常生活场景和工作过程”是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而“产出导向”则是方法论和目标要求。该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倡导用中学、学中用,边用边学,边学边用,这为解决目前课程思政的“说教式”“两张皮”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提出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作为通识基础课程,高职英语应与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同向同行。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在建设课程时一定要对照各专业的教学与育人目标,结合不同专业的思维方法、价值理念和学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深入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语言教学之中。要综合考虑国家、学科、课程和每单元的育人目标,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设定课程思政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专业,按照不同的目标进行德育资源的系统性挖掘。如对于法律、文秘等文科类专业,要结合语言材料,在中西对比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于信息技术等理工科专业,要注重科技伦理教育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新知、永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多强调语言材料的原汁原味,这就使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历史观完全不同的人和事,面临历史文化、社会机制、发展道路、政治制度乃至民族文明的冲突,这就使高职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尤为重要。教师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根植理想信念,厚植中国基因,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多而广,精选优质资源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找准思政教育与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契合点。任课教师不是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政策宣讲和道德说教,而是要利用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质,精选并生成语言、专业与思政教育内在契合的教学资源,以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的隐性教育方式,实现知识传授、素养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建好主战场——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的首要特征是寓德于课,即将育人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战场和主阵地。铸牢第一课堂,建设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基于产出导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有机结合,使刚性教育和柔性教育同向同行。

1.第一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输入-输出”型翻转课堂,“输出-输入-输出”型产出导向的理念是以输出为起点,以输出为终点,输入是针对是输出的输入,基于输出,促成输出。该理念突出了输出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输入的针对性,有利保证了课程思政育人成果的落地实施。“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和各专业目标岗位实况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学生课前进行产出任务尝试,旨在使师生发现完成产出任务的困难。此举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动力源,激发其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教学提供精准的靶子。教师将大的产出任务分解为逻辑上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若干微活动”[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评述》,《中国外语》2020年第4期,第45页。。产出导向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中。基于该理念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CBL)、问题式(PBL)、启发式等多元教学方法。

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时代职业英语(通用英语1)》第四单元“First Aid”中的Reading(题为“Small act, Big help”小举措,大助益)部分为例。教学对象为高职法律相关专业的大一新生。课文讲述了一位年轻母亲在纽约的一家百货商场内,通过采用简单的急救措施,挽救了一个婴儿的生命的故事。在文章前面的“热身”和“词汇聚焦”部分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病痛与医护药物的英文单词、短语以及一位要去亚马逊雨林旅行朋友与医生的一段对话:她想知道团队的急救箱里应该装什么东西。除了创可贴、绷带、抗生素等常用物品,医生特别强调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确定教学设计如下:

确定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
a.掌握与常见的病痛和药物相关的英文词汇;
b.能够听懂日常伤痛及护理、急救的对话;
c.能够读懂有关急救的叙事性文章。B.能力目标:
a.能够就日常伤痛、急救展开讨论;
b.掌握故事性文本的精读与泛读方法。C.素质目标:
a.能够意识到掌握基本急救方法的重要性;
b.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判断、整合数据和事实,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
能够针对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做出评价;
c.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资源,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D.思政目标:a.能够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修养;
b.领略传统中医的魅力,感受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c.了解中国科学家走向诺贝尔奖的不平凡之路,学习屠呦呦的家国情怀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
d.增强法律专业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e.了解如何正确判断和发表网络评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选取优质素材。综合考虑语言的质量和难易程度、话题的契合性和趣味性、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兼顾时代性和经典性,遴选优质案例。案例一:英文纪录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2019年1月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BBC专门制作了介绍短片,讲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传奇故事及《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等多国媒体发表的评论。案例二:教科书式急救,2018年11月22日,北京一位老人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附近吃饭时,突然发病,呼吸心跳骤停。一名训练有素的女子看到后马上对人进行抢救,十五分钟后老人心跳恢复。20分钟后老人被送上急救车,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案例三:老人摔倒扶不扶?江苏徐州的“90后”小伙,曾主动扶起一名骑车摔倒的男子并送医治疗。谁料对方倒打一耙,诬称小伙撞人。交警多方查阅监控录像,才还小伙清白。该新闻引发网友热议。[5]刘峣:《“好人法”试解扶救难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21日,第4版。

实施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发布预习任务。观看纪录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记录重要情节和关键词汇,思考屠呦呦作为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是什么?用英文在超星平台主题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感想,同学和老师跟帖点评。让学生自己在输出中发现问题,提升课堂输入的欲望和针对性。课堂教学。A.案例教学:请课前预习作业完成较好的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发言,教师总结屠呦呦的闪光点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观看纪录片了解中国科学家走向诺贝尔奖的不平凡之路,在让学生学习屠呦呦的家国情怀和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与不忘初心、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以及以身试药的职业责任与担当的同时,也启发学生思考科学信仰的本质,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伟人”“偶像”的标准,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深远。BBC称屠呦呦是与爱因斯坦、图灵和居里夫人并列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媒盛赞其为“默默无闻的伟大科学家”。可以说,一直到摘取诺贝尔奖之前,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而正是因为这份默默无闻,承载了如今“中国神药”的赞誉。当年屠呦呦一举得奖,惊艳了国人,更在西方世界席卷了一把东方低调作风。让学生感受坚持的伟大力量,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低调的作风和踏实的学习品质。B.任务型教学:任务驱动,训练听力技能。结合听力内容,感受中医的魅力。聆听屠呦呦的诺贝尔获奖感言,了解青蒿素发现对人类和世界科学的巨大意义,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感受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C.发现式教学:进行热身部分和课文中有关急救的词汇和知识的学习,在增强英语的实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救助和救助他人的意识和能力。D.阅读能力培养:针对阅读技能训练快速阅读,针对课文内容绘制英文思维导图,生生、师生问答互动和点评交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客观评价、学习他人之长的良好品质。E.情景式、启发式教学:a. 设计课文情境,开展体验式的思政教育,以话题“假如你是这个主人公你会怎么办”应英文开展自由讨论和辩论环节。引入案例二,让学生感受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巨大力量,体会书中的案例就在身边,我们也能用小举动,实施大救助。教师除了主持辩论,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路遇病患,马上施救,该举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的典范。启发学生学生深刻领悟、继承和发扬“仁爱”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修养;
正是这名女子平日里的训练有素,关键时刻才能以“教科书式的急救”挽回老人的生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急救相关的技能与英文表达的内驱力,也深刻理解了“世界急救日”确立的庄严含义和“红十字”等组织的神圣使命,提高了学生救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b. 对比中西,我国公民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数据显示,我国的公众施救普及率仅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较高(美国85%、法国40%,新加坡30%),让学生扩大国际视野,找到差距,明确目标,增强使命感。c. 在学生们辩论的基础上引入案例三,提出道德困境: “好心人伸出援手却遭‘碰瓷’讹诈,以及双方各执一词、舆论频频翻转的‘罗生门’,让‘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6]刘峣:《“好人法”试解扶救难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21日,第4版。。老人摔倒扶不扶?路遇疾患救不救?这本不该是问题,但近年不断由此引发的纠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该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架起了英语通识课程和学生所修专业的桥梁。将专业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促进基础英语、语言教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全人”教育。放眼世界,被称为“美国好人法”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出现时间较早,通过“免责式保护”为好人松绑。以法律的保护式鼓励让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率得到极大的提升[7]同上文。。该元素的选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旨在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今后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后落实。A.根据课堂辩论的内容,就“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完成英文短文,要求主题句观点明确,论据为观点起到支撑作用,注意段落之间起承转合。鼓励学生引用课文语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例证。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看待网络评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该如何在公共场合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B.写作成果提交后进行同伴互评、教师批改、分享交流、多次修改等活动。帮助学生从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准确度等多方面提升能力、价值引领,确保思政和语言学习效果。C.让学生到社区报到,志愿参加一次社会救助活动,将活动的过程和体会制作成小视频上传至校园和个人社交平台,在参加社会活动的道德体验中,强化思政教育成果,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第二、三课堂。建设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与第一、第二课堂配合联动,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应用导向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二课堂(校园活动)是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校园环境中的完美舞台,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为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更广阔、鲜活的道德体验平台,能够切实促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地。

校园文化区别于社会文化,具有独特性。根据高职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特点,在高职院校的思想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外语学科双语、双向交流的优势,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魅力,广泛开展富有中国心、包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第二课堂。如组建“英汉双语角”工作坊,每周组织开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用英语畅谈中国文化”“假如我在国外工作”等主题活动,定期以英语为载体举办节日风俗体验、趣味竞赛游戏、英语演讲大赛等活动;
组织跨文化阅读驿站,“英文校训征集”“英文校歌我来唱”“英文校史我来讲”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着眼校园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积淀,突出价值引领。

要综合运用第一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活动,着眼第三课堂思政育人的落地实践,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知识性、文艺性、公益性,甚至健身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均可。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的媒介形式具有自主性、多样性、泛在性和双向互动性。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网络新阵地,创新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背景下“微媒体”平台矩阵,探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微思政”模式。在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铸牢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当前我国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时期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高职英语课程一定要在保证学生思想内核正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中探讨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对策,意在为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提高和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0期)2022-05-07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学习与科普(2022年16期)2022-04-2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推荐访问:高职 英语课程 冷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8/59079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