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膜脑炎和输尿管狭窄一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姚本海 曾尤超 刘海军 潘永洁 郭红 詹剑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因“头晕、头痛2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0 d”于2019-09-29入院。患者于2019年7月开始出现头晕、头痛,服“阿咖酚散”无好转。本次入院20 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胸闷、气促,院外多次测血压高,最高169/120 mmHg;
彩超示:右肾积水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泌尿系统CT示:右侧输尿管盆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输尿管以下未显示,疑为占位,右肾周渗出;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颅脑未见异常;
磁共振头颅血管成像(MRA):左侧颈内动脉显示欠佳。经诊治(不详)后症状无缓解,血压仍高,为进一步诊治入作者医院心内科。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差。既往史:5年前出现头痛,伴呕吐,发作频繁,外院诊治(具体不详)后仍间断发作。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9 mmHg(左侧)、146/68 mmHg(右侧)(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未闻及血管杂音。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抗SS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核抗体弱阳性(1︰32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G(IgG)15.50 g/L(正常参考值范围7.52~15.6 g/L)、免疫球蛋白M(IgM)3.68 g/L(正常参考值范围0.46~3.04 g/L)、免疫球蛋白E(IgE)867 IU/L(正常参考值范围<165 IU/L)。类风湿因子及补体C3、C4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SR)87 mm/h。C反应蛋白20.64 mg/L(正常参考值范围0.068~8.2 mg/L)。降钙素原0.04 ng/mL(正常参考值范围<0.05 ng/mL)。血皮质醇(早上8点、下午4点、凌晨0点)均在正常范围。女性肿瘤标记物:人附睾蛋白4(HE4)129.2 pmol/L(正常参考值范围0~70 pmol/L)。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及血病毒四项(EB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均阴性。行腰穿查脑脊液,脑压200 mmH2O (1 mmH2O=9.8 Pa),脑脊液常规、生化提示正常,脑脊液涂片未发现隐球菌孢子、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尿常规未见异常。24 h尿肌酐提示正常。尿脱落细胞检查:镜下见大量细菌,少量上皮细胞。2019-09-29头颅MRI:平扫可见左侧颞叶水肿,增强可见左侧中颅窝底及右侧枕部硬脑膜病变,考虑肿瘤或感染;
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左侧颈内动脉第1~6颈椎节段闭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图1)。头部、胸腹主动脉、肾动脉CTA及双肾上腺CT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少量微小结节。全腹部CT:考虑右肾包膜下积液,右侧肾盂及右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积水(图2),进一步行上、下腹MRI平扫+增强(2019-10-07):右肾周、包膜下积液、部分包裹,右肾及右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积水;
考虑炎症或肿瘤(图3A-D)。结合病史及血管多发狭窄,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颅内、右肾及输尿管病变病因未明。全院大会诊诊断为“1、多发性大动脉炎 2、继发性高血压 3、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4、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 5、无菌性脑膜脑炎6、右侧输尿管病变:炎症?肿瘤?”。2019-10-11在全身麻醉后行右侧输尿管镜+双J管内引流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尿管下段见约0.2 cm狭窄环,输尿管镜扩张,上段见输尿管管腔狭小、扭曲,管壁稍苍白、僵硬,扩张后输尿管镜不能通过,留置F5双J管一根。为系统治疗转入肾病风湿科。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 静脉输液 1次/d)、环磷酰胺(每个月1 g)及控制血压等治疗。患者头晕、头痛逐渐好转。2019-10-25复查头颅MRI平扫+增强示:与2019-09-29比较,左侧颞叶病灶消失,左侧中颅窝底及右侧枕部硬脑膜病变较前减少(图4A-C)。下腹部MRI平扫+增强提示盆腔未见异常,与2019-10-07比较右侧输尿管积水明显减少(图4)。2019-10-26复查ESR 11 mm/h;
C反应蛋白正常。患者病情好转,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予出院,嘱醋酸泼尼松片 60 mg 1次/ d 口服〔每周减量1片(5 mg)〕。2019-11-11后复查肝功能:ALT 137 U/L、AST 43 U/L、GGT 266 U/L,考虑药物性肝损害,加用保肝药,将醋酸泼尼松片换为甲泼尼龙片40 mg 1次/ d 口服〔逐渐减量,每2周减量1片(4 mg)〕。泌尿外科建议输尿管镜+双J管内引流术后1个月复查,于2019-11-18泌尿外科门诊复查腹部平片提示右侧泌尿系双J管引流术后;
泌尿系彩超提示右肾盂分离,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复查彩超情况考虑病变无好转,建议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膀胱镜。2020-01-09门诊膀胱镜示:右侧输尿管开口清楚,未见结石及赘生物,见输尿管管口支架管1枚,拔出右侧输尿管支架管。复查颈动脉CTA提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非钙化性斑块,管腔中-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第1~5颈椎段未见显示,考虑重度狭窄或闭塞,与2019-09-29比较无明显变化(图4D)。第5次环磷酰胺0.8 g(因第4次输注后有呕吐反应,故予以0.8 g),之后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总累计剂量达4.8 g,之后因恶心、呕吐较严重,患者不同意使用环磷酰胺,故加用羟氯喹200 mg 2次/ d 口服治疗。2021-04-30肾病风湿科门诊复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提示正常,ESR 8 mm/h,C反应蛋白1.41 mg/L,患者无临床症状,嘱甲泼尼龙片4 mg 1次/ d 口服,羟氯喹200 mg 2次/ d 口服。

图1 患者治疗前头颅影像学(2019-09-29)表现:MRI FLAIR像显示左侧颞叶高信号(A图中箭头所示);
增强扫描显示左侧中颅窝底硬脑膜局限性增厚明显强化(B图中箭头所示),右侧枕部硬脑膜稍增厚明显强化(C图中箭头所示);
治疗前颈部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第1~第6颈椎段闭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D图中箭头所示)

图2 患者治疗前腹部CT(2019-10-01)表现:平扫显示右肾包膜下见低密度影(A图中粗箭头所示),右侧肾盂扩张(A图中细箭头所示),右侧输尿管扩张(B图中箭头所示);
增强显示右肾包膜下低密度影无明显强化(C图中粗箭头所示),右肾强化程度减低(C图中细箭头所示) 图3 患者治疗前后腹部MRI表现:治疗前(2019-10-07)腹部MRI冠状位T2像显示右肾增大(A图中粗箭头所示),右侧肾盂扩张(A图中细箭头所示),右侧输尿管扩张(B图中箭头所示);
MRI轴位T1、T2显示右肾增大(C、D图中粗箭头所示),右侧输尿管扩张(C、D、E图中细箭头所示);
治疗后下腹部MRI(2019-10-25)冠状位T2右肾缩小(F图中粗箭头所示),右侧肾盂积水减少(F图中细箭头所示)

图4 患者治疗后头颅影像学表现:MRI(2019-10-25)FLAIR像显示左侧颞叶病灶消失(A图中箭头所示);
增强显示左侧中颅窝底及右侧枕部硬脑膜病变较治疗前稍缩小(B、C图中箭头所示);
治疗后颈部CTA(2020-01-09)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血管病变和治疗前无明显改变(D图中箭头所示)

2 讨论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的慢性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主动脉干和肺动脉等[1]。本文报道1例TA并发脑膜脑炎、输尿管狭窄患者,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类似报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TA的发病机制[2-3],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TA患者血液循环中的T细胞数量增加,且大多数表现为活化状态。另一方面,B细胞在TA中相对较少,但在TA患者的血液中发现这些细胞(CD19+、CD20+、CD27)产生的抗体数量增加,而且CD20+细胞通常存在于肉芽肿周围。此外,TA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增多,如白介素-6(IL-6)、IL-8、IL-9、IL-17、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相关[4]。TA在主动脉外膜和中膜,因持续激活免疫细胞和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导致肉芽肿形成、纤维化、中膜瘢痕和血管内膜增生、闭塞,伴或不伴有血栓形成[5-7]。本文报道的TA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与上述文献相符合。目前TA主要引起大动脉血管损害,合并脑、输尿管受累机制尚不清楚,结合TA的发病机制,推测可能与TA的自身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侵袭有关,在此基础上出现脑、肾及输尿管损害,导致发生脑膜脑炎和输尿管狭窄。这表明TA除了主要引起血管病变外,还可引起器官组织损害。目前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激素”)是治疗TA最基本和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60%~90%的TA患者病情可缓解,50%~80%的患者在使用或停药期间可再次复发。一般症状轻者口服泼尼松,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
对于重症患者予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对于TA患者疾病活动性高、激素治疗无效或副作用较大,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蝶呤、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来氟米特等;
免疫抑制剂目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其疗效有待进一步明确。对于难治性TA患者,可选用生物制剂,如抗TNF-α拮抗剂、托株单抗及利妥昔单抗等;
生物制剂使用目前多见个案报道,缺乏大样本临床验证资料,疗效需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在TA的慢性阶段,患者的缺血症状可采取血管内血运重建或血管手术(如球囊血管扩张术或支架术)予以改善。本文报道病例考虑TA合并血管损害,脑部、肾脏及输尿管受累,疾病处于活动期,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及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随访1年半,患者无复发表现。

综上,对于青年患者,尤其是女性,如有头痛、头晕表现、双上肢血压不对称、脉搏减弱或消失、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应考虑TA的可能性大,并筛查有无其他器官或组织受累。

猜你喜欢 参考值脑膜箭头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养生月刊(2022年4期)2022-11-26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肥厚和多发结节状占位样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2期)2022-05-30关于我院妊娠中、晚期血清甲状腺功能参考值的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31期)2017-12-15妊娠中晚期血脂变化及参考区间的建立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10期)2017-05-15运载火箭小朋友·快乐手工(2016年9期)2016-05-14大蒜洋葱治好高血脂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2期)2013-05-14寻宝历险记(6)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2009年8期)2009-07-28天地大转盘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09年5期)2009-06-29脑膜刺激征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7期)2006-04-19

推荐访问:脑膜 输尿管 脑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9/5911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