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常子健

(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体育类专业,也是体育类专业中的主干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1]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最具东方哲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武术,199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将武术课程列为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的任务,中小学武术教学任务开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该课程的实施与培养效果.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倡导通过武术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达到“育体铸魂,以体育人”的目标.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可见,国家对武术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但能否具体有效推进和落实相关政策,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是关键.

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队伍主要由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组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因招考条件要求报考学生最低必须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所以其毕业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和武术教学能力普遍较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从本科才开始接触武术,武术技术水平相对偏低且参差不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观察法,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的开展现状入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对策,旨在能够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武术综合水平,进而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1 武术必修课程开展的基本情况

根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平台建设显示,2019年体育学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平台建设进行改革,对武术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

1)学时:实践教学68学时+理论教学4学时=72学时(大一第2学期).

2)实践教学内容:武术基本功、五步拳、初级长拳三路、初级棍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理论教学内容:武术历史与渊源、武术技术运动规律、武术竞赛规则.

4)考核模式: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所学套路演练,教师给与技术评定.

1.2 武术课程开展面临的困境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教学面临以下困境:

1)学生武术基础相对薄弱,规定课时内掌握并理解所有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困难.

2)武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教学示范法、技术讲解法和分解教学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没有采用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武术学习兴趣不高.

3)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对武术理论课程进行单独、统一的授课,偶尔会根据技术教学的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穿插讲解,同时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4)武术技术动作复杂,教学内容繁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难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2.1 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难以匹配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武术动作技术难度大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中对攻防技术的理解、动作劲力的掌控、动作规范的要求、节奏的变化和“精气神”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每个教学班级中有武术基础的学生只有1到2名,大部分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在68个学时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尤其是在“精气神”饱满的状态下独立且流畅地完成套路的演练难度很大.“武术套路多、动作复杂,但学时数在减少,老师上课赶进度,学生上课记动作,少有精力和体力去练习掌握武术的精髓[2]”,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在机械的记套路动作,并不能完全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髓,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偏差,也制约了学生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不匹配是该课程面临的实质性困境与挑战,直接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2 现行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人类的学习活动受内部和外部两大条件的制约,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适应和利用内部条件[3],成功的教育活动依赖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有效对接.在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但不能做到全面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得知,27.1%的学生表示对武术学习不感兴趣或一般,对武术课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学分;
62%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由于学习效果不佳,逐渐失去了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只有10.9%表示对武术课非常感兴趣,并希望能够选择武术作为主项选修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4].如果不能改进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树立正确的武术认知和兴趣引导,教学模式与教学兴趣的有效对接只能停留在美好的愿境之中,难以走出困境.

2.3 武术课程考核模式没有完全兼顾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达成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备学校武术的基本教学能力,而武术教学能力的高低并不单纯取决于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学生的武术理论素养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说武术技术水平是教学能力的“形”,那么武术理论素养就是教学能力的“神”,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技巧性较强的武术动作来说,如果该专业学生对武术的理解肤浅,缺乏具体的学习体验与教学技巧,以及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其将来的指导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动作上,无法给与学生更深入、有效地指导,这是当前体育教师武术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关键所在[5].根据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该课程设置中有4学时的理论教学,由于期末考核教师只针对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定并给相应的成绩,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组织开展,教师将全部课时用于技术教学,造成学生对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裁判法规等理论知识知之甚少,致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武术理论素养已成为阻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短板.由此可见,考核模式对武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

2.4 武术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教学观察发现,武术课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但是教学过程对时间与空间有着严格要求.武术技术动作复杂,教学内容繁多,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并理解全部教学内容,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复练习才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应要求.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后自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这些需求显然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满足的.构建武术课“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综合分析得出,武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尚未完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课时少任务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习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是影响该课程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该课程在武术文化理论知识传授方面缺失,也成为影响学生武术技能提升的短板之一.如果想扭转该课程当前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武术能力,就必须突破武术课程建设自身的问题与困境.

3.1 优化武术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要求上应该从学生的武术基础出发,结合当前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形势,按照规定课时重新做出选择与优化.1)重点加强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良好的武术基本功既是保证武术套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具备高水平动作示范能力的基础.2)对套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做到精益求精.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尽可能多的学习武术套路,而是掌握武术运动规律和基本技术.教育部武术大联盟“一校一拳”、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制进校园”,以及将武术纳入中考体育项目等都为武术课程的套路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3)合理分配理论教学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武术理论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武术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技法原理及运动规律,培养学生不仅要“练得好”,还要“讲得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6],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通过教师引导和培养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7],当前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启发诱导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模式与“灌输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2)提高教师的武术综合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与引路人,教师的素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及对武术发展历史的掌握、武术攻防技术的深入讲解与运用等武术素养都会成为引导学生爱上武术的重要因素.3)拓宽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视角,利用现代运动科学知识对武术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改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认知.

3.3 改革创新武术课程的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评价思想指导下,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稳定的手段、途径、方法与程序而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考核范型[8],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考核模式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该课程目前考核模式单一,通过个人演练的方式呈现所学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对其完成动作技术情况进行相应评定,没有涉及学生实践能力和武术理论的考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武术技术内容的教学,造成学生不重视对实践能力和武术理论的学习与积累.因此,对该课程考核模式需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确保技术考核的同时兼顾实践能力和武术理论的考核,实现对武术技能、武术实践能力和武术理论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

3.4 构建武术课程教学平台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石,科技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要求在教学中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打造全新教学平台,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的生态变革,至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校.随着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体育教学也开始了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MOOC、SPOC等新兴网络教育资源已被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且教学效果显著.武术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应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针对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还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授课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

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武术在中小学的普及与推广,对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的主要阵地,武术课程的实施效果是决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否具备武术教学能力的关键,也是相关政策能否有效推进与落地的有力保障.鉴于武术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利用修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机会,在武术必修、选修课时调整、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等方面认真反思与总结,建议体育学院和武术教研室能够组织开展武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专题理论研讨,逐步完善武术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做好武术必修课与武术主项选修课的顺利衔接,确保学生武术课程学习的延续性,不断加强武术课理论的学习,使其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对本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内容体育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广西教育·B版(2016年8期)2016-11-01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5期)2004-11-17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6期)2004-11-16

推荐访问:为例 必修 武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30/5917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