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服务效能提升策略研究——以绍兴图书馆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那 艳 朱燕平

(绍兴图书馆 浙江绍兴 312000)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内涵。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的文献资源服务已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优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特色馆藏资源的服务效能,业已成为图书馆达成的发展自觉。

1902年,我国第一座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私家藏书楼——古越藏书楼在绍兴萌芽,成为传统藏书楼向公众开放的典型。古越藏书楼创办人徐树兰先生所开创的“存古开新”等精神及理念,均为绍兴图书馆所继承。一百二十年来,绍兴图书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公共服务,满足了多层次、多领域知识受众的文化需求。

1.1 融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古越藏书楼开办之初,图书来源主要是徐氏家族的捐赠。徐树兰先生在《古越藏书楼章程》中明确,限于个人力疏,呼吁社会支持、赞助,出资或捐书,“均拜嘉惠”,书籍暂寄书楼,存取自便。此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聚书渠道与借阅范围,便于积聚社会闲置资源与读者共享,提升服务效能。解放后,社会捐赠如源头活水经久不绝,经图书馆整理回馈社会。其中有不少绍籍院士、学者、专家陆续向图书馆捐赠学术研究成果,还有不少国内外研究绍兴历史人文的学者惠赠经笥。

绍兴图书馆融合社会资源造福一方,树立了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形象。一是促进了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融合社会捐赠资源很大程度上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扩大了资源收集渠道。二是有利于在群众中掀起重视文献的热潮。捐赠人通过这种公益举动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其学术成果为更多人获取、利用,使其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
广大读者通过获得文献资源,了解了地方乡贤与学界名人的学术成就,扩展了阅读的范围。

1.2 突破时空限制,弘扬地方文化

绍兴图书馆在各个历史时期注重传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汲取精神力量,涵养地方文脉。

文旅融合背景下,绍兴图书馆传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服务质量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阅读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传统的读者服务是将读者迎进来,图书馆被动接待;
现在把文献资源主动送出去,将“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这是对传统服务方式的颠覆与创新,扩展了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及体验范围,惠及包括景区游客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二是率先在绍兴地区探索了文旅融合“图书馆+”新路径。绍兴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独特的地方文献资源优势,融合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阅读与场景实时互动、休闲与旅游有机融合,让“大先生书房”成为宣传绍兴优秀地方文化的窗口,成为文旅融合创新点。

1.3 创新古籍利用,品牌初步显现

古越藏书楼化私为公,虽几经磨难,尚有数量可观的藏书成为绍兴图书馆创业肇基。绍兴解放初,时存藏书近3万册。得益于人民政府与各界支持,至20世纪80年代初,绍兴图书馆古籍藏量一举超越古越藏书楼旧藏。如今,绍兴图书馆以现存16万册古籍之数,稳居浙江地级馆首位,其中古籍善本近700种3 900余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部,绍兴古籍地方文献更是不胜枚举。绍兴图书馆古籍保护和特色服务齐头并进,思路不断拓宽,服务不断深入。“绍兴再造古籍珍本工程”出版古籍十余部;
馆藏珍贵古籍、地方金石、碑拓、方志、舆图、族谱等以各种形式向读者展示或结集出版;
以古籍地方志《(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等中国地方志宝库中的重要作品为基础建立的“绍兴地方志数据库”,以及古籍地方文献、地方碑拓、珍贵古籍名录等特色数据库相继建成。随着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绍兴图书馆古籍服务走上了特色化发展道路。绍兴图书馆在传承中创新,注重古籍特色服务,以馆藏珍贵古籍地方文献为依托,充分发挥特色古籍文献的学术和研究价值,服务社会、赋能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此之上,古籍服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经过长期努力,绍兴地方志、地方碑拓、国家珍贵古籍等古籍资源通过数字化服务手段,得到创造性转化,展现了文化资源的再生力,扩大了影响力、传播力,在省内地市级图书馆中产生了示范作用,具有绍兴特色的古籍数据库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2.1 融合渠道不畅通,整理力度不够

绍兴图书馆融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的手段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反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服务手段也逐渐显现一些问题。一是融合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少文献捐赠是赠与者主动上门,图书馆被动接收;
捐赠行为也并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自觉,更缺少政府层面的政策激励。要使零星捐赠迈向习惯性捐赠,图书馆还有提升空间。二是制度层面的鉴别、整理力度还不够。对馆藏有复本的文献,社会利用率不高、不能支持地方研究与建设需要的、因政策限制而不能够接收的文献等,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加以甄别,这部分工作需要图书馆前期投入相当的人力与资源,以保证后续工作中节约人力成本与空间成本,做到物尽其用。

2.2 供给精准度待提高,连锁效应不明显

一是阅读产品供给的精准度有待提高。将城市书房设置在重点景区,既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挑战。景区内面对的大部分是各地游客,图书馆在资源选取、活动配套、品牌塑造等方面,要精准聚焦各地区、各方面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需求,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游客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成为城市书房最诱人、最动人的因素,避免文化设施“空壳化”。二是以点带面的连锁效应还不够明显。绍兴图书馆优秀地方历史文献资源馆藏十分丰富,包括绍兴名士、戏曲、非遗、书画、越医、师爷、黄酒、桥文化等几十个专题,涵盖了历史人文众多领域,许多专题文献等待开发、利用。如果能将这些宝贵财富逐步加以整合,并吸纳社会力量协作创新,可以让更多读者在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中,随处体会到绍兴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

2.3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受众面较窄

一是在保护传承上,尚未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目前,由于专业人才配备不足以及资金缺口等各种因素制约,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力度和修复的速度亟需加强。一方面,单靠图书馆的力量还比较薄弱,许多抢救性修复工作跟不上古籍残损的速度,不少公共图书馆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另一方面,图书馆还需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探索古籍保护“出圈”,尝试与高校、企业跨域合作、跨界合作,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古籍保护,甚至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古籍保护。二是在共享利用上,还需要体现读者需求的个性化。目前,绍兴图书馆古籍传播与共享利用主要还是采用展览推介、数据库展示等传统方式,受众面相对较窄。因此,在古籍利用中需要注重古籍价值的多元化展示。譬如,积极应用新媒体与小视频传播,邀请文史专家、文化学者、网络名人等摄制古籍宣传节目,让古籍及其相关附属文化内容深入普罗大众,引起潜在读者的关注。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者还需要善用典籍、巧用古籍,采用读者细分策略,分众阅读推广。对于年轻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重点了解馆藏古籍资源,全面掌握资源体系以及古籍文献基础知识,指导其正确选取需要的资源信息;
对专家学者,除了提供原始纸质文本以外,还要积极引导他们高效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媒体资源,推介特色古籍数据库,以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3.1 制度引领,优化职责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前提。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应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保障体制,把好特色资源建设的正确方向。“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对于中国当代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政策导向、问题导向、现实导向和目标导向意义。”[1]提升服务效能,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新工作理念。改变着眼点,将发展特色资源的着眼点放在实践操作与公共服务实际运营上,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推动力;
扩大聚焦面,将目光聚焦到整个城市发展层面,找准文旅市场的需求,洞察居民、游客文旅消费意愿;
加强执行力,严格制定特色资源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每一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顺利实施。

(2)科学整合资源。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化资源整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是通过协调区域内各方力量,深度挖掘优秀资源,形成系统的旅游文化资源库,维持高效的旅游文化发展新模式”[2]。要全面梳理馆藏特色资源,根据资源特点找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切合点,合理配置文献资源、场馆资源和文创资源,根据需求确定思路,开发合适的阅读服务产品,深挖文化服务供给潜力,提升服务效能。

(3)完善服务机制。明确服务制度,体现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又切合文旅融合背景;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的管理团队,实施图书馆文旅人才培养计划
探索服务成效评价机制,根据社会服务反馈,调整服务项目发展规划,提升服务效能。

3.2 传承创新,有效搭建宣传展示平台

系统展示、广泛宣传优秀的特色资源,对于确立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绍兴图书馆的先天优势,在宣传展示特色馆藏资源,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目前可以尝试从传承地域藏书文化方面打开突破口。

(1)文旅嫁接,高效展示地域藏书文化。挖掘藏书文化的目的,是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现代语言讲好历史故事。绍兴藏书已历2 000余年历史,藏书文化是绍兴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绍兴地域文化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宣传展示绍兴藏书文化,重在系统梳理、深度展示其历史脉络与历代主要藏书家、藏书家族的主要事迹,体现先贤家国情怀和文化功绩,彰显人文特色。在呈现形式上,要探索“历史+人文+旅游”的新业态,利用数字合成、融媒体传播等手段,虚拟场景与真人演绎有机交融,实现过去与现今的心灵联结,架起精神传承的桥梁。另外,还可以尝试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融合品牌,譬如培育一个内外参与、主客共享的地域藏书文化论坛,邀请藏书界专家、文史学者、文化界代表与读者现场互动、交流、品鉴藏书文化,引导公众在场景体验、理念感悟、情感交融等立体生态中回归书香生活、重构阅读传统,提升图书馆作为文化场馆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体验意义,实现文旅“高效嫁接”,将藏书文化的厚度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

(2)赓续流脉,传承古越藏书楼文化创新精神。绍兴图书馆的前身是1902年诞生的古越藏书楼,它“被认为是我国封建藏书楼时代的终结和近代公共性质的图书馆发端的重要分野”[3]。“存古开新”、开放、共享是古越藏书楼精神底色。绍兴图书馆要在擦亮底色的基础上用心描绘,系统阐释“存古、开新”对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意义,使古越藏书楼创新精神成为图书馆无形馆藏和力量源泉,发挥凝魂聚气、培根铸魂的引领作用。考虑到“有书、有柜、有楼”的古越藏书楼故址门楼尚存,作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至今仍在发挥着承续文明、兆启后世的作用。因此,绍兴图书馆有责任提请规划实施古越藏书楼整体保护和复建,以延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底蕴、展示绍兴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为了让一百二十年前的文化标本鲜活起来,讲好绍兴藏书故事,还可探索藏书文化与文艺创作融合发展之路,借助文艺精品打造藏书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绍兴具有国内知名的剧种——越剧和绍剧,还有诸多曲种,这是推动藏书文化和艺术创作协同发展的独特优势。可以尝试“藏书文化+戏曲文化”的业态形式,改编古越藏书楼故事题材,在艺术舞台上生动重现古越藏书楼值得铭记的历史片段,着重表现古越藏书楼及徐氏家族的守望史、灵魂史。从宏观叙事的角度,讲述绍兴藏书家对文化的求索,为国家为民族弃私欲、利公众,为传承文脉、辅助教育、造就人才而倾尽心血的大气开放和社会担当。

3.3 深度开发,推动传统文化持续“生长”

“地方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得以不曾断流、延续发展的丰厚滋养, 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土壤。”[4]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献信息中心与文化传承中心,要将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融合于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手段,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最终落脚点,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生长”。由于各地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图书馆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可以围绕自身办馆目标、服务特色、发展定位,结合数字技术,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深读者切身体验与感受,提升特色资源服务效能。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历史+人文”是城市的底色。因而,从绍兴图书馆的视角出发,可以从深度开发绍兴地方历史文化典籍入手,挖掘典籍中的文化内涵,展现2 000多年的城市文化史,让特色传统文化持续“生长”。

(1)特色凝练,让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典籍为基础,突出地方名人著作、名人刻书、名士藏书这些最能凸显绍兴文化底蕴的典籍,以平面展示、视频录制、影印复制等方式挖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版本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等为全社会共同利用,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2)文献集成,启动《绍兴大典》编纂工程。“保护、保存地方文献典籍是为了方便社会利用,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修史编志、历史考证、宣传教育等……而非泛泛查阅。”[4]搜集、整理、收藏乡邦文献是浙东地区传统,鲁迅先生早年也曾刊刻《会稽郡故书杂集》。启动《绍兴大典》这个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对散落于全国各地的绍兴珍贵文献进行抢救性挖掘,使大量珍贵文集避免湮没于历史长河,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实现文化惠民,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3)“活化”利用,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轴,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战略与文化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在未来的竞争中,信息与知识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那些学会了如何战胜文化挑战的城市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5]图书馆作为文化的载体,要从城市文明备份的高度,系统展示馆藏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阅读推广活动、音视频制作、研学旅游等形式,擦亮大禹、王阳明、鲁迅、黄酒、书法、唐诗之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重塑由古越文化、阳明文化、名士文化、黄酒文化、书法文化、诗路文化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城市文化体系,激活城市文化活力,彰显“东亚文都”的引领力。

(4)智慧赋能,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随着图书馆智慧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智能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这一趋势,公共图书馆应紧扣智慧转型机遇,融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整体推进、局部先行;
另一方面要突出绍兴特色,主动求变,试点实体智慧服务空间。比如,在城市书房、主题分馆建设中,坚持多元并重,通过科学规划、适度建设,把主题分馆建设与文旅融合服务作为特色项目,深化提升,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在创新培育公共阅读空间中,注入地域文化内涵与越地传统文化元素,面向体验者提供云服务,展示未来云生活,利用基于5G网络的超高清视频传输、VR直播制作、视频移动编辑等数字技术,推广“绍图云书房”等空间在场体验、线上点播等模式,使文化和数字科技携手全方位演绎越地文化,达到更好的体验目的。

3.4 主动“出圈”,统筹特色资源共享机制

绍兴图书馆在推动特色资源“出圈”共享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牵头成立区域图书馆联盟、行业图书馆联盟等合作平台,为图书馆特色资源“出圈”共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以此为起点,绍兴图书馆还需要持续主动融入更多跨界活动,加入更多“智慧”科技,进一步促进特色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层面共建共享。

(1)统筹城市间特色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城市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文化上的流动,发展了的城市文化进一步促使了文化流动。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进一步密切化了。”[6]城市间“文化交流要有品牌意识,品牌是提升文化交流合作成效的不二利器”[7]。打造文化交流品牌,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利用“东亚文化之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等平台,以国学传习、艺术交流、文学品读等多种形式为媒介,围绕礼乐教化、经典诵读、珍贵文献展示等文化活动,与各地分享绍兴故事。其次要跟上“顺风车”,紧扣绍兴公祭大禹陵、南宋文化节、长三角国际研学旅游、“绍兴周”系列活动等由政府主导的重大节会品牌,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宣传古越文化、宋韵文化、运河文化、诗路文化等绍兴特色文化品牌,融入绍兴文旅海内外的推广工程,推动绍兴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2)统筹图书馆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是冲破“圈层”,活化图书馆文化。通过借助实施重要课题,加强高校的资源交流,利用高校学术优势,鼓励团队开展理论研究、项目研究,提升图书馆学术研究能力。二是拔高标杆,开辟新的展示领域。理论关注与实践思考相结合,正确评估公共服务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哪些措施积极进取,例如在藏书文化的挖掘上,尝试联合国内知名藏书楼进行联合资源开发,在业界筑牢古越藏书楼首创地位。

(3)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结合绍兴藏书文化、山水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名人文化等要素,以图书馆创意角度开发富有绍兴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文创产品。联合社会力量构建“图书馆+”新文创生态,基于图书馆特色资源优势,创新开发工作机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拓宽文创产业边界,创造更大的文化传播价值。同时,创新推广方式,推动承载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大胆走出去,向全社会展示,让读者享受到阅读之外的新奇体验与别样乐趣。

特色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优质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在滋养读者群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地方历史文脉等各方面展示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利用特色馆藏资源、高质量优化特色馆藏资源配置,是图书馆面临的新主题。公共图书馆在事业发展和业务创新过程中,要持续发挥特色馆藏资源的社会服务效能,使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显示强健的生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发展、繁荣。

猜你喜欢 藏书楼古籍绍兴 绍兴幼儿画刊(2022年9期)2022-09-14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3期)2021-11-24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金桥(2021年5期)2021-07-28绍兴大闯关儿童故事画报(2020年5期)2020-06-01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布达拉(2020年3期)2020-04-13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出版广角(2017年22期)2017-12-18我是古籍修复师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绍兴古镇寻荼社浙江林业(2015年9期)2015-12-21“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图书与情报(2015年3期)2015-08-10藏书楼出版人(2014年9期)2014-11-05

推荐访问:图书馆 绍兴 馆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4/60713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