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非遗直播的传播困境与发展策略——以甘肃凉州贤孝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朴玉 王 玉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在新媒体环境下,其应担起重任,积极发挥自身的精神引领作用[1],然而,目前我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时代在进步,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文化也要继续前行,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让非遗随着时代的进步继续发展、让更多人关注非遗保护、让非遗更好地传承等诸多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喜爱和参与,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新形态的传播方式来宣传非遗,扩大非遗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重视和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促进非遗传播良性发展。

2016年,我国进入了直播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尝试进入直播领域,这一年,也被称为我国的网络直播元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多数线下实体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直播行业由于其所搭载的互联网平台具有真实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在疫情期间却得到了快速发展。CNNIC发布的第50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较2021年增长了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增长了1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2]。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关注度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网络直播也为非遗打造了具有流量优势的传播“舞台”。以非遗在抖音的传播为例,抖音发布的 《2022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的播放总数达3726亿,覆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99.74%[3]。

除了“直播+非遗”传播模式,我国也在积极探寻非遗传播的新途径,为非遗文化从展示传播到商业运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2016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非遗项目组和淘宝共同开展了一场非遗传承人回访活动,实现了第一次非遗直播[4];
从2017年5月至今,斗鱼和光明网实现了战略合作,深入到我国的所有省市中寻找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和起始点,实地走访非遗传承人,开展了30多场以直播形式为主的场景式、互动性非常好的大型融媒体类活动,参与观看的人数超过了1.7亿[5];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中心和文旅厅联合开展了非遗购物节,使用“非遗+电商+直播”的商业模式开启了非遗传承的新形态,展现了非遗传播的新生态[6]。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开始进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传播非遗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并不是远离人们生活的“过时物件”,具有着新的生命力。

图1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凉州贤孝传承人 董永虎

(一)凉州贤孝概况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甘肃凉州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说唱形式,也是我国说唱曲种中流传较久的一种,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夏时期。这个古老的叙事性艺术以三弦为伴奏乐器,最初是党项羌人用来引导百姓、传播儒家文化、加强思想教育的工具[7]。凉州贤孝的演唱艺人多为盲人,传承方式主要靠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师傅在传授弹唱技艺时通常将学徒的手绑在自己的手上,学徒通过感受师傅的指法来学习技艺。因此,贤孝的传唱学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过程也十分坎坷,能够学成技艺的学徒有限。2006年5月,凉州贤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凉州贤孝在曲目种类上划分为“国书”和“家书”两个大类,“国书”以忠诚良将、英雄贤士等人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家书”则注重表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喻时劝世、为贤行孝等宗旨,目的是为了劝人行善。其因在凉州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故被称为“凉州贤孝”,同时,由于贤孝艺人大多是先天性眼盲者,因此,在当地也被称为“瞎弦”[8]。

(二)凉州贤孝生存现状

过去,凉州贤孝艺人主要活跃在农村,由于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较少,说书类型的曲艺表演非常受人们喜爱,因此,贤孝艺人便会手持三弦、二胡等琴具,挨家挨户为乡亲们表演,演唱时间为几天至一月不等;
演出时,贤孝艺人与主人家同食同住,演出结束后再到下一个村庄表演,常年处于“流浪卖艺”状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供艺人在农村表演的场所和机会越来越少,这些贤孝艺人逐渐集中到凉州南城门楼下的广场进行表演谋生。每当艺人们表演时,周围坐满了观众,他们跟随艺人高亢起伏的唱腔,品味着乡土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叹曲调中的人间悲喜。

2011年后,在广场上演唱贤孝的艺人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人们很难在大街小巷再看到贤孝艺人的身影。然而,随着我国日益重视非遗保护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加之移动媒体的更新迭代和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凉州贤孝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直播方式解决了贤孝艺人外出演唱行动不便、无处可去的难题,实现了凉州贤孝受众面更广、不受地域限制的广泛传播。

(一)贤孝技艺传承断层

大多数非遗在传承过程中都会面临传承人断层、濒临消亡的问题,凉州贤孝也不例外。一方面,虽然老一辈贤孝艺人能够熟练掌握说唱技艺并以此为生,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增长的当今社会,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其生活起居仍需要家人照料,因此,能够坚持演唱的艺人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贤孝技艺学习周期长、传授过程困难、收益只能维持温饱、社会地位不高等多种因素,使得年轻人很难将大量精力投入其中。这些因素导致贤孝技艺传承和发展的矛盾显露出来,致使传承人出现断层问题,阻碍了传统贤孝技艺的传承。

(二)贤孝艺人利用媒介的能力较弱

一方面,熟练掌握贤孝弹唱技艺的艺人大多年事已高,由于早期家庭困难和常年学艺的原因,他们大多未受过完善、系统的教育,对互联网平台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难以有效展开相对复杂的网络直播活动;
另一方面,贤孝艺人多为盲人,他们进行网络直播通常需要家人、朋友的帮助,这也使得贤孝技艺的直播推行较难完成,导致贤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陷入瓶颈。

(三)贤孝艺术自身的发展局限

一方面,凉州贤孝唱本篇幅体量庞大、叙事方式繁复,曲中细节需要艺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琢磨,并且,传统方言唱词也难以引发共鸣。如今,这种细致、复杂的弹唱表演形式很难长久吸引人们去耐心观赏,会唱的人更寥寥无几,因此,如何实现贤孝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难题。另一方面,音乐艺术的发展基于物质文明生活的稳定,虽然如今甘肃河西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度提升,但是,贤孝艺术并没有像其他西北民乐那样广泛流传、声名远扬。此外,虽然在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大力宣扬下,贤孝艺术逐渐被人们熟知,但是,想要被更多群体了解、熟悉、喜爱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提升贤孝艺术的保护、传承意识

首先,政府应鼓励、引导年轻人进一步了解贤孝艺术,提升他们学习、传承、保护贤孝艺术的意识。比如,可以通过贤孝文化的深层内涵向年轻一代传播“家国”认同感,倡导“为贤行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开设大众喜闻乐见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本土文化遗产与特色文化资源,让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共同参与学习,了解贤孝艺术的文化意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感。其次,与当地企业结合,将“非遗”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与地方性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提升非遗传承的多模态传播。比如,部分凉州餐饮店主常常会邀请贤孝艺人驻店表演并给予相应报酬,这一方式不仅强化了餐饮店的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欣赏,从而提升了经济活力,还解决了表演者们的收入问题,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传承贤孝艺术。

图2 “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馆”正在表演凉州贤孝

(二)强化艺人的直播意识、培养年轻传承人

首先,相关部门要为老一辈贤孝艺人提供专项帮助,协同艺人组织开展贤孝艺术直播表演。因为很多拥有高超弹唱技艺的艺人都是盲人并且年事已高,虽然他们才华出众,但是,对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却一窍不通,因此,无法利用互联网为大众展示贤孝艺术的魅力。其次,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培训,强化艺人的直播意识,重视对有能力学习直播、可以掌握手机直播基本操作的艺人进行着重培养,鼓励其将贤孝艺术搬上网络直播的舞台。最后,挖掘、培养年轻传承人,为行业引进新鲜血液。可以通过技艺传承宣扬、集中规范培训、技艺表演扶持等方式解决贤孝艺术传承人断层问题,从而提升非遗技艺的生产力,保证非遗传承的持久力。

(三)贤孝艺术的自身创新

凉州贤孝艺术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更新创作以获得新生,就不仅要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保留自身的深层内涵,还要利用技术赋予贤孝艺术新的传播方式,使其具有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潜力。如今,贤孝艺人们已经积极尝试在凉州贤孝传统曲调上大胆改变唱词、变化说唱形式,创作出了一首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凉州贤孝歌曲,比如,《党的恩情说不尽》《巧嘴姑娘夸武威》《城里的儿子乡里的娘》等,使表演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形象地展现了新时代社会生活的现状,在焕发新机的同时也让凉州贤孝最初始的意义得到了彰显。

图3 凉州贤孝 《巧嘴姑娘夸武威》

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古老的非遗与时俱进搭乘新媒体技术,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非遗与直播的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新媒体直播可以传播传统“非遗”文化。总而言之,引发年轻群体共鸣、吸引更多新的传承人群、创新非遗传承方式、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传播的美好愿景,非遗文化才能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发挥其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凉州艺人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扬子江(2021年4期)2021-08-09最爱凉州面皮子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2期)2021-05-11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凉州七里十万家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8期)2019-08-26老艺人的匠心学生天地(2018年32期)2018-11-07王君安:尹派守艺人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7期)2018-08-24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推荐访问:甘肃 为例 困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6/60776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