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制图与CAD》思政元素融合设计的探索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肖竹钱,戴 静,王宏鹏,葛 青

(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塑造,着力培养具有新时代适应性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为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5G+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一系列制造业强国计划奠定人才基础。自2004年开始,党中央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对大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德育课程建设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由单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子,极大地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涵。“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相融,正确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价值性观念,潜移默化地塑造人才的优秀精神品质[1]。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心灵,为我国高素质工科人才“立德”。经历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新工科建设将我国工科人才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推向了改革高潮。以“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和形成中国品牌”为目标的新工科实践与探索,为我国新工科人才的课程思政实施指明了方向。在工科人才培养方面,课程思政与“新工科”教育改革应相互结合,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堂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设计,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科人才的基础工作。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课程,既有工科公共课性质,又有工科、工程特有属性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属性,需要开展大量绘图实践[3]。特别是对于非机械类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合理设计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理论知识点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助力工科学生树立工程意识与培养优秀精神品质。

(1)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和教学目标设定应符合国家新时代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工业经济步入多元复合转型期,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转型期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解答。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重点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高科技工业支撑。这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科背景下的工科人才,不仅需要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要求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来理解、解决工程问题。课程思政则着力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4]。落实到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就要求在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和教学目标设定上符合国家发展统领目标,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工科人才。

(2)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立足于本课程知识体系,挖掘教学目标的思政属性。对某一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说,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不是该课程的“去知识化”,而是通过优化课程的知识内容,提高课程教学在“全过程育人”中的贡献度,并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炼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即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体系是“鲜花与土壤”的关系,课程知识体系是土壤,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驱动下,开出思政政治元素的“花朵”,这体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性与潜隐性[5]。因此,思政元素的发掘应立足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三大内容,充分体现本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以学生为中心,思政教学内容体现案例的鲜活生动性,明确具体思政内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利用科研反哺教学,把学生的价值观念培育融入课程设计是教师对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6]。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应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针对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特点,应结合学生正在经历的时代特征,引入鲜活的代表性思政教学案例,例如,体现中国高端制造的航空航天的“天问一号”、体现职业精神的“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等,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赋予人生目标以自信。《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具有浓郁的工科特色,在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爱国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

《工程制图与CAD》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必修课,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课程思政内容应围绕“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引领[7]。基于课程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就应要让学生对本专业高端装备设计和制造有了解,明白担当与使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就应引入鲜活的社会榜样案例,让生动事迹引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养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应结合互联网与信息化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步的具有创新设备或工业流程设计;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应以工程图学的设计要点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细致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思政内容的分解要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疑惑,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主要专题内容,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提炼相应思政元素指标,通过鲜活的思政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塑造新型工科人才积极的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1)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多角度引入思政元素。基于课程理论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设计,可在课堂上采用案例讨论、共享体会、主题学习等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和思政主题进行领会与再输出[8]。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搭建班级思政学习交流空间,开展混合异地同步教学,及时分享思政案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9]。以鲜活思政元素重塑学生价值观,制胜未来。在课堂教学实践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移动终端,适当播放“大国工匠精神”“数字赋能工业”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专业对应的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背景下“质量兴国、创新强国”的新型工科概念。讲好与本课程相关的鲜活思政案例,激发学生内心“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明确其作为新型工科人才的使命,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实现思政元素目标的输入与输出[10]。统计对案例思政点的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查点之一,计入课程考核成绩,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监控与实际评价。

(2)准确把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课程知识是“血肉”,思政元素是“灵魂”,只有学生掌握了课程知识,并通过思政元素了解到了学习的意义,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培根铸魂”。根据课程主要教授内容,在理性设计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选择性地开展思政话题讨论。可将思政话题设计为多个讨论项目,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演示、微型辩论等方式,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

(3)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评价是思政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若思政学习的成果不能体现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对学习意志稍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若思政教学效果不能被有效地监测与评价,教师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把握就会“失准”,最终会造成“学生懒学、教师懒教”的状况。因此,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思政教学的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探索将思政内容纳入平时成绩考核,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在思政内容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要主动将思政教学内容写入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课堂上适当保证思政内容的教学时间,并基于产出导向,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思政评价体系。

表1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主要专题内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初步设计

以“四有”好教师标准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的要求,在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主动率先做到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及时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大局中提取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程教师思想高度,精于“授业”,强于“传道”[11]。作为地方应用型院校,新工科人才教育应贴近于培养其应用型教育。因而,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理论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这需要做到两个方面:已经任职的教师要积极联系对口企业,深入企业行业一线,理论结合实际,问技术发展改教学内容,问行业前沿拓展教学视野;
此外,要引进具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利用行业背景强化课堂思政教育实践,打造本课程教育融合新生态,正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工科学生“爱国精神、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深入挖掘和提炼工程制图知识点承载的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引领渗透、融入至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点与价值观的共鸣。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程三维图样库,助力学生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设计探索,为新时期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工科思政知识点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中国造纸(2022年9期)2022-11-25“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3期)2022-07-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7期)2021-11-20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6期)2021-11-02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2期)2021-10-12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工科 制图 融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6/60791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