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的美学传承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骆倪胤,常 婷,穆倩倩,王京京

(嘉兴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我国传统文化厚重且悠远,魏晋时期作为精彩且独特的一段历史,其精神文化传承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27 年鲁迅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讲当中,鲁迅先生认为“魏晋风度”是一种文人情感与精神的传承[1]。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魏晋时期的文化思想传承和服装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中陈长义把“魏晋风度”的美学内涵概括为一个“清”字,不拘礼法、不慕权贵、自由个性等都是其中特征的表现[2]。在《中国古代服饰史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服饰风貌与个性解放》中周兆望、侯永惠系统且详细地阐述了魏晋时期女子服饰的形成、特点与变化包括妆发[3]。但同时,当前国内对于魏晋风度的美学传承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案例还是较少。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顺应时代产生的“魏晋风度”是独特而璀璨的文化瑰宝,值得后人深入了解与继承发扬。

1.1 魏晋时期社会时代背景

战争与分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旋律,民族矛盾凸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战乱频发,政权不断更迭,王权衰落,社会黑暗动荡不安,受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影响,魏晋时期的文化思想开始逐步变得自由开放。不同的学说复兴,思想上的碰撞,挣脱了过去的束缚,当时的士人开始思考自身生命的价值,更加注重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由,追求精神的独立。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双重作用,为“魏晋风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渗透在魏晋文人的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中,形成了多变的风格特色,在文化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魏晋风度”。

1.2 “魏晋风度”的内涵

“魏晋风度”也分狭义与广义,狭义上指魏晋时期文学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潇洒脱俗的文风与艺术;
而广义上则体现在魏晋时期独特而精彩的社会精神文化思想[4]。本文所指的“魏晋风度”运用的是广义层面的定义,体现了魏晋时期魏晋士人独特而精彩的精神文化思想。他们不被礼法束缚,追求自由与个性,呈现出自然随性、自主自立的风格,重视个人思想与个性发展,不迎合社会大众,追求自我价值,崇尚老庄无为、虚静和自然的精神,追求纯粹和自然的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1.3 “魏晋风度”的美学精神

以自我意志的发展为核心,是“魏晋风度”美学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魏晋时代,战乱频繁,太过轻易的生离死别,轻如草芥的性命,让魏晋士人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当生命的长度无法被自己意愿掌控时,他们转而选择去延展其宽度[5]。所以,在这个时期各种个性的、张扬的、突出的个体纷纷出现,被记录,被接受,被宣扬,被追捧,被传承。故而魏晋士人追求自由与个性,自主自立,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被老旧的思想所禁锢,解放自我天性,向往潇洒自由的闲适生活。

魏晋士人崇尚老庄无为、自然的精神,“自然”是一个道家的哲学概念,他们在其基础上融入了人的意义,认为人生的本质在于精神的发展与升华而不在于世俗,投身于自然,纵情享乐于山水之间,修生养性,不迎合外界,不以外物和外界态度而转移[6]。他们乐于置身山水自然之间,以之寄托情感,孕育精神,形成的自然主义也成为了“魏晋风度”的美学特征。

因为魏晋士人对于自由、个性、自我的追求,注重发展个人自我价值,解放天性,所以在服饰上出现了宽衣大袖、袒胸露臂、追求宽松、潇洒飘逸的服装风尚,同时也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度缝制在了“褒衣博带”之间。

2.1 服装廓形元素的提取与运用

在“魏晋风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服饰形成了“褒衣博带、自然质朴、华袿飞髾、上俭下丰”的脱俗飘逸的服饰风格,“宽衣大袖,袒胸露臂,垂饰飘带”的服装特征使穿着者气质更加脱俗飘逸,“褒衣博带”的服装形式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被当时的社会所推崇[7]。如图1 所示。

图1 《北齐校书图》局部

魏晋时期的男子多以大袖衫为时尚,宽大衣袖,潇洒风流。那时的男人们穿衣袒胸露臂,追求自然、洒脱的感觉。魏晋士人们也多光身穿着宽大外衣,或者在外衣内加以吊带式的内衣,即裲裆,不着中衣。此种穿衣方式也是独属于魏晋这一时代[8]。

魏晋时期的女子服饰形制多承自汉制,以衫、袄、襦、裙、深衣等为其日常所服,款式多为交领,上短下宽,同时长裙曳地,大袖翩翩,更多地表现出优雅与飘逸。上衣短小,腰部合体,裙摆宽松飘逸,既体现了飘逸的风格又舒适合体,就形成了“上俭下丰”的服装风格。袿衣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服装制式,也称杂裾垂髾服,衣下摆有上宽下尖的尖角,层叠排列,又加以两条或多条的垂饰飘带,使服装随风飘逸,即“华袿飞髾”[9]。

根据此类服装风格的流行,魏晋时期的服装廓形元素大多可以概括为H 型、A 型、X 型等宽大的廓形,这类廓形也常常被广泛借鉴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10]。

2.2 服装色彩元素的提取与运用

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特别而璀璨的,在其影响下的服饰色彩也相对“特立独行”些许,总体上来说偏爱素雅的色彩,尤其推崇白色。

魏晋士人服装颜色多喜用白,国事、婚事等重要的场合亦服白,白衫不仅可以用作为常服,也可以作为礼服,“褒衣博带”的形制加之脱俗的白,更加突出了他们潇洒自由的形象,这种白色服饰的使用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除魏晋时期以外的其他时期所没有的。

同时魏晋的服装以白、朱、青等为主要颜色,如图2 所示,服饰色彩较为丰富,有多种选择,但色彩纯度较低。因为古代面料染色大都使用天然染料,所以大部分服装面料色彩纯度较低,多为本色系,呈现出自然无为的美感。天然植物染色(如图3)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服装染色工艺,是一种艺术。本文以此为部分灵感点,对面料进行植物染的实践活动,并运用到实践设计中去。

图2 魏晋时期出土文物中的服装色彩

图3 天然植物染色

2.3 服装面料元素的提取与运用

在面料方面,在当时历史背景的条件限制下,魏晋时期最能体现“魏晋风度”的服装面料应该属于丝织品与棉麻类织物了。丝织品质感垂顺,可以突出服装的优雅飘逸,而棉麻类织物属于纯天然织物,更加自然,可以体现穿着者以自然为美,崇尚自然质朴的精神。

同时,棉麻类织物对于体现天然染料的染色效果来说也是最佳载体,自然的织物与天然的染料之间相辅相成。面料的质感帮助服装传递情感。服装的第一要义就是舒适,棉麻面料很好地满足了舒适、自然的要求,可以突出服装纯粹而自然的美,其自带的质感也利于表现出服装的层次感之美。

3.1 设计主题

顺应魏晋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魏晋风度”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核与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去发掘、传承与发展。其“以人为本,以自我意志为发展”的思想就与我们现代的思想高度重合。

在现代社会,服装成为一种表现自我个性的语言,人们通过穿着表现自我。拒绝被规则束缚的人生,选择一种自我的、个性的方式存在,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与目光,才是现在年轻人追求的人生态度。

本系列设计的主题为“丘山”,并非是山峦的意思,而是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名作《归田园居(其一)》之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丘山,指的是自然,意为热爱自然,也可以看做对天然自我的喜爱。这首诗的整体都透露着热爱自然,追求自我的精神。希望这个系列的服装承载起这份精神,在快时尚的当今社会,带来一份不一样的色彩,寻求精神独立。

3.2 设计实践

本系列服装在进行设计构思的时候,主要围绕着“自然之美”而展开,偏向于宽松舒适,个性随意的风格,不刻意强调女性的美,而是与着装者的本身气质相结合,表现出个性自然、飘逸洒脱的感觉。

图4 服装设计图

在服装细节设计方面,首先学习了魏晋时期裲裆和袴褶特色的服装结构,消化吸收后,加以改变融入到服装当中。还提取了魏晋时期常见的衫、袄、襦当中的元素进行变形与设计运用。

为表现服装宽松飘逸,层次变化,加入了飘带结构,并且在学习魏晋大袖的基础上对袖型进行了设计。对该系列服装的设计图进行解析,绘制出款式图,以及使用CAD 软件完成结构图的制作。

魏晋时期面料染色大部分使用天然植物染料,所以大部分服装面料色彩纯度较低,多使用本色系。本次设计以此为部分灵感点,对面料进行植物染的实践活动(如图5),想要呈现出自然无为的美感,其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独一无二的。

图5 部分面料植物染实验

本文以魏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为切入点,对“魏晋风度”作了探究,了解到“魏晋风度”的具体成因和它所承载着的时代精神,总结了“魏晋风度”的含义及其美学精神,深入体会到魏晋士人精神层面的富足和他们个性的潇洒。将之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进行设计部分的实践,为“魏晋风度”的美学思想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风度士人魏晋 风度意林(2022年1期)2022-02-13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风度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6期)2019-03-18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古代文明(2016年1期)2016-10-21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10-21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2016年3期)2016-05-19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4期)2015-05-04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美人骨——回到魏晋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美与风度时代青年(上半月)(2009年11期)2009-03-30

推荐访问:魏晋 美学 服装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7/60823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