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潘福智

(农安县龙王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218)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玉米产量对我国经济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种植玉米不仅能增加粮食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还能实现经济增收,为种植玉米的农民带来收益。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玉米也会遭受病虫害威胁,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降低玉米产量,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导致农业市场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近年来,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引入了一些设备仪器用以辅助农业生产者,玉米生产种植中新的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耕作技术[1],传统的人力耕种费时、费力,技术发展为玉米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质量,为我国玉米增产、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有机遇必然有挑战,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玉米病虫害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农业生产者重新认识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段及发生频率等规律,以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只有不断提升生产者的综合素养,正确识别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地用防治技术进行治理,化解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威胁,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2.1 病虫害种类多

玉米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中原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2],目前在我国的玉米种植产业中,据统计病虫害种类有20 多种。

2.1.1 病害

按照叶部病害来说,常见玉米大斑病、弯孢菌病等病害;
按照玉米全株所遭受的病害,常见纹枯病、苗枯病等,有些分布在玉米根部,有些分布在玉米叶片,有些则覆盖全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定期观察玉米,避免病害侵入。

2.1.2 虫害

害虫侵害玉米会对玉米造成损害,比如玉米螟、蚜虫等,不同的害虫会对玉米种植造成不同危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害虫影响玉米生长。

2.2 受生长阶段和玉米类型影响较大

2.2.1 玉米生育期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

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的不同阶段所遭遇的病虫害种类不同。玉米存在个体差异性,对病害的反应、抗性等也不同,而且病虫害有不同的种类划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当地水土供给不一、种植者的种植手法和浇灌周期等都有所区别,所以我国有不同的玉米种类,即使是同一玉米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在玉米还未成株前,幼苗生长时期常见的病害有苗枯病、矮花叶病、根腐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蓟马、蝼蛄、金针虫等。

2.2.2 病害与玉米类型的关系

口感较好、吃起来较香的鲜食类玉米如果遇到苗枯病、矮花叶病等病害,会严重降低其质量[3]。很多玉米种植以收获籽粒为主,玉米收割完成后使用机器或人工剥粒,比如一些富有高淀粉的玉米、用于榨油的高油玉米等,如果遭遇病虫害严重,不仅导致玉米减产,还会影响粮油供给,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1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3.1.1 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为害玉米茎部、根部,可造成玉米损失率超过30%,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经济收益。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使玉米植株枯萎,一般需要5~8 d,严重的2~3 d 就会呈现明显发病症状。首先,选用抗病效果好品种。当前通过审定的玉米抗病品种很多,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品种。其次,药剂拌种。在使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玉米播种前使用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为1∶200 拌种工作,种衣剂需均匀包裹于种子表面,能有效防止病菌侵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也可以喷施25%叶枯灵与25%瑞毒霉粉剂600 倍液。

3.1.2 褐斑病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褐斑病毒慢慢扩散,辐射范围越来越大,黄色病斑越来越多,到后期逐渐长成褐色斑点侵蚀整株,导致玉米病变,甚至死亡。可以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收获玉米果实后,清除植株中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保证底肥充足,适时追肥。一般来讲,玉米在长至4~5 片时追加尿素150~225 kg/hm2。同时,使用腐熟有机肥料进行中耕除草与追肥工作。药剂防治时可以展开提早预防,玉米在4~5 片时,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剂1 500 倍液喷施防治,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发病初期,可以使用真菌防治药剂喷洒,并且在喷洒液体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叶片宝等,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使用时需结合气候作出合理调整,处于雨季时每7 d 喷洒2~3 次即可,如果喷洒后出现降水情况,需在雨后立即补喷。

3.1.3 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是指玉米被病原菌感染后无明显症状,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侵蚀其内部,使内部的玉米粒无法正常结出果实,逐渐变成黑粉的病害。丝黑穗病往往是在玉米播种完成后,通过土壤里的病原菌侵染玉米种子,之后在其生长过程中一直潜伏并不断对玉米苗、玉米穗进行大面积传染,是由内而外的病毒引发。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病菌通过侵染玉米种子产生威胁,与种植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土壤湿度达到20 ℃,并且含水量达到20%~40%,此时致病细菌会大量滋生。应选择适宜环境,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4]。同时,加强玉米种子管理,选取优质、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在种植之前,使用药物搅拌种子,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甲基托布津。拌种后使用5%氯硝基苯消毒种植地块。

3.1.4 大斑病

大斑病是指玉米叶上会出现大片斑点且覆盖范围广,分布在玉米植株的各个位置,主要存在于玉米叶片上,如果斑点过多过大,病菌太过旺盛会导致玉米叶片感染死亡,若是当地的气候较为湿润,湿度较高,叶片上的斑点还会受到湿度影响,病变呈黑色霉状物。通过研究发现,在温度达到20~25 ℃,湿度在90%以上时,玉米大斑病传播迅速。在施肥中应以使用微生物以及有机肥料为主,严格控制含氮类化肥的使用量。玉米苗期可喷洒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增加植株的抵抗力。6 月中旬大斑病发病率高,可以使用抑菌克药物喷洒,使用250.05 g/hm2,并兑水450 kg/hm2,间隔10~15 d 喷洒1次。也可以使用90%代森锰锌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每7 d 喷洒1 次,防治效果显著。

3.2 常见虫害及防治

3.2.1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常见的虫害,多见于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玉米螟啃食植株枝干,能将植株枝干蛀空,使整株玉米死亡,可以从不同角度防治玉米螟。

一是引入适量的瓢虫与赤眼蜂,借助天敌消灭玉米螟。二是准备苏云金杆菌750 倍液注入玉米芯或运用1%辛硫磷颗粒剂与细沙土混合,将其撒入玉米喇叭口,或将3.5 kg 细沙与2.5%杀螟灵一号颗粒剂混合,将其撒入叶芯,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待玉米抽穗后,可运用50%硫磷1 000 倍液防治。三是采用清理玉米秸秆的物理方式,落实田间管理工作,消除耕地内越冬虫卵,降低玉米螟的发生概率[5]。

3.2.2 蚜虫

蚜虫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并啃食玉米叶片、茎秆,阻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在玉米蚜虫防治期间,可运用吡虫啉进行种子拌种,提升玉米抵抗蚜虫的能力。此外,也可采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防治。为进一步提升玉米蚜虫防治效果,可配制50%辛硫磷乳油与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在玉米大喇叭口阶段喷施。

3.2.3 地老虎

地老虎在玉米种植中极为常见,且种类多样,不仅会为害玉米,还会影响其他农作物。地老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故在防治期间应做好针对性控制。在地老虎防治期间,可使用5%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均匀喷施至玉米耕地内,还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与土壤混合制作毒土,将其施加至玉米根系部位,防治地老虎的效果十分显著。

3.2.4 铁甲虫

铁甲虫成虫和幼虫产生的危害较大,主要啃食玉米叶肉与叶片等。在防治铁甲虫时,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物理防治。在运用时主要利用捕杀手段,成虫没有产卵时,时间为9:00 前,因为在清晨时铁甲虫行动相对迟缓,防治效果较好。也可以在3—4 月捕杀,减少铁甲虫成虫的基数。5 月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割除存在虫子的叶片,然后将叶片聚集在一起焚烧。二是药剂防治。可以使用40%氰戊菊酯乳油12 mL 加入25%杀虫双水剂200 mL 并兑水50~60 kg 防治。需要注意的是,配制药物时应严格参照说明书[6]。

4.1 播种时的防治对策

防治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的病害需要在播种前就具备危机意识,提前了解可能遇到的病虫害,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灌溉情况等,对往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加以整理。选择适宜的高质量玉米种子播种,播种前最好将田地重新翻一遍,减少病菌数量,根除前一年遗留杂草,播种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混合适量药剂,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播种期间要注意播种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让玉米种子有足够的深度吸收养分,但也不能将种子掩埋过深,否则会造成种子死亡。种子播种前最好经过包衣处理,可以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降低种子受病毒感染的概率,有助于种子健康生长。播种完成后,种植人员一般会喷洒一些药剂预防病虫害发生,药剂应按照科学比例配制,不能自行随意调配,喷洒时要注意喷洒方法是否正确,避免影响种子发芽生长。

4.2 苗期的防治措施

玉米成苗前后应予以重点关照,探查土壤情况,保证土壤湿度,能为玉米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及时清理土壤的病虫害、田地里的杂草,避免对玉米造成不利影响。

4.3 穗期的防治措施

穗期是丝黑穗病的高发期,要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深度关注,避免病毒侵入,损害玉米质量甚至导致玉米死亡,影响玉米产量。在这一时期要定期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4.4 收获阶段的防治措施

玉米成熟后,用机器收割时要掌握收割的正确方式,收割完成后应认真挑选,单独放置优质的玉米,处理受到病虫害感染的植株。下一次耕种时要及时翻新土地,避免病虫害残留。挑选出来的健康玉米应整理并晾晒,防止其受潮腐烂,以更好地储存玉米。

目前,针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项措施,但大多防治措施都只能针对一类病虫害,效率较低,不利于玉米增产。基于此,有地区专门针对玉米某些常见病虫害进行一体化防治,以达到综合性防治效果,极大减少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和工作量。

一体化防治技术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研究思路,其主要指采取措施对多种玉米病虫害进行一体化防控。

目前,一体化防治技术已经在黑龙江等地区得到应用。以黑龙江地区为例,种植户对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甲虫一般不采取防控措施或者在发生严重危害时单独防治,致使防控成本增加,防控时期较晚,不能保证效果,严重影响玉米产量[7]。黑龙江的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一般在7 月中下旬,此时与玉米螟低龄幼虫及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为害时期基本一致。因此,黑龙江地区经过试验,研究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取内吸传导性强、持效期长、可混性好的杀菌剂与杀虫剂一体化施用技术,使防控前移,达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一体化防控玉米大斑病、玉米螟及甲虫。其主要药剂为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研究中,试验地点选黑龙江地区某专业试验基地,并设置试验区与空白对照区用以对比一体化防治技术效果。试验中病虫一体化防控区每公顷施用18.7% 丙环·嘧菌酯悬乳剂900 mL+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0 mL。具体操作方法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即大斑病刚要开始发生时期施药,改变以前在大斑病普遍发生后才开始施药防治的观念,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此时期也是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初盛期。视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喷施1~2 次,每次间隔7~10 d。施药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扇形喷头,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喷液量为300 kg/hm2。最终测定一体化防治技术对大斑病、玉米螟、甲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主要病虫一体化防控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均大于80%,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能达到防控前移,一喷多防,一体化防控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目的。未来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并结合各地情况探索更多高效的一体化防控技术。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侵害,应及时观察并做好防治工作,能有效避免病虫害扩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结合十分重要,不断提高防治手段和防治技术才能有效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黄瓜靶斑病咋防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11-28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9期)2019-10-21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0期)2019-07-27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0期)2019-05-22

推荐访问:虫害 常见病 种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1/6100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