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 雯

(大连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九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肝脏属于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其可发挥合成、代谢、解毒、生物转化、分泌和免疫防御等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在临床肝脏疾病中较为常见,慢性乙型肝炎通常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严重损害,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出现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情况,若未及时加以干预,导致肝脏长时间处于感染状态,最终使得肝脏出现功能衰竭,发生以凝血机制障碍、肝性脑病、黄疸以及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危害患者的机体健康[1-3]。临床以极度乏力、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以及神志改变等为主要症状。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给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带来一定挑战[4]。加之大部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若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等护理风险事件,不仅给患者自身造成疼痛,还会阻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因此,了解引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住院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试验组,每组43例。常规组男26例,女28例;
平均年龄(48.97±5.62)岁;
总胆红素水平(405.63±102.32)mmol/L;
白蛋白水平(28.83±3.71)g/L;
胆碱酯酶水平(2 925.63±635.82)U/L;
肌酐水平(96.03±22.35)μmol/L;
血尿素氮水平(6.31±1.82)mmol/L。试验组男17例,女15例;
平均年龄(49.06±5.71)岁;
总胆红素水平(406.02±102.42)mmol/L;
白蛋白水平(28.76±3.80)g/L;
胆碱酯酶水平(2 926.75±635.99)U/L;
肌酐水平(96.16±22.41)μmol/L;
血尿素氮水平(6.35±1.90)mmol/L。将两组基线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探讨研究。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如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
患者出现恶心、食欲缺乏、腹胀等消化道临床表现,存在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显示为阳性,提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查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以及传染的重要指标[6]。②所有患者均出现肝衰竭症状。③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后均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7]。③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并为其提供舒适、清洁的病室环境;
同时护理人员可引导同病室病友之间相互交流,缓解陌生环境对患者造成的心力压力;
定期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同时使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以及地面;
遵医嘱定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指导患者规律、合理用药。

予以试验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含:①收集科室内既往存在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相关资料,总结在既往护理病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问题,包括导管堵塞、压疮、导管滑脱等。查找相关资料,明确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包括护患交流不足、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以及未及时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等。针对总结的护理风险问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依据本科室护理水平特点以及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护理风险管理计划,依据计划内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需不断评估护理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使其更加符合患者自身需求。②依据本科室护理特点和临床护理经验,由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由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风险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地面清洁干燥、医疗器械性能完好、病房以及走廊加装安全护栏、悬挂各种警示标志等。通过定期检查发现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与责任护士及时交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护士长还需定期评估每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了解具体护理方法,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改正。若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疏忽或工作积极性较差而引起的护理风险,护士长需与护理人员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引导护理人员树立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若由于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引起护理风险,需要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及时纠正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③护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也是影响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邀请护理专家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确保其可准确实施各种护理措施;
通过开展培训会还可为护理人员之间交流提供平台,还可由护理专家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升其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有效沟通。开展培训会议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其对护理风险的评估能力,同时告知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的危害性,强调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和风险预防措施等内容,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培养对护理风险的判断能力,并在护理工作中增强自身责任感。④定期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并对风险管理质量进行评估,不断发现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从而保障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采取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实施评估,该调查量表总分100分,其中最终得分在80~100分代表满意度高,60~79分表示满意度一般,得分<60分则表示满意度低。总满意度=(满意度高例数+满意度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以及肝肾综合征等。③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④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评估,满分为100分,最终得分与护理质量水平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常规组与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分别是79.07%、97.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 常规组患者在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以及肝肾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n(%)]

2.3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在5~20 d,平均住院时间是(13.68±2.26)d;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在3~16 d,平均住院时间是(11.06±2.01)d。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t=5.680,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得分情况 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得分在85~94分,平均得分是(90.05±2.13)分;
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得分在88~98分,平均得分是(95.87±2.04)分。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得分低于试验组(t=12.940,P<0.05)。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脏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掌、蜘蛛痣以及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通常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使得临床治疗以及护理难度增大。在发病期间,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最终会发生多器官衰竭,导致其死亡。临床有研究显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8-9]。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在其护理期间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方面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10]。探寻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原因,同时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尤为重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指多种不安全因素直接或是间接引起患者死亡或致残的可能性,存在严重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等特点。风险管理属于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其也是保障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11-12]。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水平[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是97.67%、79.07%(P<0.05);
试验组在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以及肝肾综合征方面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
在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缩短;
在护理质量控制得分方面,试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分析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中首要措施为强化对患者护理风险的认识,通过查阅以往患者资料,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依据科室护理情况以及患者自身情况,为每位患者制订符合其需求的风险管理护理计划,从而保障护理措施的针对性[14-16];
同时,对护理人员自身技能进行培训,不仅培养其专业知识,还对其沟通能力进行培训,确保护患有效沟通,并且通过向护理人员介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危害性,培养护理人员法律以及风险意识,保障其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还可严格规范自身行为[17-18];
护士长同样定期对护理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措施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完善,使得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同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19-20]。开展风险管理,护理人员通过分辨、判断和处理不同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能够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风险时间对医患、护患双方的损害降低最低[21]。

综上,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风险管理常规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常规之外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36期)2021-10-15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22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2期)2020-10-27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2期)2019-08-23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

推荐访问:乙型肝炎 衰竭 风险管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5/6253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