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现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马涵彬,赵 静,杨立津,张枫怡

我国于1999 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65 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老年抚养比达到19.7%,预计2050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25%,未来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居家养老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环境,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和服务方式灵活的优点,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因此,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2008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0 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推进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目标”,为未来养老服务研究指明了方向。

伴随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深入,改革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针对老年人逐渐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做出及时应对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学界在居家养老领域积极探索研究,但运用知识图谱对居家养老主题研究进行分析的研究存在纳入文献量不足或方法不全面等问题。因此,本文以CSSCI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工具对居家养老领域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知识图谱绘制,并通过对数似然比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LLR)科学聚焦,得出聚类群及其子主题词,对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的现状与热点进行总结,预测未来发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作为数据来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居家养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检索式为“主题=‘居家养老’”,文献检索时间截至 2021 年底,来源类别选择“CSSCI”,通过精确检索,共检索到1 173 篇文献。经筛选,剔除评论类、报告类、综述类等文献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1 018 篇文献,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98 年。

1.2 研究方法

使用Excel 软件对1 018 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分布进行统计,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5.8.R3 绘制图谱,进行共现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时间演变趋势分析,识别该学科领域的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

2.1 发文量年度变化情况

1998-2021 年的居家养老研究CSSCI 文献发文量年度分布如图1 所示。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998 年,与我国在1999 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该主题逐渐受到学界关注相吻合。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9 年发文量为历年最高(为98 篇)。

图1 1998-2021 年居家养老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从发文量变化来看,国内居家养老研究先后经历以下3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7 年),该阶段发文量变化不大,总共66 篇,与1996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五条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及1999 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国家相关。说明该主题研究在这一时期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处于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2008-2014 年),该阶段发文量逐年迅速增长,与这一时期国家政策颁布相关。2006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2008 年《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的任务目标。居家养老主题研究热度逐渐攀升,处于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2015 年至今),该阶段年发文量轻微波动起伏,保持高水平研究文献平均在70 篇以上。国内居家养老研究为热门领域,处于进一步深化发展阶段,在相关政策和战略的推动下,未来势必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2.2 核心作者和机构情况

核心作者和机构分析可以反映该领域内的研究主体分布和合作情况,也可以表现其活跃程度和成果产出现状。普莱斯定律是文献计量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根据定律可以得到本领域内核心作者最低的论文发表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max为一个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名学者发表的论文总数,M 为某一领域可以被认定为杰出学者的最低发文量[1]。本文对第一作者进行统计,计算出M=2.59,即发表3 篇及以上的可被认为是核心作者,共有55 名作者,发文总量为221篇(占22%),未达到普莱斯定律中的半数标准,因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发文总量高于所有作者发文总量的50%)。

以1 018 篇CSSCI 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样本,将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 和Author,运行后得到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发文量较多的机构(表1)分别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5 篇)、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4 篇)、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14 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4 篇),大多为机构内合作,机构间合作偏少。在研究机构类型方面,872 个研究机构中737 个(占88%)为高等院校,说明高等院校是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
政府、党校、研究所等占比较低,仅为12%。在合作网络方面,节点之间连线的强度表示研究机构合作的密切程度,机构间的合作网络较为薄弱和分散,目前较大的合作群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等研究团队。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发文59 篇,包含下属18 个二级单位,但二级单位间的合作发文量少且分散。核心作者合作主要集中于同一机构,机构间的合作连线较少,跨机构的研究合作有待发展。

表1 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情况

图2 研究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

2.3 研究热点

2.3.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

通过该领域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趋势和特征,并且探索其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2]。运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阙值(Time Slicing)设置为1998-2021 年,时间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 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Top N 为50,网络裁剪方式(Pruning)为寻径(Pathfinder)路径选择,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运行后得到539 个节点,1 045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 2。

关键词中心性大于0.1 的节点被认为有显著的重要性,在所有关键词中媒介作用越强[1]。影响力靠前的关键词及频次分别为养老服务(291 次)、居家养老(204 次)、社区养老(116 次)、人口老龄化(79 次)、养老模式(77 次)、机构养老(50 次)、家庭养老(42 次)。以上关键词中心性均高于0.10,代表居家养老研究领域的重要关键词。

2.3.2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高频关键词运用LLR 算法进行聚类分析[3],聚类视图中形成13 类聚类群(表2 和图3),其中Modularity Q=0.613 1(聚类模块指数Q 值>0.3,认为图谱可信服),Silhouette=0.888(聚类轮廓值>0.5,认为图谱形成清晰、反映同质性较高),说明该聚类较为合理[4]。聚类群分别是0 居家养老服务、1 社区养老、2 社区居家养老、3 老年人、4 三级养老服务网络、5 社区、6 养老模式、7 家庭养老、8 人口老龄化、9 养老、10 社会养老服务、11 养老方式、12 需求意愿,并提取较为重要的前3 个聚类成员。

图3 居家养老研究主题聚类

表2 居家养老领域研究聚类群情况

为使热点主题更加清晰,将聚类结果结合研究文献进一步归类聚合。国内居家养老研究主要聚焦于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居家养老需求意愿与供给、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四大热点主题。

2.3.2.1 养老模式研究

聚类6、7、11 的标签“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养老方式”及其聚类成员表明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研究的热点之一。此类研究主要关注养老模式概念界别、内容属性和选择等方面。在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等模式中,大多数学者赞同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来选择养老模式[5],厘清各种养老模式的联系和区别是深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基础和前提[6]。居家养老模式于1998 年被提出,被认为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延伸[7]。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逐渐被研究者所强调[8]。目前居家养老研究普遍强调在社区支持网络下的,建立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基础之上,以居家为形式、以社区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9]。在养老模式选择方面,学者较赞成根据老年人的自身健康状况和养老意愿,在维护老年人的权利和尊严基础上选择养老模式[10]。学界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大多是以城市社区为主体,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对社区居家养老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后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运行提供思路。

2.3.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研究

聚类1、2、4、5 的标签“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及其聚类成员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研究热点之一。此类研究主要关注路径构建、资源整合、政府和社会等支撑主体等方面。

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一方面老年人口激增,养老服务需求大;
另一方面社会养老资源分散,资源整合困难。学者们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整体养老服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自发型走向规范性的较为完善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11]。在资源整合方面,有学者提出政策因素和公共资源垄断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工作的有序开展[12];
对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细则进行完善和细化、推动居家养老运行模式标准化,可推动养老服务资源提质增效[6,12]。也有学者提出在“福利社会化”理论下,加入以非营利性组织为主力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推进多元治理的有效途径[13]。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研究集中于城市社区发展路径研究,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处于边缘地带,当前研究远不及实际需求。

2.3.2.3 居家养老需求意愿和服务供给研究

聚类9、10、12 的标签“养老”“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聚类成员表明需求意愿与供给是居家养老研究的热点之一。此类研究主要关注需求意愿和内容、供给主体和服务、供需矛盾和养老服务产业化等。

一是居家养老需求意愿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老年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也逐渐多样化、多层次,老年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早期的养老服务包含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1998 年有学者开始研究上海市老人家庭照料需求,以重要性进行排序依次为医疗服务、家庭体力劳动服务、日常生活起居服务、就餐服务等[14]。目前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多样性的社区文化生活、便民服务等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15];
居家养老服务偏向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涉及较少或未落实[16]。在需求意愿方面,主要是对农村等某一特定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整体程度不高,制定个性化养老服务则更为关键[17]。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在养老服务供给研究层面,关于供给侧改革,因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以地方为主的政府购买[18],大多数学者比较赞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以政府为主体地位,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家庭等利益相关者多方供给为补充的观点;
引入市场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监督约束市场行为,能够逐步实现服务提供的主体多元化目的[6]。此外,部分学者认为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养老保障负担,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缺口仍然较大,有一部分学者提出新的供给理念如嵌入式养老模式、农村社区互助养老,以扩大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这仍然是未来学者需要研究的方向。

2.3.2.4 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

聚类3、8 的标签“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及其聚类成员表明发现发展困境与路径探索是居家养老研究的热点之一。从2008 年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工作以来,在国家政策宏观指导下和社会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区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但从目前来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发展困境。一是政策资源配置不均衡[16]。政策资源倾向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导致实际养老服务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农村社区设施资源、服务队伍等配置严重不足。二是资金筹集困境[18-20]。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在资金筹集和服务方面应承担主体责任,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一方面政府公共财政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资金支持力度又相对薄弱,呈现较为明显的资金来源单一和投入力度不足,影响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21-22]。老年人服务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而真正可利用的服务往往较为单一,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23-24]。

基于上述发展困境,学者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在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后,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这是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6,25];
二是建立多渠道养老服务筹资,政府、家庭、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多主体承担养老经济责任,同时建立起合理投资结构并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19,26];
三是建设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水平,扩大志愿者服务团队,将“劳务储蓄”或“时间银行”等新型养老储蓄模式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15,27]。

2.4 演化趋势

学科主题演化是指学科主题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某一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突现词是反映某一主题突然出现的情况,代表该主题发展的态势和研究前沿领域,用以表征新知识产生或研究热点转移[28]。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在不同时段的变迁,本文利用CiteSpace 工具进行突现词分析(Burstterm)并绘制时区图(图4),探测Top 24 的最强突现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分析揭示本学科领域前沿主题和发展趋势[29]。图5 中红色时间段为突现词出现周期,“Begin”和“End”时间为突现词出现和结束时间。图谱显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在2016 年左右成为最强突现词。我国居家养老研究趋势紧紧围绕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和相关政策的推进,总体上划分为3 个阶段。

图4 居家养老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图5 居家养老主题研究的Top24 突现关键词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98-2007 年)。这一时期突现关键词包括“县乡村衔接”“构建路径”“居住类型”“前景理论”“老年人感知满意度”“社区支持网络”等,研究脉络较为清晰。20 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研究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2006 年《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在“银发浪潮”中,寻求社区支持网络道路,探索科学合理的三级养老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居家养老领域的新课题。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8-2014 年)。这一时期突现关键词包括“养老服务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2008 年1月29 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策先导推动学者在该领域开展更加广阔的研究。2011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的通知》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新形势下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探索依托于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此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主题。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这一时期突现关键词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公私合营(PPP)模式”等。2015 年后是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开始追求高质量晚年生活,并对社会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结构矛盾成为后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现阶段处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供给理念和路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政府购买服务、虚拟养老院成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新兴的研究课题,为今后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提供实现途径。

依据研究热点与现状可以发现居家养老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演化趋势显示,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与国家政策制度颁布紧密相关。因此,本文基于学者研究现状和居家养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3.1 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由表2 中的关键词聚类群可知,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养老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经过20 余年的发展,我国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村和城镇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农村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3.81%,高出城镇比重7.99%,农村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镇,城乡老龄化差距明显。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远落后于城镇,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然而梳理现有研究发现,居家养老研究文献多关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边缘地带,远不能跟上实际需求。近3 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鼓励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依托于内嵌社会组织促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但实践表明,农村养老模式发展效果甚微甚至面临滞碍。究其原因,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多靠政府和社会供给及市场资源协调整合,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复杂性和地方组织不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政府和市场改革效果,研究大多停留在倡议性政策和理论研究层面,缺乏具有推广性的实证研究,存在理论的应用扩展不足和与实践严重脱轨等情况。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基于经典案例,从实证角度深入研究农村居家养老的组织过程、效果评价及动力阻力等具体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居家养老模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有效推广落地,缩小城乡养老服务水平的差距[30]。

3.2 探索多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

我国构建的养老体系格局决定养老服务供给应遵循多方参与,集合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共建共享的原则。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而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3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该政策鼓励下,引入社会力量满足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成为服务供给的大势所趋。然而,现阶段养老资源的供需结构矛盾、服务质量水平不高、政府市场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难题依旧困扰养老资源供给,因此学界将焦点转移至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主体来看,社会组织是缓解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困境的主要突破口,不管是在整合养老资源还是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都具备优势和条件。全国多地也已经从政策上对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经费资助、补贴给予制度保障,实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创建志愿者组织、鼓励公益组织和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等多种形式共建共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如不少学者关注到“时间银行”模式,通过服务兑换服务的代际交换方式对养老资源进行补充,2004 年北京市丰台区推出“爱心时间银行”试点,对这一模式进行有效尝试后,南京、成都、重庆多地开始进行零星试点。该模式对志愿服务者组织、养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储户和需求储户专业服务培训规范都有一定要求,未来将这个概念的推广应用亟需解决以下问题:时间货币流通和承兑的区块链技术支撑、时间银行属性下存在的信贷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服务定价机制的规范与标准[31]。同时,从社区居民、储户双方、社区工作者等多角度进行实证研究,推动养老资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32]。

医养结合作为多主体供给新模式也是近年来学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2013 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2015 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和独居老人身体素质和机体功能低下,对优质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有特殊需求,通过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医疗护理服务资源,将医养结合的优势嵌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医养结合作为推动健康养老新业态的发展方向,还需要进一步从探索公私合营模式(即PPP 模式)发展机制、提高服务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和明晰医养结合服务方式。除“时间银行”和医养结合模式外,虚拟养老院、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等社会组织参与均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新发展趋势,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同样需要学界给予关注。综上所述,“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得到充分验证,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各司其职、发挥合力。社会组织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激发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内在活力的重要力量,值得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3.3 推进智慧居家养老研究

随着大数据、智能设备被广泛运用于老年健康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优化传统居家养老模式也提上了日程。宏观层面,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1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要求依托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2021 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接生活需求,提供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智能化产品等一系列支撑保障。至此,“互联网+”的新业态彻底改变了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衍生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的晚年养老生活带来切实的人性化且便捷的照料方式。但智慧居家养老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新型供给方式并非大数据、智能设备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深度融合,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投入大量资金、人才、技术,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康大数据交流共享机制、研发智能健康养老产品。许多学者就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优化整合社会养老资源、优化关联组织合作机制,打破“信息孤岛”现象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33]。为精准掌握服务的供需情况,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学界越来越关注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等这类依托于信息网络平台的新型居家养老方式,提出要提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技术支撑,最终形成政策保障、资源供应、技术支持三合力推动的新型养老格局。

本文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8-2021年发表1 018 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居家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仍然在不断发展。本文直观展现本领域研究的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该领域文献数量多且增长较快,当前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
不同学者、机构、地区间合作网络较松散,聚集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研究、居家养老需求意愿与供给、发展困境与路径四大热点进行研究。综合以上得出未来发展趋势,更需要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多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高新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居家养老研究。

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之处。首先,将CNKI 数据库中的CSSCI 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合理样本量及界定高质量文献考虑,可能存在遗漏该领域其他高质量文献的情况,下一步研究可再吸纳更多高质量文献样本;
其次,由于数据导出源格式限制,本文无法在CiteSpace 中进行引文分析;
最后,“居家养老”关键词检索也许会遗漏部分相关文献。建议未来研究要重视合作网络,推动作者和机构跨区域交流合作;
由于养老问题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差异,实践探索亟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理论成果支撑,建议应用社会学、心理学、财税学等学科知识,强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相互转化,齐头并进、纵深推进居家养老理论研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居家养老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5期)2022-07-23养老生活环球时报(2022-05-19)2022-05-19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staycation居家假期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微生高的往事小学生时代·综合版(2017年6期)2017-07-05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推荐访问:养老 居家 现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6/6258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