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方向,体会民主政治——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优质创新试题选登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四川 李爱国 浙江 黄少鲁 福建 章华宝

【原创试题1】

2022 年3 月31 日,文旅中国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地球的红飘带”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即将开幕。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机械舞台等最新科技手段,从多重叙事角度,完整串联长征峥嵘历程,沉浸式、全时空再现长征征途故事,演绎长征文化新时代意义。下列对建设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了长征故事吸引力

②旨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③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重构伟大长征历程

④不断拓展革命精神内涵,坚定人们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以建设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传播、科技的作用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材料主要强调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了传播手段,提升了长征故事的吸引力;
其目的在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①②入选;
长征历程已是一个既定事实,不能重构,③错误;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只是创新了革命精神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但没有拓展革命精神的内涵,④排除。故本题选A。

创新点分析:

试题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契合社会大背景,具有很好的价值引领作用。四个选项设计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必备知识跨度大,尤其选项②③④均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设计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试题选材较好,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原创试题2】

试题原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忠实践行者。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中老铁路于2021 年12 月3 日全面建成通车。作为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是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必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
(4 分)②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
(3 分)③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搭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共同繁荣。(3 分)

返改建议:

(1)材料第一句认为有些突兀,建议酌情删减或调整。

(2)建议可以再充实材料,使表述更加通顺连贯。

优化后试题:

2021 年12 月3 日,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中老铁路全面建成通车。作为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是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中老铁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对外开放之路和合作共赢的友谊之路。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必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
(4 分)②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
(3 分)③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搭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共同繁荣。(3 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为命题素材,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根据设问可知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
其次,结合材料,明确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扩大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搭建文化交流的新平台等;
再次,调用文化交流的知识,从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互鉴等角度作答即可。

创新点分析:

本题的材料时效性强,素材新,综合性较强,需要整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作答,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较好契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

【作者姓名 单位:李爱国 四川省大竹中学】

【原创试题3】

试题原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5 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应邀走进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并坦率地问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面对“窑洞之问”,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坚持发扬民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从“豆选”到“票选”、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众多有益探索,汇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答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绩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我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政治保证。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与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返改建议:

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本题的情境创设把“窑洞之问”的答案设定为党的自我革命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缺失了“监督”这个关键点?因此建议答案中可以增加接受人民监督这个角度,酌情修改。

2.建议添加分值与评分细则。

优化后试题(答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窑洞之问”的答卷人是如何应对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9 分)

【参考答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窑洞之问”,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我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3 分)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与使命,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与实施程序,探索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监督体系,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4 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分)

【评分细则】答出“关键在党”得1 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我建设”得1 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得1 分;
答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与使命”得1 分,“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与实施程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得1 分,“健全人民监督体系”得1 分,“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得1 分;
答出“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得1 分,“依靠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得1 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百年党史中“窑洞之问”为命题素材,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分析】本题情境整体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即“窑洞之问”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回答“窑洞之问”两个层次。设问虽然以整个《政治与法治》模块为知识范围,但结合情境不难发现答卷人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试题情境中,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自我建设,二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此基础上,作答时把这两个方面与教材知识相联系,进行学科化表达即可。

创新点分析:

经典素材与时政热点结合,史政学科融合,以具体情境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

【作者姓名 单位:黄少鲁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中学】

【原创试题4】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严防死守18 亿亩(1 亩≈666.7 平方米)耕地是“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红线和底线。漫画“侵食”和“占”启示我们 ( )

①坚持把经济效益首位作为衡量工商资本流转耕地行为的标准

②应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③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主体积极性

④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所有和利益不受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严守18 亿亩耕地红线”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选项分析】试题漫画“侵食”和“占”背景揭示了“严防死守18 亿亩耕地”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工商资本流转耕地行为以经济效益首位必将造成更严重的占用耕地现象,①错误;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说明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④错误;
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既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也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激发农民生产粮食的主体积极性,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

创新点分析:

以漫画形式考查,试题综合思维性强。考查维度创新在于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 中央一号文件)》,从工商资本流转耕地行为、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四个不同层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作者姓名 单位:章华宝 福建省石狮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通车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宝藏(2022年7期)2022-09-26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通车!环球时报(2022-03-26)2022-03-26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技术通车”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10期)2021-03-24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伙伴(2020年3期)2020-04-14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3期)2018-03-31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年5期)2017-02-18

推荐访问:第二届 发展方向 命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17/62648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