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若干问题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冷天来,张昆明

[1.江苏必诺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2.中科泰检测(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水质检测,即借助检测设备,检测、分析水的成分、污染度、变化趋势,以及综合判断水质状况的实践操作过程,属于水资源提取、分配、处理、供应中的重要一环,是确保饮用水质量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关键性环节,密切关系着居民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提升饮用水的水质检测能力,是维护饮用水安全的基本措施,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客观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水质检测能力中的不足和问题,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模式,确保各地区的水质检测与实际状况相符合,获取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伴随现阶段明显提升的生活条件,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需要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在世界上处于第六位,但是在人口众多的大环境下,人均水资源量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很多地区都面临着缺乏水资源的困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困扰,同时,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加强饮用水水质检测,已经成为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举措。

2.1 检测中心分布不均

我国国土辽阔、地区发展水平不一,一般情况下,省会城市内聚集大量人口、经济条件发达,检测中心分布较多,具体可用的水质检测资本较为宽裕,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设备,技术水平良好,具备上百项指标的检测能力,检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较好;
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检测中心分布较少,可用的资金有限,技术水平有限,具备的饮用水指标的检测能力也较少,很多人都认识不到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检测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整体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检测中心分布不均、检测能力差异大,使解决水质问题的效率明显降低,已经严重制约到我国水质检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成为落后地区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2.2 检测标准不完善

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水质条件也存在明显差异,水质检测如果不能将各地区水质差异全面体现出来,检测标准的制定也会存在很大偏差,与实际应用状况不符合。例如,全国水质检测标准已经出台,使水质检测规范化,但是,各地区水质差异导致检测标准是否能够执行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水质检测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时,必须首先进行水环境治理,实际标准的限值严格程度需要有所降低。污染较小的地区水质检测采用低检出限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因偏差过大导致的不准确,将无法保障饮用水安全;
而将此标准用于重污染地区,检测成本只会造成不必要浪费。所以,水质检测标准,必须结合国家统一标准、地区水质条件差异情况,合理制定水质检测标准,使检测效率明显提升,也能有效缩减检测成本。

2.3 检测设备落后

近年来,国家愈益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对相关标准进行了修改、优化,使之更加的严格,污染物检测指标也从35项增加到了106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所需检测技术的难度和专业性要求明显提升,对检测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原有的检测设备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水质检测设备的采购价格和保养成本偏高,属于发达城市的可接受范围,但是,欠发达地区可用的设备采购资金少、可用设备有限、技术手段较为滞后,严重影响到最终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 采样点位设置不合理

饮用水水质检测,必须关注到生产输送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其严格遵循检测标准、保障检测结果,所以采样点位设置的合理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均衡分布原则,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位,以便于检测人员开展具体工作,但是采样点位的实际布设大多不合理,不能在分布规律指导下合理设置,而是选择设置于水源、出水处,将许多重要环节排除在外,尤其是偏远地区基本不设置采样点,在不经水质检测的情况下饮用地下水,明显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合理的采样点位布设,也会影响到后期的供水系统运行监控,不利于人们发现水质污染的具体程度和范围,导致水污染防治错过最佳时间,增大了饮用水的安全隐患。

2.5 监管制度不完善

水质检测监管制度目前并不完善,法治约束力并不明显,岗位职责模糊,任务执行不到位,以及水质检测机构与供水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等,都直接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实际检测效率和整体质量。

2.6 缺乏高级检测技术人才

水质检测中心的专业性强,要求配备高精尖人才完成日常的检测任务。经济发达地区,水质检测中心的环境好、待遇优,成为专业人才的优先选择目标,水质检测的专业性较强;
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待遇、工作环境明显偏差,检测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所能配备的检测人员素质偏低,整体检测水平偏低。地区差异也会在长期发展中变得更为明显,影响到水质检测的质量。我国总体上存在高级检测人才数量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差等问题。

3.1 合理布局水质检测中心

一是以行政区划确定水质检测中心数量、划分级别。一般情况下,省级水质检测中心会在连接地区、水源类型一致时,依据用水人口、水质污染程度规划数量,明确检测指标为A级标准;
市级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指标为B级,水质污染物检测能够发现管辖范围内的已知与未知情况;
县级、镇级水质检测中心的检测标准为C级,具备在管辖范围内检测水质污染的专业能力。二是以水质的差异分布,作为重要污染物的检测依据。区域不同,需检测的污染物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预先使重点污染物确定化,以此配备仪器设备,合理分布水质检测中心于重点污染区,使检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于重污染地区,污染物检测需要适当增加次数,向省级检测中心定期提交样本,以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多次检测重点区域,推动水质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使检测成本得到缩减。

3.2 改进检测技能

水样采集必须坚持均匀性、代表性、便利性原则,普遍设置采样点于取水和出水口、二次供水点、集中供水点等处,立足于实际污染程度,合理布置采样点,使数量、编号、责任单位明确化。水质检测需要从精准度、准确度、所用时间、成本量、各地区水质差异等全面考虑,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改善传统技术手段,统一制定检测标准。

3.3 提升水质检测设备质量

检测设备的专业性直接影响着水质检测能力,加快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合理使用检测设备、保障检测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是提升水质检测效果的必要手段。各检测中心应结合当地水质条件合理选用检测设备,确保配备的检测设备型号规格、数量配置等方面的合理性、实用性,以城镇地区为重点,全面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同时,检测设备的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度大,更加需要做好定期维护工作,必要时应交由生产厂家或专业机构来完成,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在使用寿命期限内正常使用。

3.4 优化设置水质检测采样点位

基于水样采集原则,严格把控水源使用全过程,重点关注二次供水点、集中供水点以及城市偏远地区等易忽略的地方,管控水质采样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更具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后期制定水污染防控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避免发生污染扩大化问题。

3.5 完善水质检测监管制度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督机关具备独立性,日常监督、检查能够全面、系统化地定期开展,部门工作能够依据监督管理制度具体执行,落实自身岗位职责、协助检查文件资料。每一项检测任务完成后,都要坚持在奖惩机制约束下,使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为水质检测的高效率完成提供有力支持,使水质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在实施前、中、事后监督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环境监测机构的名称库、检测人员名录库,实现水质检测管理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名制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水质检测的责任制。期间需要对取样点的现场抽样检测、样品保存与转移、实验室分析与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同时通过能力验证、比对检验、盲样检验、信访举报等多种手段,为实施精准的事后监管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3.6 培养和使用水质检测人才

坚持以当地客观需求确定招聘的人员数量,从专业学历上严格把控。现阶段,各地区仍然很难做到大规模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更加需要优化薪资待遇,使更多高素质人才留下来。加强人员培训,是保持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以定期考核方式,检验人员培训效果。以上进心、学习能力强为标准,选择最优员工,前往国外或其他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充实自身的技术、经验,了解更多、更先进的检测方法。合理安排检测人员,保障数量、质量的合理性。具体从省份、城市、地区状况的不同,确保中心规模符合水质检测客观需求。地区等级不同,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化检测标准线,鼓励专业检测人员投入到偏远地区监测工作中,尽量均衡检测人才。污染物等级、类型都会因地区不同表现出很大差异,需要预先构建项目监测模式,从人员数量、质量上符合检测工作需求。对于重污染地区的水质检测,多种检测手段的结合使用,有利于数据准确性的明显提升。

3.7 注重信息共享

水质检测关系到饮用水安全,更加需要共享信息数据,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危害。水质检测中心需要重点关注水源水、出厂水,分别建立水质分析报表,在制度规范约束下,严格上报、对外公开,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重污染地区,更加需要严格落实规范化流程,在信息共享机制影响下,与政府部门相互响应。其间还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水质监测共享平台,并在各级管理人员的监控下,将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提高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面对人均饮水量严重不足的客观形势,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居民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措施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从检测中心合理分布、制定合理、完善的检测标准、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布置合理的采样点位、制定完善的水质检测监管制度、提升检测人员的素养等方面着手,最大程度地保障水质检测过程的专业性。在监管制度的约束下,贯彻落实检测任务、保障检测质量,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与社会、政府之间保持良好关系,从而全面提升水质检测能力。

猜你喜欢 饮用水水质污染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供水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1期)2020-11-16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0期)2019-08-24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当代水产(2019年3期)2019-05-1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26期)2018-10-12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近代史学刊(2017年1期)2017-08-16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12期)2016-01-22

推荐访问:饮用水 水质 若干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4/62982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