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及TLR7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林 珊,郭三平,江心怡,莫红梅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常见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EB病毒(EBV)感染造成的,儿童为高发人群,导致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1]。该病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其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且涉及多个系统,早期易误诊或漏诊,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继发其他恶性疾病或严重并发症[2]。近年的免疫学研究显示,EBV能逃避免疫系统识别,成功侵入B淋巴细胞,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形态的改变,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临床诊治IM具有重要意义[3]。随着生物学技术发展,EBV-DNA检测也被用于IM的诊断,其负荷量能够反映EBV复制水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4]。Toll样受体(TL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EBV感染早期能够识别病毒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一定作用,TLR7还可识别单链RNA病毒,诱导抗病毒反应或炎性反应[5]。基于此,本研究对IM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及EBV-DNA水平进行分析,探讨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IM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IM患儿119例作为IM组,纳入标准:(1)符合IM诊断标准[6];
(2)均为初诊病例;
(3)能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患儿;
(2)患有严重血液疾病患儿;
(3)伴有严重心、肺、肝功能障碍患儿;
(4)存在精神疾病患儿;
(5)存在免疫缺陷患儿;
(6)发育迟缓或先天畸形患儿。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n或

1.2方法

1.2.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 所有受试者入院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EDTA-K2抗凝,进行血涂片,瑞氏-姬萨姆染液(珠海贝索公司)染色,待血片自然干燥后,油镜镜检。由具备血液细胞学检测资质的检验师进行阅片,观察血细胞形态,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并在显微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得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阳性标准:异型淋巴细胞比值>10%。

1.2.2外周血EBV-DNA载量检测 所有受试者入院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仪检测EBV-DNA载量。PCR扩增条件:50 ℃静止2 min,1个循环(进行UNG酶反应);
94 ℃预变性5 min,1个循环(进行Tap酶活化);
再94 ℃变性15 s,57 ℃变性31 s,共10个循环,最后94 ℃变性30 s;
55 ℃变性45 s,共30个循环。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以≥1×103copy/mL为阳性。

1.2.3TLR7 mRNA检测 所有受试者入院时采集外周静脉全血2 mL,常规抗凝后,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分离备用。采用RT-qPCR进行TLR7 mRNA检测。采用Trizol试剂盒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RT-qPCR引物序列:正向,5′-ATTGTGAAGTCCAGACTCTTTGTC-3′;
反向,5′-CCTGCTGCCAGTGGCTGACCAGT-3′。体系为20.0 μL:10.0 μL TaqⅡ qPCR,0.4 μL 10 μmol/L PCR上游引物,0.4 μL 10 μmol/L PCR下游引物,2.0 μL cDNA模板和7.2 μL去酶水。RT-q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20 s,52 ℃退火10 s,72 ℃延伸2 min,共36个循环。TLR7 mRNA表达水平以2-ΔΔCt方法计算。

1.3观察指标 (1)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2)比较IM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及EBV-DNA载量;
(3)比较IM组中不同EBV-DNA载量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及TLR7 mRNA表达水平;
(4)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
(5)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值、TLR7 mRNA表达水平及EBV-DNA载量对IM的诊断价值。

2.1两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比较 IM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比较

2.2IM组中不同EBV-DNA载量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及TLR7 mRNA表达水平比较 以IM组患儿的EBV-DNA中位水平7.18×103copy/mL为界值,将≥7.18×103copy/mL的患儿纳入高载量组(60例),<7.18×103copy/mL的患儿纳入低载量组(59例)。两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载量组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及TLR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M组中不同EBV-DNA载量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及TLR7 mRNA表达水平比较

2.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 淋巴细胞计数与E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及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TLR7 mRNA表达水平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

2.4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对IM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发现,3项指标联合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高于单一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的AUC(0.863、0.878、0.792),见图1、表5。

图1 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诊断IM的ROC曲线

表5 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诊断IM的效能分析

IM是由EBV感染引起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为唾液及血液。EBV感染可引起全身性免疫异常,累及多个器官,同时还能逃避机体的免疫反应,在人体淋巴组织中潜伏,使患者长期携带病毒[7-8]。研究表明我国IM多见于儿童,小于12岁儿童的发病率可达60%,多数患儿起病时症状轻微,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而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儿生命,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十分关键[9]。而目前的诊断方式仍是以实验室检查为主,但每种检查方法都有方法学的限制,联合检查是如今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当EBV入侵人体时,B淋巴细胞受体会与其结合,随后病毒增殖、复制,进一步激活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自身转化,由于细胞毒性效应,使异常增殖的T淋巴细胞发生形态学的改变,形成异型淋巴细胞,该类细胞一般分为幼稚型、不规则型、空泡型3种形态[10-1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具有临床实用性,有报道指出EBV感染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2]。本研究中,IM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这与前人研究具有一致性[12]。研究表明,异型淋巴细胞普遍出现在IM发病后3 d,于第1周渐渐加多,其比值能够达10%,在第2~3周最多可达40%,因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有利于IM早期诊断[13]。还有研究认为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疾病,如腺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也存在增多现象,因此还需联合其他手段辅助IM的诊断[14]。

近年来RT-qPCR检测EBV-DNA成为检测EBV感染的重要手段,该方式能够有效扩增,并对每个循环中的PCR产物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将病毒的拷贝数准确检测出来,并能反映EBV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准确性,且重复性好、操作简便[15]。黄璐[16]研究表明EBV-DNA载量在诊断IM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中,IM组的EBV-DNA载量高于对照组,提示IM患儿感染后,EBV-DNA水平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清学不能诊断的疑似IM患儿进行EBV-DNA检测,能够对发热初期的IM患儿早期诊断,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及并发症的发生[17]。同时本研究发现,高载量组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高于低载量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这提示患儿体内EBV-DNA载量与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有关。研究表明,EBV-DNA载量与IM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水平能够反映病毒复制能力及患儿免疫清除能力,病毒载量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机体免疫功能越差,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也显著升高[18]。

研究表明EBV感染与患儿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而TLR7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19]。IM组TLR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载量组的TLR7 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载量组,提示EBV感染能升高TLR7 mRNA表达水平。研究表明髓样树突状细胞可通过TLR7识别EBV衍生的单链RNA,然后募集下游信号、分子,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等,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20]。本研究ROC曲线分析发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I mRNA联合诊断IM时的AUC为0.952,高于单一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的0.863、0.878、0.792,提示3项指标联合诊断IM的效能更佳。吴菲等[21]研究表明EBV衣壳蛋白(EBV-CA)IgM抗体、EBV-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诊断儿童IM能显著提高特异度,有助于降低误诊率,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倚,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今后将联合多中心,扩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IM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EBV-DNA载量及TLR7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比值、TLR7 mRNA表达水平均与EBV-DNA载量有一定关系,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IM的效能。

猜你喜欢 载量形态学比值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林业与环境科学(2022年2期)2022-07-12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中国医学工程(2022年5期)2022-05-27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11期)2020-12-28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2期)2020-10-27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2期)2019-04-25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4期)2017-04-22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期)2016-01-06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9期)2015-12-15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新高考·高一物理(2015年4期)2015-08-20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6期)2015-03-11

推荐访问:淋巴细胞 传染性 增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6/6308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