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在胃癌术后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的应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姚佳丽,刘瑜兰,冯艳兰,王燕丽,颜素敏,尤志成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重症医学科1,消化内科2,药剂科3,普外科4,福建 泉州 362600)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常伴有营养不良,导致预后欠佳[1]。对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尤以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最为广泛[2]。由于胃癌术后患者多为老年人群,机体器官功能减退,对营养支持缺乏认识,故总体效果尚不理想,需要与高效、规范的管理方式相结合[3]。基于此,本研究对营养管理在胃癌术后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2 年2 月在本院行胃癌手术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21 年颁布的《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4]中有关标准;
②年龄30~80 岁,符合胃癌根治术适应证;
③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①伴发其他恶性肿瘤;
②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
③肝肾功能重度不全;
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5]评估营养状态,并依据患者耐受性控制鼻饲输注速率行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初始速率一般为20~40 ml/h,随患者耐受性提高,可逐步增至60~80 ml/h。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输注过程管理:在输注前1 h、鼻饲输注后1 h 及4 h 进行耐受性评估,若不耐受应排除肠梗阻,并控制输注速度、浓度及用量,仍不耐受应暂停治疗,输注过程中采用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原则,温度控制在37~38 ℃,床头角度保持30°左右,出现腹痛、腹泻或痉挛表现时及时采用加温器升温,密切监测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调整方案,输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 min 左右,防止营养液反流所致误吸风险;
②运动管理:指导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定时转换体位,术后24 h 指导患者首次下床,依据6 min 行走试验制订个体化运动计划,期间配备移动输液架,保证治疗效果;
③心理干预:通过简明版治疗手册及视频向患者进行宣讲,与患者积极沟通,分享治疗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担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营养状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①术后康复情况:以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作综合评估;
②营养状况:以NRS 2002 量表及营养指标作综合评估,NRS 2002 量表以营养受损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及年龄三方面为主要评估内容,以<3 分计营养风险不存在,以≥3 分计营养风险存在,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
③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肠梗阻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0 57.26±14.26 84.51±18.02 14.23±3.02观察组 40 46.78±10.32 70.56±15.24 11.71±2.51 t 值 3.765 3.738 4.059 P 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管理后,两组NRS 2002 评分低于管理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NRS 2002 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s)

NRS 2002 评分(分) 血红蛋白(g/L) 前白蛋白(g/L) 白蛋白(g/L)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 40 4.26±0.81 2.89±0.64 92.05±9.62 105.32±12.16 182.14±27.36 198.36±30.21 36.03±2.53 38.12±3.01观察组 40 4.23±0.84 2.24±0.53 92.31±9.47 118.28±15.27 184.06±28.01 213.59±33.42 35.91±2.46 40.81±3.69 t 值 0.163 4.947 0.122 4.199 0.310 2.133 0.215 3.573 P 值 0.871 0.000 0.903 0.000 0.757 0.036 0.830 0.001组别 例数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1 康复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营养管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原因系营养管理对输注过程有具体要求,包括输注速率、温度控制,体位管理等,且动态评估患者耐受性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早期就适度进行运动训练,及时关注患者术后负性情绪,采取心理干预进行有效疏解,这些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6]。

3.2 营养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NRS 2002 评分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RS 2002 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营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可知,通过个体化营养支持、定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积极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方式,患者对营养支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了解自身营养状况,提升了营养支持依从性[7],且较好的康复进程有助于患者获取足够能量维持机体器官正常功能。

3.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营养管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安全性。分析可知,耐受性评估有助于减少肠梗阻发生,营养管理流程充分考虑了患者误吸风险,强化了不良事件防范意识,可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应用营养管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营养状况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耐受性营养状况白蛋白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年5期)2022-06-17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0期)2021-08-30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21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2期)2021-03-29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6期)2015-07-01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年5期)2015-03-01

推荐访问:营养 胃癌 术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727/6312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