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单令彬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即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软硬件变革引起的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信息化过程。信息化技术的两个关键要素是生产信息化和应用信息化。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是生产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变革和优化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是应用信息化的要求。当下,很多企业都开始数字化队伍建设,以获取并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在会计方面体现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融合。近年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社会跨越了农业和工业经济阶段,进入到数字经济的新阶段。此时,新的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使得生产模式和传统商业模式得以创新和变革。处于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由此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专业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变革,包括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需要依托数字经济背景进行变革。埃森哲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联合进行调研发现,我国很多企业感到缺少数据处理和决策方面的管理会计人才。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出现了管理类高素质人才缺口和基础类低层次人才饱和的现状。大学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依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积极探讨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方面的要求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数字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图片—图像素养指的是具备理解视觉图片信息的能力,能准确地解读视觉图形表达的信息。再创造素养指的是再次创造的能力,即整合各种现有的信息,并创造出新的意义,从而塑造合成与多维思考图片信息的能力。分支素养指的是处于超媒体的环境中,虽然辨识清楚可能较难,但是要努力清楚方向,并在各种复杂的媒体信息中游刃有余。信息素养指的是分辨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要一边搜索信息,一边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出真实有效的信息,用批判性的思维来寻找、辨识信息。社会—情感素养指的是能以数字化的方法交流情感,辨识互联网虚拟空间里的各种人物,以免落入互联网的陷阱。由上可知,所谓数字素养,指的是在数字经济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较快地辨识、评价、整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数字技能包括基础性数字技能和颠覆性数字技能。基础性数字技能是经济社会中数字技术产生和维护的基础,比如开发互联网并利用互联网、数据存储、开发游戏软件、图像设计等。颠覆性数字技能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科学等。

(二)知识储备方面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国家财税经济政策,是会计人员在职场中必备的基础。从课程设置来看,需要开设如下课程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方面的课程也应该开设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除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课程,学校还需要开设对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进行实践操作,以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企业决策管理。

(三)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

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的会计业务处理。首先,会计人员应自如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技能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其次,能够利用软硬件和互联网分析数据并进行管理决策。此时,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已不再是基本的会计账务处理,而是要由以往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决策,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简化账务处理过程,强化管理决策过程。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未充分体现数字经济的特征

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偏重会计的基础核算,没有充分体现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方面的需求。这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利于学生找到对之满意、条件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就业供需之间出现了矛盾。数字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由单一会计核算技能转向包括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渐修改完善,开始加入信息化的元素,但是并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的培养目标,仍以传统的培养模式为主,培养目标倾向于单一的性质。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将逐渐取代很多基础重复的会计工作。数字经济时代,高校需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思考如何为用人单位培养出能够利用机器和其他各种信息技术,而不是被之取代的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未充分注入数字经济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课程体系中开始加入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内容,比如开设“互联网+”方面的课程,但是课程少且单一,没有将数据挖掘、网络技术、云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充分体现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理论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
实训课程仍以传统的会计核算实务课程为主,如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即使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基于财务软件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但该课程的智能化程度仍不高,缺少具备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实训课程。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仍未摆脱“核算型”的传统会计人才特征,使之跟不上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会计人才供需出现矛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未开启新模式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比较传统,仍然是由教师主导传授知识,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听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调动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训课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操作演示一遍,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操作“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虽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是缺少给学生自我创新的机会,而只是单一地依据教材进行认知,无法学到书本外最新的实操知识,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最新的信息技术,学生依然无法接触并产生深层的主动思考。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各种技能进行分析、操作迫在眉睫。

(四)实践教学体系未充分与大数据结合

数字经济智能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财务云或共享服务中心等数字经济职能产品为实训平台。而数字经济智能平台多由相关教育公司技术垄断,高校要想引入这些平台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层出不穷的各类数字经济智能平台,不仅需要大量的前期建设资金,后期升级维护的资金也不少。此外,淘汰实践教学体系的老旧设备、增加新设备,或者建立新的实践教师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前期建设不足、经费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体系在短期内未能充分与数字经济结合,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仍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仅仅是会计软件教学涉及到了信息化。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短板,未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网络资源,没有补上与“共同体”院校的衔接功能,也难以充分利用校企数字经济实训基地的衔接功能,培养的会计人才与数字经济脱节明显。

(一)基于数字经济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高校应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设置,根据数字会计人才需求导向,在培养目标中有机融入数字技术、数字处理能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规范、科学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能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互联网+”应用以及相关软件使用,具备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快速适应新事物、新环境的能力。以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结合会计专业的主要特点,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面向各大企事业单位、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基础业务和管理岗位,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等职业素质,掌握会计理论和应用技能,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对财务进行统计、核算以及分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由具备手工做账等单一专业技能转为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跟时代要求,保持与市场需求一致性,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二)基于数字经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应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财务共享服务、云财务、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整合到会计课程体系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会计数商的培养方式,深入开展数据科学信息技术教育,把对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设计对象;
将大数据金融和量化交易课程整合到投融资课程体系;
将业财一体化实训、智能财税综合实训、ERP系统实战融入到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将财务共享服务、数字财务、财务大数据分析融入到财务课程体系;
设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课程。在此基础上删减一部分传统的手工做账课程,为新设课程留出上课时间。通过加深数据科学信息技术教育,锻炼学生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学习能力,培养能够满足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深化数字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

为了消除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手段的弊端,应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借助云班课或学习通要求学生利用教师预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我预习,将学习任务书在课前发给学生,以明确预习任务,利用问卷星等网络技术手段在课前测试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由此分析学情,便于线下教学设计的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智能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采用慕课、微课、雨课堂、学习通等智能化教学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缓冲疫情对正常教学带来的影响,并给予学生课后随时回看课堂讲授的机会。课堂形式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加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对抗演练、翻转课堂、头脑风暴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也当积极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课后作业的提交和批改电子化、远程化,实现课后教师与学生随时利用智能终端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率。

(四)实践体系与大数据紧密结合

由于现阶段高校普遍在数字经济教学队伍方面建设不足,经费也不够,实践教学亟需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建立链接关系,开通与“共同体”院校资源共享的链接,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高校需要与企业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开通链接功能,以大数据作为依托,开展校企合作。这种合作需要开通网络,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安装合适的专业课软件。只有打开与大数据的链接功能,才能实现会计实践体系的数字化对接,避免会计专业课程保持传统单一的核算功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进行改革,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构建,到教育教学手段,都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进行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全方位适应数字化需求的改革,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符合用人单位变化的用人需求,使其在会计职业生涯中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2期)2020-05-22“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年6期)2017-07-01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2期)2017-05-30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35期)2016-04-09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汽车维修与保养(2015年7期)2015-04-17

推荐访问:会计学 培养模式 数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8/6366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