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家张世英《婴儿课》述评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郭建耀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张世英是我国清末教育家,其一生捐资助学,被中国教育界公推为中国民族教育家,尊称“学圣”。其教育思想丰富,涉及道德教育、国民综合教育、女子教育以及婴幼儿教育等多方面,其中《婴儿课》是专门为妇女编写的普及早教知识的读本。文章虽短小,但内容丰富,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了我国古代胎教的具体方法和婴幼儿教育,主张对儿童应及早施教,其中有关胎教的具体方法和抓住关键期及早对婴幼儿施教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孕妇进行胎教和婴幼儿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张世英 (1843-1915年),字育生,甘肃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人,清末著名民族教育家,光绪年间进士,先后任职一府两州十一县,所到之处,革弊兴利,提倡新风,兴办教育。张世英一生对办教育情有独钟,明确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认为“文明存国野蛮亡,沧海桑田此道长,种族欲延黄帝脉,除宏教育再无方”[1]183,并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在陕西渭南任知县期间,兴办小学堂200余所,宣讲所100余所,创以学治吏。后在甘肃秦州试办自治,在拟定的自治纲领中,将教育放在首位。在他的倡导下,甘肃秦州14县兴办各类学校达1300余所,并自编课本,浅近通俗,民皆能识。张世英一生捐资办学,积极倡导并实践自然科学教育、国民道德教育、国民综合教育和女子学校教育等新式办学思想,推行知学爱国、学知强国,强调学以致用。在学校办学方面,明确提出“首人格,次智识,次技能”[1]11的办学宗旨。后蔡元培盛赞张世英是“全国兴学办学的楷模,是中国民族教育家”。蒋介石也亲笔题词赞其为“办学先锋”。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国教育界公推其为中国民族教育家,被尊称为“学圣”。

张世英一生著作颇多,其中《乡饮习》《二语择读》《邠渭偶存》《夜分学堂课本》《婴儿课》等是他专门为夜校自编的白话文读本。他还亲自为甘肃秦州亦渭学堂创作了《亦渭学堂校歌》《亦渭学堂校训歌》《亦渭学堂毕业歌》《亦渭学堂学生欢迎教师歌》《亦渭学堂送留学外洋歌》等多首学堂乐歌,在这些作品中较为全面的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

张世英《婴儿课》,是专门为妇女编写的普及早教知识的读本,以三言为体例,共八十余句,对中国传统胎教、婴儿护理、幼儿保教思想作了颇为通俗生动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概括和描述,文章虽然只有80句,但内容丰富,且易于记诵,易于践行。

“婴儿课,先胎教。妇异体,少侧卧,谨视听,抑忿躁,勤动作,正立坐。节饮食,淡调料,邪异味,齐吐唾。勿急行,勿高叫,勿高攀,勿高眺。正经话,朝夕告,自求福,胜入庙。”本段大意是:学习婴儿教育,首先要从胎教开始,妇女一旦知道自己怀孕,就要注意日常起居,尽可能不要侧躺,对于日常所见所闻,要做谨慎选择;
同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烦躁等不良情绪;
要经常活动,站立与就坐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饮食要有节制,口味要清淡平和,尽量不吃变质或发馊的食物,一旦吃到变质或有异味的食物,一定要全部吐掉。怀孕期间要避免急走、大声叫喊、攀爬高处和站高远眺,做到举止得体,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每天要用良好的话语与胎儿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多加注意和保重,这远胜过进庙求神拜佛。

开篇第一句就提出“婴儿课,先胎教”,之后运用18句对胎教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可见,古人非常重视胎教,很早就了解孕妇心理、行为与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因此,指出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保持自己情绪稳定、行为端庄、言谈举止规范,教导妇女要从自身做起为胎儿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将临盆,勿喧闹,腹任疼,忍为妙,稳婆方,也难靠,禁动手,候时到。已分娩,衣防盗,带留长,火以燎,本无病,勿预疗,甘草外,药莫和。”这段大意是:在临产疼痛时,不要大声叫嚷、哭闹,要忍受疼痛,稳婆的方法有时也是不可靠的,在未到分娩时间,不要强行采取措施,要等候到自然生产时间。分娩后要防止胎衣被盗,在处理脐带上,要留长一些,使用火燎方法处理脐带伤口,既不会感染疾病,也不需要过多预防,喂婴儿以甘草水,此外再无需加用其他药物。

这十六句是关于分娩前产妇情绪控制和分娩后婴儿护理方面的教育内容。妇女生产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妇女分娩完全依靠自然生产,危险性很大,民间常把妇女分娩比作“下地狱”“过鬼门关”,因而古人很重视孕妇分娩前的情绪状态与分娩后新生儿脐带等的处理。教育妇女临产疼痛时要忍耐,不要急于采取措施,这既是对妇女临产时紧张情绪的平抚,也是古人对待孕妇分娩要顺其自然观念的体现,即所谓“瓜熟蒂落”。分娩后新生儿的护理关系新生儿健康成长,在护理新生儿方面,古人也十分的小心。文中就分娩后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也做了详细指导,虽然有些方法,如用火燎方法处理新生儿脐带,在现代看来,显得粗暴和危险,但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不时为民间一种常用经验和有效方法。对刚出生的新生儿喂以甘草水,待胎便排泄干净后,喂以母乳也是古代民间常用护理新生儿的方法。

“慎风寒,净屎尿,衣与体,暖毋过,多籍睡,少怀抱,三分寒,三分饿。老人衣,为改作,缓著新,迟戴帽,华丽物,尤勿效,甘美食,遏所好。勿诱言,勿诱笑,乳止啼,计尤左,防执器,致损破,防挞骂,自我召。”本段大意是:在日常护理婴儿中,要防止婴儿着凉感冒,及时清理干净婴儿屎尿。婴儿使用的衣服、被子等裹体之物要薄厚适中,不能太过暖和,婴儿入睡应以多册薄书为枕头,尽量多睡少抱,穿衣不要穿的太暖,吃饭也不要吃的太饱。不要着急给婴儿穿新衣服,帽子也要戴迟一些,用成人旧衣服改制为婴儿衣服,尤其不要效仿给婴儿使用名贵奢华之物,对于甜食及婴儿喜欢的事物,要适当限制,不能顺其喜好。不要故意诱导婴儿说话和微笑,婴儿哭闹即刻喂奶以制止啼哭,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要防止婴儿因抓捏器物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也不要打或训斥婴儿,那样就会因为自己而招至祸忧。

这二十四句从穿衣、睡觉、喂养等多方面提出了婴儿日常养育的一些具体方法,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关于婴儿日常养育,特别是对于初为人母的产妇,面对新生儿,如何进行正确的养育,就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段虽然是对婴儿日常护理和养育具体措施所进行的概括阐述,但反映出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

“侈端开,始庆贺,小娇惯,长凶暴,螺赢祝,螟蛉肖,彼昆虫,犹则效。柏为屏,薪束燥,嫩易曲,老易挫,儿教婴,性成少,悔蹉跎,已老大。”本段大意是:庆贺之时即是奢侈骄纵之风的开端,从小娇生惯养,任孩子性子,长大后就会凶狠残暴,学做坏事,人与昆虫相似。柏木坚硬能够作遮挡之物,柴火竖立起来很容易干燥,娇嫩的事物很容易弯曲,老旧的事物则很容易折断损伤,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时就开始,人的性格和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当知道虚度光阴,白白浪费大好时光时,已经长大或老去。

螺赢是一种寄生蜂,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螺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这十六句用螺赢和螟蛉作比喻,用柏、薪和嫩、老对比举例,告诫妇女从小若不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学坏,教育妇女要抓住关键时期,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小时候可塑性强,很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后,性格、习惯已经形成,再进行教育,则已错过最佳时期,只能悔恨虚度光阴。

“八十句,皆切要,古人言,匪我耄。作造作,之作读,去声衣,胞衣也,带脐带也。”本段大意是:这八十句都切中要害,非常重要,是古人提出来的,不要认为是我荒唐所言。文中的“作”是制作,按照“作”读,读去声的“衣”,指胞衣,“带”指脐带。这九句是对全文内容的强调和说明及对文中所用字词的解释,虽简短扼要,但强调的重点突出,说明言简意赅,字词解释简洁明了,并就文章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再次做了强调。

张世英《婴儿课》作为向妇女普及婴幼儿教育知识的通俗性读本,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胎教、婴儿护理、幼儿保教等儿童教育思想进行的概括,也是他关于胎教和儿童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受时代所限,虽然有不科学之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观点对怀孕期妇女进行胎教和婴幼儿护理与保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当前优生优育也具有很好的启迪。

(一)提倡胎教,重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我国是最早提出胎教思想并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有关胎教的思想可以追溯到3600多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大任。西汉刘向著《列女传》对周文王之母大任胎教进行了记载“大任者,文王之母。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2]后西汉贾谊著《新书·胎教》、南北朝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宋代名医陈自明著《妇人良方大全》等都记载了胎教。历代学者对胎教的阐发,使胎教思想不断完善,并形成了胎教六法:调情志、忌房事、节饮食、适劳逸、慎寒温、戒生冷。我国古人非常重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胎教思想中也多有体现,归纳古人及张世英在《婴儿课》中所言胎教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外在环境对胎儿产生的影响,强调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谨慎选择所处环境,认为母亲的所见所闻会影响到胎儿,即所谓:“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建议妇女在怀孕期间要居于安定宁静的环境,多接触琴瑟之声和符合道德规范的事物,经常阅读诗词等有利于良好品德形成的图书。二是重视母亲言行举止、情绪、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即要坚持做到调情志、忌房事、节饮食、适劳逸、慎寒温、戒生冷。古人认为胎儿与母一体,母亲言行举止、精神状态会直接感染于胎儿,由母及子,胎儿心感身受,故非常重视孕妇情绪、言行、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强调使胎儿在母亲腹中就应该受到良好的熏陶。建议孕妇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即所谓“欲生子好者,必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无乖戾之习”[3];
在言行举止方面,建议孕妇勿咒诅、勿妄语、勿攀高,要多行善事、言行举止得体;
在起居饮食方面,建议孕妇劳逸适度、起居有序,忌暴饮暴食、贪吃多睡;
认为举止无常、攀高负重、饮食无度等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病,即所谓“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3]。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孕妇情志、起居、饮食及生活环境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故提倡进行胎教。

张世英在《婴儿课》中关于胎教的做法既是对我国古代胎教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他自己关于胎教的态度。“婴儿课,先胎教”,认为人受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要求孕妇应该从坐卧、视听、情绪、饮食、举止、言谈等多方面注意,做到“少侧卧,谨视听,抑忿躁,勤动作,正立坐,节饮食,淡调料,邪异味,齐吐唾,勿急行,勿高叫,勿高攀,勿高眺,正经话,朝夕告”,这些胎教思想对今天孕妇进行胎教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心理、身体等构成的母体环境和孕妇所处外在环境都会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母体环境包括母体的营养、温度、情绪、身体姿势、运动、精神状态等会对胎儿生理、心理发育产生有利或有害影响。同样,外在环境包括孕妇工作、居住环境,这些环境的良好与否,也会通过母体的感受使胎儿感应到,对胎儿发育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准妈妈的孕妇,首先就应该从胎教做起,学习掌握胎教的方法,做到劳逸适度、起居有序、静心节欲、情志舒畅、行为端庄、举止得体,为胎儿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环境,使胎儿在母亲腹中就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重视婴幼儿教育,强调抓住最佳时机施教

我国古代不仅提倡胎教,更重视婴幼儿教育。谚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就是强调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进行教育的思想。教育家孔子在其《论语》中强调“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即:年少时养成的习惯,就如同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很难改变。西汉贾谊针对皇太子教育,提出“早谕教”观点,他说:“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认为婴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其心性未受到外界熏染,先入为主,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仪,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4]8,意即:孩子出生后,还在幼儿时,就有老师讲解孝仁礼仪,引导学习。普通百姓纵是不能如此,但也应该在婴儿能够识人脸色,知道人喜怒时,就应加以引导教诲,使其做则做,使其止则止。他还提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4]99强调抓住时机,及早施教。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也特别重视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认为“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习与智长,化于成心,而无扦格不胜之患也”。可见,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已经掌握了婴幼儿时期进行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而且已发现了教育有最佳时期,因而主张要不失时机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学记》中“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5]6这里的“时”,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古代婴幼儿教育建立于“慈幼”思想基础之上,即要求从爱护婴幼儿及顺应婴幼儿特点出发进行教育,这在张世英《婴儿课》中也得到了体现。“慎风寒,净屎尿,衣与体,暖毋过”“防执器,致损破,防挞骂”,从爱护婴幼儿出发,提出了有关婴幼儿日常护理、保教的一些具体措施,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对婴幼儿的爱护。“侈端开,始庆贺,小骄惯,长凶暴,螺赢祝,螟蛉肖,彼昆虫,犹则效。”从习惯培养出发,以螺赢、螟蛉举例,强调要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性。“柏为屏,薪束燥,嫩易曲,老易挫,儿教婴,性成少,悔蹉跎,已老大。”以柏和薪、嫩和老为例,指出教育要抓住关键,把握最佳时机。认为婴幼儿如刚长出的枝条,可塑性强,及早进行教育,使其在小时候就养成良好的品性,不要等长大或成年后,悔恨错过了时机。《婴儿课》中强调把握教育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思想,既是对前人婴幼儿教育思想的概括,也是张世英自己重视婴幼儿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心理发展不仅具有阶段性,还具发展的关键期,如2-3岁前是口头语言与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和图像辨别发展的关键期,2.5-3.5岁是秩序形成、规则建立的关键期,3岁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灵感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等。可见,人出生后最初几年是发展最迅速和最显著的时期,抓住发展的这一时期,施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错失发展时机,则得不偿失。即所谓“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研究还表明3-7岁是儿童心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人一生80%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都形成于这一时期,因而,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早给儿童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能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张世英从“慈幼”思想出发,在《婴儿课》中提出的婴儿护理知识,强调抓住时机,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思想,对于当前家庭婴儿护理与婴幼儿教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婴儿课》作为专门为妇女编写的普及早教知识的读本,其中提出的胎教与婴儿护理知识和抓住时机,及早对婴幼儿施教的思想符合人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值得普及和推广,但利用火燎来处理脐带的方法不值得提倡。此外,在护理婴儿时,劝诫妇女“勿诱言,勿诱笑”,也不值得推广。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其内部心理过程的不断变化。父母诱导婴儿说话和微笑的过程,是帮助婴儿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婴儿期,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婴儿与父母的交往,婴儿一生下来就具有反射能力和学习潜能,多与婴儿沟通,并给以及时、正确的反馈,则有助于婴儿社会性发展。

猜你喜欢 胎教婴幼儿婴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纺织标准与质量(2022年1期)2022-07-12艺术家婴儿推车工业设计(2022年5期)2022-06-11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胎教故事会(2018年4期)2018-03-01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健康管理(2017年4期)2017-05-20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孕期短途旅行 准妈妈的另类胎教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婴儿为何会发笑?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婴儿的救赎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推荐访问:述评 教育家 婴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09/63720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