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思路和对策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文玲,尹建国

(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 750002)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提升,是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夏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内陆,黄河流域上中游,东邻陕西、南接甘肃、北倚内蒙古,南北长460 km,东西宽298 km。地貌类型包括平原、丘陵、山地和台地,分别占全区面积39.26%、37.41%、14.84%和8.49%。自然地理上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因得黄河自流灌溉优势,土壤肥沃,形成典型的平原绿洲地区;
中部干旱带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干燥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南部山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部分地域阴湿高寒,降雨量相对较高。宁夏国土面积6.64万km2,现全区辖五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截至2020年底,宁夏常住人口720万人,耕地面积120.13万hm2,永久基本农田93.33万hm2,人均耕地1 786.67 m2。

2.1 耕地现状

2.1.1耕地资源分布。根据宁夏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区耕地面积120.13万hm2,其中,灌溉耕地53.86万hm2(水田15.46万hm2、水浇地38.4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4.8%,主要分布在北部引黄灌区;
旱耕地66.2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5.2%,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区。

2.1.2耕地质量等级。根据《2020 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宁夏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6.85等,其中,高产田24.51万hm2,占耕地的20.4%,主要分布于中分布在北部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同心扬水灌区;
中产田60.07万hm2,占耕地的50.0%,主要分布在引黄自流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
低产田35.56万hm2,占耕地的29.6%,主要分布于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以及自流灌区下游。

2.2 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宁夏把耕地保护与提升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措施,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通过重考核、强科技、抓监管,保护成效不断凸显。

2.2.1耕地产出能力增强。2020年,宁夏粮食播种面积67.92万hm2,粮食产量达到380.49万t,均单产由2010年281 kg/667m2增加到2020年的373 kg/667m2,为全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2.2.2耕地地力稳中有升。根据《2020 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全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64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03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82.11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 41.29 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 206.70 mg/kg,土壤pH为8.2,与21世纪初相比,全区高产田比例由15%提高到20.4%。

2.2.3耕地监管能力增强。截至2020年,全区已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417个,涉及全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其中国家级监测点 17个,主要分布在平罗县、贺兰县、灵武市、青铜峡市、利通区、惠农区、中宁县、同心县、原州区等9个县(市、区);
自治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共90个,分布在全区 22个县(市、区);
县(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310个,涵盖全区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作物。

2.2.4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地膜替代和减量使用,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全区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率达到85%。全区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5%。

宁夏在提高耕地质量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耕地数量下降、耕地质量不高、补充耕地空间不足等问题。

3.1 耕地用养结合不够紧密

长期以来,耕地“重用轻养、只用不养”。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不合理的耕作等原因,造成了水土流失、耕作层变薄,使耕地质量退化、地力下降,土壤接纳降水能力降低,造成养分流失,使降水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耕地土壤和农田生态功能退化,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还没有真正转到数量质量并重上来。

3.2 农田建设标准不高

全区高标准农田仅占耕地面积的43.3%,大部分耕地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不高、田块细碎化等问题。一是部分农田设施建设年代较长,损毁和老化严重,急需提升改造;
二是高效节水灌溉覆盖面较低,全区55%的耕地“靠天吃饭”,防旱抗灾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三是全区尚有17.53万hm2盐碱地,改造为中高产田难度大,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
四是耕地中坡度6°~25°的坡耕地占比38%,地形坡度大,水平梯田建设标准低,机械作业难,生产条件差。

3.3 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全区监测存在点位数量不足、流域监测偏少以及模式代表性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持续扩大监测点建设,保障有效运转。目前,全区已建立了417个自动监测站,但监测点数总体偏少、覆盖面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扩大监测点建设,强化运转和管护。监测成果应用服务范围不广,迫切需要拓展监测成果应用服务范围,全面服务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退化耕地治理等项目实施评价,为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粮食安全考核等提供基础支撑。

4.1 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奠定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区主要采取改良盐碱地、增施有机肥、农机深松整地、水稻灭茬深翻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或腐熟有机肥,依据种植作物采用条施或穴施有机肥,降低有机肥料投入成本;
二是推广秸秆还田。对具备灌溉条件的瘠薄培肥型耕地实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培肥改良土壤;
三是种植绿肥,生物养地;
四是推广种养循环模式,资源化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污,不断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地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4.2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持续改善农田配套设施,多举措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一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三个百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破解缺水瓶颈;
三是开展土壤盐渍化综合治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耕地地力,逐年减轻土壤盐渍化;
四是实施“坡改梯”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提升耕地保墒保肥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3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建立完善区、市、县三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建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按6 666.67hm2耕地不少于1个点的密度建立国家级监测点;
按3 333.33hm21个点的密度建立自治区级监测点;
按照1 333.33~2 000 hm2一个点的密度建立县级监测点。配齐监测设施设备,长期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为保护和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基础数据。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标准农田质量监测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质量监测向综合化、自动化、高效化发展。逐步对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升级改造,安装建设可视化与可追溯智能管理基站,推进智能化监测。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持续推进,久久为功,需要因地制宜、统一谋划、改革创新,对推进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农田监测点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学苑创造·C版(2022年8期)2022-06-18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达尔顿老伯的农田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3期)2022-03-29达尔顿老伯的农田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1年6期)2022-01-07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水电站设计(2020年4期)2020-07-16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推荐访问:宁夏 耕地 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21/64311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