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职院校留学生“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探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 瑶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怀卡托国际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流动政策[1],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国际学生输出国,除此之外,还吸引了大批来华国际学生。根据IEE数据显示,2013—2020年来华留学人数从32.8万上升至52.9万,2021年在华学历生人数为47.4万。这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70%,成为来华留学主力。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语言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面临新任务。我国通过实施“中文+职业教育”,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走出去”,对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全球适应性、增强中国教育品牌整体国际影响力、助力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孙春兰副总理首次在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中文+职业教育”的概念。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也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政策保障。2020年11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全国首个“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为来华留学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2022年5月24日,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我国已有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国际学生规模达1.7万人,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

贵阳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永久会址,至今已走过15个春秋,贵州省也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吸引全球青年来黔留学,截至2020年年底,来黔国际学生已从2008年的数十人发展到4000余人,其中,70%以上为东盟国家国际学生。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贵州老牌本科院校率先取得国际学生招生资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贵州高职院校紧随其后开展国际学生招生教学工作,目前已有14余所贵州高职院校取得国际学生招生资质。除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国别和规模领先以外,本科高校招生人数占据来黔留学总人数的2/3,部分高职院校因各种原因并未开展国际学生招生工作。而贵州高职院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体系中,仅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排名中位于前100名(位列72名),2018年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学生招生人数占贵州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 52%[2]。

贵州省教育厅为规范全省国际学生招生、教学管理工作开通“Study in Guizhou”留学平台。笔者通过调研贵州高职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发现,几乎所有院校都开展了汉语培训课程,包括长期或短期培训。

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以及随机抽样调查访谈的方式,进行了题为《贵州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技能”教学情况》的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贵州高校现在的学历生数量并不多。因此只针对贵州省贵阳市有实际国际学生招生的3所高职院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生发放30份调查问卷以及对授课教师进行谈话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90%,同时,有7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谈话调查。

(一)学生整体情况分析

在27名参与本次调查的国际学历生中,43%为男性,57%为女性。其中,4名学历生来自老挝、9名学历生来自越南、7名学历生来自泰国、7名学历生来自印度尼西亚,均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55%的学历生通过了HSK3级考试,40%的学历生通过了HSK4级考试,5%的学历生通过了HSK5级考试。其中,33%的学历生为一年级学历生,27%的学历生为二年级学历生,40%的学历生为三年级学历生。

(二)国际学生学习调研情况分析

在27名贵州高职院校学历生中,80%的国际学生表示,专业课主要为全中文授课,79%的国际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的最大障碍在于语言问题,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科,专业术语理解难度较大。21%的学历生表示,在线直播上网课遇到网络问题。近30%的学历生认为,汉语语言课对于专业课学习有一点帮助,有73%的学历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听不懂的情况。57%的学历生表示,他们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比较满意,71%学历生对教材基本满意,70%以上的学历生对于授课教师以及教学方法表示非常满意。在参与调查的3所贵州高职院校中,仅有一所高职院校针对专业课开展了职业中文教学工作,其余高职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同步开展汉语教学,包括汉语综合课以及听说读写课。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中华文化课程,如中国概况、书法、武术等课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大部分学历生在入学前就通过了HSK3级、4级甚至5级的考试,但是他们学习专业课的最大问题还是语言问题,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没有针对国际学生进行双语授课。

(三)国际学生就业调研情况分析

73%的学历生表示,他们对所学专业是了解的,61%的学历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在所在国家找到工作,49%的学历生提出,所选专业在自己的国家没有就业前景,85%的学历生很愿意在中国工作,39%的学历生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四)教师教学访谈情况分析

在7名接受访谈的国际学生授课教师中,3名为汉语语言课教师,3名为国际学生专业课教师,1名为国际学生文化课教师。7名教师表示,因受疫情影响,目前国际学生课程为线上授课。他们认为,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线上授课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把控,师生互动难度大,小部分学生经常性缺课”。专业课教师提出,学生的汉语语言程度影响了他们专业课的学习,仅有几个学历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和全程在线互动。汉语语言课教师表示,他们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历生需要补充专业词汇知识。

(一)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招生规模小

贵州省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贵州高职院校在知名度和教育影响力等方面都同北上广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贵州省开展国际学生教育事业起步比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另一方面,贵州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招生宣传渠道比较单一。由于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招生数量不多,对招生的宣传相对较少,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仅仅凭借留学贵州网和本校官网以及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形式的留学教育展来进行宣传,因此国际学生的招生规模比较小,发展还不够稳定。

(二)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变革

疫情常态化导致很多国际学生无法进入中国学习,目前线上教学已成为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学的主要形式。现阶段的线上教学虽然解了燃眉之急,大多数高校的常规教学运行得到了保证,但是线上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偏远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基本网络条件差,在上网课时,经常会出现卡顿、上课中途下线,导致正常的教学和互动无法开展,教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主动性和专注力下降,进而出现学习倦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缺少职业个性化。此外,疫情防控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由原来的手把手实地动手操作,变为线上课程实践,没有了沉浸式的校企合作支持的实践环境,教师无法直观及时地纠正,实习实践课程的开展失去了最核心的优势,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色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三)“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力量薄弱

据了解,不少贵州高职院校汉语国际教学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为英语、小语种专业或汉语言专业,部分为其他专业的教师。这就导致了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其他专业转变为汉语教师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解释清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规律,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随着“中文+职业技能”的提出,越来越多东盟国家选择来中国不仅仅是为了学汉语,更是为了学习一门有用的技术。在这方面,国际汉语教师也尚未开展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国际学生从语言生转变为学历生语言跨度较大,专业与汉语教学相分离。

(四)缺乏针对性“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第一,部分贵州高职院校并未设立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沿用中国学生的版本,既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门课程和教材,也缺乏权威的课程范本。国际学生在校学完语言课程后直接进入专业学习,缺乏过渡阶段[3],导致“中文+职业技能”的课程建设存在不科学的设计。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的首要目的是毕业求职,但由于贵州高职院校的招收学科专业并不完全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需求,导致专业教学与国际学生本国就业市场契合度不高。第三,贵州高职院校学历生汉语水平要求为HSK3级或HSK4级,但就目前来看远不能满足学生在上专业课时的语言需求。高职院校各学科领域由于跨度很大,且行业术语较多,如不能继续对“中文+职业技能”进行专业汉语强化教学,就无法保证学习者能够很好地适应专业课教学。

(一)拓展招生渠道

贵州高职院校若想拓展国际学生生源市场,首先,需从办学指导思想、教学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改进,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实力。其次,通过开拓与国外高中学校的友好合作,稳固长期生源,或与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合作订单班,联合招生培养。再次,可以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并针对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申请条件,良性竞争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招生时筛选优秀的国际学生。最后,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借此联络东盟兄弟院校并拓展生源。

(二)在线授课模式改革

鉴于目前疫情形势下贵州高职院校可能长期采用在线授课模式,因此从学校层面加大对教学网络、教学设备的投入,引进较为稳定、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要规范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学生参与不同线上课程学习的操作复杂度。要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国际学生课程线上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各高职院校也要及时开展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信息化能力和素养,加大线上教学研究和创新的力度,以满足国际学生对高质量线上课程的迫切要求[4]。

(三)大力补充师资力量,培养教师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学生专业课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优先聘请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双语教师,并积极引入翻译技术和相关设备辅助教学。高职院校应支持培养国际汉语教师,除了通过一系列招聘政策引进人才以外,还应探索各种渠道提升师资力量,重视教师培训,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如去其他高职院校或本科学校开展培训调研、学习共享教育资源。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相关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探索“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是国际人才输入与引入的有效结合,贵州高职院校既要从国外的就业市场实际状况考虑,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办适合本土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也要使更多国际学生利用在国内的专门学习机会,更真实、更广泛地认识中国文化和向全球推广宣传。

1.打造本土特色专业,凸显贵州教育风貌

贵州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较为浓厚,贵州当前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新型旅游大省。因此,贵州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旅游市场对口开设“贵州—东盟旅游营销课程”,内容可以包含签证、接机、酒店、银行、问路、乘车、旅游、购物等议题,主要面向东盟学生群体,实现旅游专业技能与文化翻译的合理融合,助力“中文+职业技能”目标的有效达成。

除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来开发旅游资源以外,贵州还有不少传统支柱、特色产业,例如白酒、中药等。贵州高职院校应结合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开发国外市场,使贵州省特产迈出国门,促进留学生就业。

2.设置国际前沿课程,满足硬性人才需求

第一,贵州是全国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又把贵州省高等教育水平推上新台阶。贵州高职院校应该总结本科高校的办学成功经验,整合大数据平台与园区内的相关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现有的计算机等相关国际学生招收专业,为培育海外的大数据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第二,现阶段新能源、智慧服务、机械设计/制作领域是国际发展的重点议题,因此,此类行业产业对于专业人才具有较高需求度,而专业人才的市场紧缺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留下了就业蓝海。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等国际热门产业进行跨境联合办学、跨境线上授课、跨境线上培训,从而培养会中文、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5]。

第三,伴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我国高铁技术人才已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政府正不断依托铁路技术提高国际影响力。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高铁技术出口的重点目标,拥有高铁知识与技能的东盟国家国际学生将在自己祖国和中国的高铁建设中担当关键角色,起到关键作用。为此,贵州设有高铁运营技术、铁路机务等有关学科的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和地方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学科研究与创新,开展以东盟国家小语种为主的专业高铁教学,建立具有双语或多语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为今后培育我国和东盟国家高铁相关专业人才夯实根基。

3.加设专业汉语模块,强化汉语教学

贵州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运用省内外本科高校对外汉语教育的经验与教学资源,通过定期输送对外汉语师资到各个高校进行培养、交流并学习对外汉语教育经验,比如,学会怎样举办分班课程、怎样更高效地进行HSK中文训练等,以此进一步带动贵州高职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对外汉语教育的水平提升。同时,贵州高职院校还应主动结合省内外的本科高校经验,进行与相关系部本科专业课师资的双语培养与对外汉语训练,进一步优化师资配备,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贵州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专业课教学。按照汉语国际教育校本课程编制的总体原则,要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国情、贵州省情等和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按照自身专业设置编制针对性课程,如可将汉语课程细分为商贸类、医学类、旅游类、科技类、文史类等,以使专业汉语校本课程更适应各种学习者群体的需求。而课程的层次性在编写过程中也必须引起广泛重视,通过科学分析东盟来华国际学生在汉语学习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阶段不同的学习者特征,系统协调校本教材内容编撰的持续性和难易的递进性,使汉语国际校本课程完全适应对外汉语教育的动态需求[6]。另外,还要注重研究发展汉语教学辅助课程,开发、出版相应的练习题本和课外汉语书籍等,进一步加强多媒体立体课件、线上教学的建设研发力度,以丰富汉语校本课程的形式挖掘、培育东盟来华国际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实践和创新能力。

4.建立“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汉语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用型复合人才[7]。因此,贵州高职院校在“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上需重视汉语言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双重输入。贵州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制,六个学期毕业,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二学年以专业技能课为主,第三学年学生基本会去企业实习或完成毕业设计[8]。在“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中,国际学生第一学年应开设汉语基础课程以及中华文化课程,汉语基础课一般包括综合汉语、汉语听说、阅读、写作等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中国概况、贵州概况、英语、体育等课程。第二学年开设汉语基础课、专业汉语课以及少量专业技能课以实现汉语至专业课的过渡。专业汉语课通常与学生所修专业相关,例如,旅游专业留学生会学习旅游汉语,医学类专业留学生会学习医学汉语。第二学年课程应以专业技能课为主,同步开设专业汉语课,可根据学生需要开设汉语选修课或HSK课程以满足学生考级需要。第三学年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贵州高职院校是贵州省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分析贵州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相应对策及途径,探索适应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形成有助于提升贵州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校技能学科的优势,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挖掘、培养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留学生对技术性岗位的适应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丰富贵州高职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专业教育内容,拓宽贵州高职院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路径。实现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降低学校办学成本,便于留学生整体管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扩大贵州高职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学历职业技能汉语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学汉语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5期)2021-07-19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消费导刊(2020年19期)2020-07-12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疯狂英语·新悦读(2020年1期)2020-02-20追剧宅女教汉语课堂内外(高中版)(2017年9期)2018-02-24汉语不能成为“乱炖”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知识无力感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推荐访问:贵州 职业技能 探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822/64318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