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国风”建筑的时代精神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赵 琛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93)

民国时期的文化是我国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国建筑作为建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众多城市的兴旺和发展,甚至从古都逐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的过程[1]。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多重价值越发明显,因此模仿、借鉴和改造民国时期建筑的现象在当代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本文探讨的“民国风”建筑是指当代建筑创作中吸取传统建筑要素、承传民国建筑文化特色的新建筑或基于历史遗存基础上的改造建筑。通过回顾民国时期历史建筑要素、特征,概括民国特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把握此类建筑风格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总结“民国风”建筑风格的时代精神。研究对正确认识民国时期建筑历史文化、承传地域文化精神和拓展当代特色建筑创作思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20世纪的民国是一个风云多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各个行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中体洋用”的社会潮流下出现急剧变化。建筑作为国家文化和技术能力的代表,在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展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从文化角度,受国际建筑形式影响,民国时期建筑产生了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现代主义风格等不同风格[2]。在早期,建筑多为洋人设计,较少受国内建筑文化的影响,设计师往往将各国崇尚的建筑直接复制在租界区,不同的设计风格被引入国内;
中期,在一些军阀、官僚主修的建筑以及留学建筑师参与的设计中融入了国内传统建筑要素,大胆地将国外学习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有机结合;
后期,设计师常采用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空间组合和局部做法均吸收传统建筑精髓。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建筑在西方建筑风格与本土建筑模式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传统建筑文化逐步走向自信,有利地推进了国内建筑设计的迅速发展。

从设计角度,民国建筑拥有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1]。“民国风”的记忆在公共建筑中往往体现在建筑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细部构造和装饰色彩等方面,偏向于建筑工艺或者技术,如三段式构图、清水砖墙和外廊等(图1)。而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则更多引入欧洲联排式住宅的做法,强调宜人的尺度和亲切的氛围,充满趣味的公共空间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同时设计结合天井、院落等传统民居特色建筑要素,此种住宅形式在当时被大面积模仿。

图1 武康大楼沿街立面和柱廊(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1 “民国风”建筑设计理念——思考传统建筑优势

3.1.1 生态优先,环境宜人

民国时期,受“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影响,房屋的基本品质已有一定保障。此外借鉴中国传统民居中对光、影和韵的传神表达,例如建筑通过天井采光和排水,使用隔扇门窗通风换气的同时营造光影效果,利用绿化提升空间舒适度等。在现有周边建筑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保留或改造周边重要建筑、树木、道路和其他要素,提供方便使用的基础设施。

3.1.2 清新内敛,底蕴深厚

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多用砖木结构建造,墙体多采用青砖,屋面多使用小青瓦,清新雅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和风格选择自由度上均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一个好的建筑作品离不开建筑师从取材、文化肌理到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因此,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和元素,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建筑作品的品质和底蕴。

3.1.3 类型多样,中西融合

类似于民国时期丰富的建筑类型,当代“民国风”建筑在类型上也可探索更多可能性,如将此类风格运用于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将文化通过一些标志性公建的局部设计进行转译和传达。“民国风”建筑吸取西方建筑中几何布局、结构庄重、用材考究、装饰俏丽、牢固耐用等优点,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互相渗透,交相辉映。

3.2 当代“民国风”建筑设计方法——延续形神兼备的空间

3.2.1 “形”的理解

贝聿铭曾说:“我们不可以重返那些旧式庙宇和宫殿的作法,它们在经济上和理念上都是并不可行的”[3]。同样的,对于“民国风”建筑的发展和创作,不应是抄袭和照搬,而应借鉴民国建筑的空间造型设计和内在精神表达,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提供更多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

在历史建筑区域更新时,应当保护保存尚算完好的历史建筑,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通过外部形象、细部构造、空间结构等方面还原历史形态,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较好地反映该区域历史文脉特征。对历史区域内以及周边的建筑创作时,应尽可能采用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协调的色彩、材质,在保持整体环境和谐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引入现代化设施满足生活需求。对历史区域之外的创新型作品,应遵循城市肌理,合理利用民国时期建筑元素。

此外,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简约的形式美。虽然现代化生产模式难以重现传统复杂的装饰纹样,但传统装饰艺术的细致特征以及对宜人尺度的把握值得当代“民国风”建筑设计者认真研究。

3.2.2 “神”的传达

民国时期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脉络,并且集中体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影响下的艺术审美。因此,对民国时期建筑之美的神韵把握成为“民国风”建筑创作时的关键点。以象表意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长久以来的思维系统,主要是将具体形象与抽象意义相结合,以简洁直观的符号达到对形的领悟。中国建筑不仅包括人居环境,且蕴含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文化,其内涵沉积在物质存在之中。以象表意是对物的概括与提炼,并非形象喻示,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现象来表达藏在建筑表征背后的丰富隐喻。例如,在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建筑群中,单体建筑的屋顶统统采用蓝色琉璃瓦。蓝色作为国民政府党徽、党旗中的主要颜色之一,象征着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得到解放,也传达了对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美好期盼(图2)。类似的,在当代“民国风”建筑创作时,应深刻把握当地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色,以简洁的造型、象征的手法,将建筑神韵思考的空间留给使用者乃至后人。

图2 中山陵建筑群(图片来源:网络)

新时期“民国风”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复兴。在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日益扩大的今天,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环境与民国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很明显的相似性。如何处理外来与本源文化的关系,仍是当代中国建筑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民国风”建筑风格在延续“中体洋用”的民国建筑思想基础上,经过众多设计师的努力,全国已出现众多模仿、借鉴、改造和创新的优秀案例,为新时代民国时期建筑精神的延伸提供新的维度(图3)。“民国风”建筑的兴起,是中华文化极强生命力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以新姿态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浪潮的有力尝试,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

图3 合柴1972文创园中的“民国风”元素(图片来源:网络)

4.1 建筑精神

4.1.1 加深传统文化认知——自立自信的探索精神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始终伴随着中西文化的对峙与融合,但我国的建筑界始终持以民族自重的态度,坚定地推崇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不可撼动地位。例如,在民国时期建筑中,“古典复兴式”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出自立自信的民族精神。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影响着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尽管对于“体、用”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这种二分法的存在也为建筑实践带来了很多矛盾,但是文化自信的情怀和时代精神是无法被否认的,正是这种积极的自重精神和探索精神,推动着当代建筑的快速发展,巩固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当代每个民族都应当继承和发扬宝贵精神,积极探索属于自己民族的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每一个时代所吸收的外来文明经过筛选、转化、沉淀,最后都将成为本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当代“民国风”建筑风格作品的创作和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却有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建筑设计尝试。当代“民国风”建筑创作通过吸收地域历史文化、借鉴民国时期建筑元素等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体现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积极探索的精神。

4.1.2 承传传统文化精髓——自主自觉的创新精神

西方文化有先进、科学的一面,这些是中国近代化进程所需要的。反映在建筑上,建筑师要兼顾“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主张,并在具体实践中反映出对于西方现代建筑的偏好。这种对西方文明的开放态度和自主自觉的创新精神也使整个建筑业焕然一新。例如,建筑行业内盛行采用公开、公平的建筑竞赛来寻找合适的作品,促成了建筑师之间良性的互动和交流,投标过程也基本透明化,建筑师之间敢于谏言。正是这种自主自觉追求建筑创作全过程开放性的尝试,使得民国建筑与世界范围内其它国家的建筑在发展节奏上几乎同步,使民国建筑建设能够融于世界建筑进步发展之中。

4.2 当代价值

“风情独特的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特有的历史生活的纪念碑”[4]。21世纪以来,传统风格的回溯同样出现在建筑界,中国当代社会出现了一批带有中国传统特征的“民国风”建筑。作为当代新中式建筑探索中的一种类型,“民国风”建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反映出的是对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文化承传和精神延续的渴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2.1 文化价值

优秀的“民国风”建筑作品能够较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多元文化与思想的交汇。积极探索历史遗产中的文化脉络,努力创新,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能够加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又赋予建筑以地域性。这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是广袤国土中和而不同的社会生活反映,相似的建筑形象更容易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民国风”的发展为中国其它城市的建筑文化建立提供了一种范式,为中国现当代“新中式”建筑的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4.2.2 经济价值

在“民国风”建筑的创新发展和使用中,可以有效发挥历史建筑遗产的作用并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达到双赢的效果。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生活,在更新利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带动相应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根基,将这些资源变成产业、经济优势,创造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经济价值。

4.2.3 科学价值

近年来,虽然建筑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但民国时期的部分建造技术仍值得学习。20世纪初中西方建筑师们吸取外国建筑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使我国近代工业发展、材料工艺水平大大提升。同样,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当代“民国风”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将大力促进我国现代产业和科技走上新台阶。

4.2.4 社会价值

“民国风”不仅影响了建筑面貌,表现了丰富的地域特征,还反映了延续和传承民族精神的渴望。不同的城市因为相似的历史经历或文化脉络通过同样类型的建筑有了联系性和凝聚力,“民国风”建筑所提供的文化融合观不仅有助于加速社会全面建设,而且为整个民族精神的和谐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时代在发展,城市环境中传统建筑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课题。民国时期的建筑精神是融合的精神,是创新的精神,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中自信、自强的精神。在对待当代“民国风”建筑创作的态度上,我们不仅要保护历史环境和文化内涵,研究传统建筑相关的方方面面,将部分保存尚好的历史建筑重新合理利用,而且还要在新建筑创作过程中注重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将城市建设和历史发展紧密结合。传承与发展中的“民国风”建筑,并不是指抄袭和搬用传统建筑,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这种破旧立新的过程正展现着当代“民国风”建筑的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建筑创作民国历史他们为何都爱民国?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戏剧之家(2018年11期)2018-06-08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科学与财富(2017年26期)2017-09-23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12期)2017-06-19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10期)2016-12-12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民国人爱刷朋友圈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历史上的4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

推荐访问:时代精神 探究 民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1/6528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