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21题解法探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李中勇 郭万里 秦 君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1)求C的方程;

①M在AB上;
②PQ∥AB;
③|MA|=|MB|.

思路1:此题涉及直线PQ与双曲线相交,因此可以利用解析几何常规处理方法,先从设直线着手.设出直线PQ的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由韦达定理得出x1+x2,x1x2.以P,Q的坐标为载体,根据直线PM,QM的斜率,可以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写出PM,QM直线方程,联立得出点M的坐标,进而得出点M的轨迹方程.同时,可以用点差法研究AB中点N的轨迹.对照二者的轨迹方程,可以任意选择①③⟹②或①②⟹③或②③⟹①.

思路2:从条件入手,不同的条件对应不同的解法思路.

(2)参考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年5月第1版)第128页习题3.2拓广探索第13题,根据直线PQ与双曲线相交,并结合|MA|=|MB|,可以联想到中点弦问题.

(3)参考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020年5月第1版)第68页探究与发现,根据①M在AB上,及③|MA|=|MB|,可以联想到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和倾斜角α来解决问题.

解法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解法1:轨迹探索.

(3-k2)x2-2kmx-m2-3=0.

图2

设点M的坐标为(xM,yM),则

设A(x3,y3),B(x4,y4),AB中点为N(x0,y0).

若选择①②⟹③.

若选择①③⟹②.

若点M,N重合,则k=kAB,所以PQ∥AB.

若选择②③⟹①.

因为PQ∥AB,k=kAB,则M,N重合,所以M在AB上.

解法2:选择①③⟹②,通过寻找点之间的关系,利用中点和斜率坐标表示.

解法3:选择①③⟹②,双曲线的点差法与退化双曲线(渐近线)的点差法相结合.

由题意,可设P(x1,y1),Q(x2,y2),M(x0,y0),N为PQ的中点.

前面已经由点差法得到kAB·kOM=3.

同理可得kPQ·kON=3.

即kAB·kOM=kPQ·kON

综上可得kAB=kPQ,即PQ∥AB.

解法4:设M(x0,y0),则直线PM的方程为

即kAB=kPQ,所以PQ∥AB.

思考:在上述试题解法中,并没有用到直线AB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这一条件,因此直线AB不经过双曲线的焦点F,本题的结论依然成立.

图3

(1)求Γ的方程;

(2)如图3,过原点O作相互垂直的直线l1,l2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和C,D两点,A,D在x轴同侧.设直线AD与渐近线分别交于M,N两点,是否存在直线AD使M,N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若存在,求出直线AD的方程;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猜你喜欢渐近线差法双曲线关于Pα渐近线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4-19例谈“定比点差法”在解几问题中的应用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1年3期)2022-01-18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年6期)2018-08-29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12期)2017-04-22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17年1期)2017-04-16渐近线,你值得拥有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11期)2015-12-23“闹”中取静点差法新高考·高二数学(2015年11期)2015-12-23渐近线问题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年2期)2015-03-13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杂志(2015年9期)2015-01-01一类特殊曲线的渐近线问题唐山学院学报(2013年3期)2013-09-27

推荐访问:追本溯源 高考 题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2/6530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