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例脑膜瘤流行病学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任前浪 ,白 刚 ,王浩楠 ,刘期林 ,苏乾正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2020 级临床医学专业,云南 昆明 650118;2)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昆明 650118)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组织,包括硬脑膜、软脑膜组织及蛛网膜帽状细胞。该病好发于40~60 岁,男女比例为3∶2~2∶1。发病率约1/万,也有报道约1~8/10 万,脑膜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37.6%[1]。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 版,按照良恶性将脑膜瘤分为三级,共15 个亚型[2]。Ⅰ级:良性脑膜瘤,约占80.5%,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5 a 总生存率为85.5%;
Ⅱ级:非典型脑膜瘤,约占17.7%,需手术切除,酌情分次放疗,5 a 总生存率为75.9%;
Ⅲ级:恶性脑膜瘤,约占1.7%,需要手术,还须辅以分次放疗、化疗,5 a 总生存率为55.4%[3,4]。基于分子分型预测预后和复发在脑膜瘤中的准确性,首次推荐脑膜瘤可开展NF2、AKT1、TRAF7 等基因的相关分子检测。一些分子标志物如SMARCE1(透明细胞型)、BAP1(横纹肌样和乳头状型)、KLF4/TRAF7(分泌型)突变等也和脑膜瘤分级分型相关[5]。尽管脑膜瘤的患病率较高,发病率风险较高,但关于脑膜瘤流行病学的文献知识相对较少[6]。在过去几十年里,在几个国家观察到原发性脑瘤发病率普遍增加,特别是脑膜瘤发病率增加[7]。

基于以上情况,认为脑膜瘤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健康,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有必要,现在分子病理引入脑膜瘤分型及预后之后某些统计数据可能会有变化。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年化,我国脑膜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的报道亦逐年增加,国外的脑膜瘤也有上升趋势。[7−8]但针对脑膜瘤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只有单中心零星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还无脑膜瘤单中心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脑膜瘤病人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果,结合其他报道,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给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1.1 一般材料

收集2013 年0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有完整病历的脑膜瘤病例771 例。为研究需要,且依照性别、年龄(<21 岁,21~30 岁,31~40 岁,41~50 岁,51~60 岁,61~70 岁,71~80 岁,>80 岁)、按2016 年 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Ⅰ级、WHOⅡ级、WHOⅢ级)进行分组[2]。

在771 例脑膜瘤患者中,21 岁以下6 例,21~30 岁17 例,31~40 岁76 例,41~50 岁216 例,51~60 岁292 例,61~70 岁140 例,71~80 岁22 例,大于80 岁2 例。男性患者173 例,女性患者598 例,男女之比为1∶3.46。

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回顾性研究,用SPSS2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医生的诊断,按照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 版,将良恶性将脑膜瘤分为3 级,共15 个亚型[2]。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分组、发病部位、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等分类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1 病理分级及亚型

771 例脑膜瘤患者中,见图1,WHOⅠ级患者数最多,722 例、约占94%,其余两类占比较少。771 例中,见表1,WHOⅠ级共有722 例,其中脑膜皮2 例,占0.26%;
纤维型3 例,占0.39%;
沙砾体型1 例,占0.13%;
血管瘤型脑膜瘤2 例,占0.26%;
其余亚型不明714 例,占92.61%;
WHOⅡ级35 例,占4.54%;
WHOⅢ级14 例,占1.82%。得出较常见类型为纤维型、脑膜皮型、血管瘤型、沙砾体型。在分级中,最常见的是WHOⅠ级为722 例,占93.64%。男性和女性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按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脑膜瘤患者771 例分级情况Fig.1 Classification of 771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

表1 脑膜瘤患者771 例不同年龄段组织亚型构成分布 [n(%)]Tab.1 Distribution of tissue subtypes in 771 meningioma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

2.2 年龄及性别

对8 个年龄组进行了比较,各年龄分组所占比例见图2,41 岁至60 岁(84%的患者数量)超过41 岁以下及60 岁以上的患者数量,患者集中在51~60 岁年龄组。男性中位年龄51 岁,女性和整体中位年龄为52 岁,年龄最小16 岁,最大82 岁,平均年龄(52.07±10.538)岁。

图2 771 例脑膜瘤患者年龄分部情况(岁)Fig.2 Age distribution of 711 meningioma patients(years)

771 例脑膜瘤患者中,男性 173 例,女性598例,总体男女之比为1∶3.46,WHOⅠ级男女之比1∶3.69,WHOⅡ级男女之比为1∶1.92;
WHOⅢ级男女之比为1.33∶1。

2.3 发病部位

脑膜瘤的的起源位置较为复杂,在分类上不能全部列出,本研究将发病部位分为9 类,有部分发病部位未查询,特分为其它一类,见表2,771 例脑膜瘤中,最易发病的部位是大脑凸面357 例,占46.3%;
其次是颅底139 例(占18.0%)、大脑镰旁117 例(占15.2%)、小脑31 例(占4.0%)、脑桥小脑角23 例(占3.0%)。脑膜瘤发病部位与WHO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脑膜瘤发病部位与 WHO 分级比较 [n(%)]Tab.2 Comparison of sites of meningioma and the WHO grade [n(%)]

脑膜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占所有脑部肿瘤的 15%~20%[9]。脑膜瘤更常见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的肿瘤,但这些以硬脑膜为基础的肿瘤可导致发病率,表现为各种非特异性、位置依赖的症状[10]。近年脑膜瘤发病有上升趋势[7],注重脑膜瘤的诊治,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国内一研究显示其调查病例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脑膜瘤上皮型,纤维型,砂粒型,血管瘤型,过渡型[8]。在本研究中,较常见组织学类型为纤维型、脑膜皮型、血管瘤型、沙砾体型。不同研究有所不同,但是常见部位是大致相同的,因脑膜瘤亚型记录不详细,大量病例无法确定亚型,与实际存在偏差。WHOⅠ级良性脑膜瘤最多,WHOⅢ级恶性脑膜瘤最少,与国外研究[4,11]相同,但是Ⅰ级所占比例93.6%明显高于其占比80.5%,Ⅱ级占比4.5 %远低于其占比17.7%。这可能是因为脑膜瘤与地域、种族相关、分类标准的改变有关。

据报道,脑膜瘤的中位年龄为66 岁[1],有研究显示,脑膜瘤的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 岁之间[11−12]。在本研究中,患者集中在51~60 岁年龄组,中位年龄为52 岁,平均年龄(52.07±10.538)岁。相比之下发病年龄提前,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近年来因为国内诊断技术的进步,人群健康意识的增强,早期筛查出的病例增加,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就诊意识不高,故60 岁以上脑膜瘤患者人数少。因此根据年龄分组,加强对该人群进行筛查,有助于脑膜瘤的早期防治。

脑膜瘤的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笔者的研究中男女之比为1∶3.46,女性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陈冰的研究一致[8]。所以建议为中间年龄分组的女性比男性更应该进行筛查,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同时,在我们的研究中,脑膜瘤最易发病的部位是大脑凸面,其次为颅底、大脑镰旁、小脑及脑桥小脑角。该结果和国内的研究[8]类似,但和国外的报道[10]有差别,这可能是不同的分类方法和不同的地区造成的。

本研究未引入分子病理,因为是回顾分析,以之前分类为准,第5 版WHO 分类引入脑膜瘤是2021 年新出现的。许多化学治疗剂和激素疗法已被尝试,但只有适度的益处。分子遗传分析和诊断工具的最新进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复杂途径的理解,并为针对特定标志物的潜在靶向治疗提供了机会。舒尼替尼、贝伐单抗(VEGF 抑制剂)、依维莫司(mTOR 抑制剂)和贝伐单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复发性脑膜瘤的肿瘤反应治疗中有一定希望,目前,包括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剂和免疫治疗在内的许多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或考虑中[13−14]。

本文是对本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的探究,虽然缺对乏生存率的分析和对病理分型不详细,但是对本院脑膜瘤的发病年龄、性别和部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1~60 岁,男女之比为1∶3.46,主要发病部位为大脑凸面。这些研究结果为本院的脑膜瘤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填补部分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空白,给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脑膜瘤脑膜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6-13《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5-10《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5-10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7-2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年52期)2020-07-09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年1期)2016-11-24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磁共振成像(2015年8期)2015-12-23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27期)2014-02-27

推荐访问:病学 流行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7/65540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