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视角下以点带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策略初探——以天津滨海新区太平镇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文_杨郑鑫(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硕士)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这一重要战略作出了更为详尽的指示,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乡村地区的产业振兴,要发展现代化农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其中农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持续聚焦“三农”,提出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其中,要加快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就是要优先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正当时,农业发展是关键,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

(一)政策梳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任务。产业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兴旺要以生态宜居为前提,满足治理和发展的要求,体现乡村文化特质,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见图1)。要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未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趋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2035 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国民经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重点举措方面,《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要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也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内容,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在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的同时,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逐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图1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及产业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二)案例借鉴: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壮大乡村产业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重要途径。传统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且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如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只有充分挖掘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乡村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路径有几种方式或几个阶段。初始阶段村庄只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功能。第二阶段是与龙头企业结合,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一村一品”的优势产业,通过技术、销售等与土地要素结合,提升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阶段则是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主要表现为在一、二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拓展农业生态、社会和文化旅游等功能(见图2)。

图2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图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日本为了稳定农业生产扶持农业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农村工业化运动。主要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包括推进农村地区工业开发计划和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两种方式。实施“一村一品”运动,实际上是促进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日本汤布院町人口不足1 万人,通过挖掘农村地方文化带动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吸引约380 万人次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澳大利亚金吉拉小镇西瓜产业占澳大利亚总产量的25%,成为全球借力水果旅游振兴区域经济的范例。该镇从水果种植、水果采摘、水果加工到水果节庆,创造了新的乡村体验方式。

我国江浙地区的乡村通过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如慈溪市创建浙江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一园多平台、一企一院校、一项目一团队”的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农业特色强镇,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嘉兴平湖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模式,2017 年成立浙江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与广陈镇实行“区镇合一”,引进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和优质农业项目,形成蔬菜、食用菌、林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提质增效。

可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其中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主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是突破口,通过挖掘和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壮大产业集群。同时,延长和拓展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最终通过乡村产业的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滨海新区村镇发展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共有139 个村庄,主要集中在南北两翼。2007 年市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启动天津市村庄城镇化工作,滨海新区139 个行政村中有78 个村庄纳入示范镇项目,目前已完成还迁村庄43 个,其余均未还迁,且部分村庄近期无拆迁计划。一方面,这些村庄城镇化动力缺乏,发展相对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品牌产品不多不强,人均产值低,农民收入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原有的“楼房化”等模式有诸多不适应之处,如农民上楼的资金问题、农民被动城镇化后的就业问题,等等。

因此,针对现状问题,滨海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规划层层落实,以点带面、产业振兴,真正增加乡村的发展动力,实现健康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形势,围绕“三农”,因地制宜,引导就地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对于农业,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针对新区各乡村产业优势,做强特色,实现产业兴旺;
对于农村,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品质,实现生态宜居和特色建设。对于农民,要通过因地制宜引导就地城镇化,融入本地产业发展,消除城乡差别,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选取的是滨海新区南部片区的太平镇,依托产业特色,已经初步形成了畜牧业、奶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二)规划层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总体层面

针对滨海新区现状的村镇布局及存在问题,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引导南北两翼依托涉农街镇重点发展农业,形成绿色农业生态区。结合新区行政组织,按照“城区—功能组团—田园小镇—美丽乡村”的城镇体系结构,划分多个片区,对每个片区因地制宜,形成“优先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等不同策略。

其中,北部田园小镇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围绕茶淀街、杨家泊、汉沽、寨上重点发展优质葡萄养殖、工厂化循环水海产品养殖及观光休闲旅游业。南部田园小镇地区优先发展高效种植业。围绕中塘镇、太平、小王庄重点发展冬枣、食用菌、种源培育和标准化畜牧养殖,推进现代农业聚集区建设。

特别是通过现状评估,对街镇工业园分类型进行引导,提出园区综合治理方案,推进传统企业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在产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对于与农村地区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在街镇规划层面保障用地,提出引导发展策略和管控要求。

2.街镇层面

在街镇层面,通过编制各街镇发展规划或街镇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发展目标、规模、产业类型等,进一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太平镇为例,该镇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部片区,具有农业优势,尤其是品牌农业和现代养殖。从太平镇第一产值内部各类总产值和增加值来看,畜牧业的最高,其次是种植业。根据该镇的发展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以精品农业为基础,以机械制造产业为支柱,以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特色,三区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田园文化休闲城镇,体现对于农业产业的重视。

3.局部节点层面

在街镇下一层面,通过产业节点带动的方式实现乡村发展动力的振兴。以太平镇现代化奶业示范园为例,该园区依托所在街镇的优势,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该园区位于太平镇大道口村,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约55 千米,距离大港城区30 千米。在未来规划中,通过宏观规划的政策引导、中观规划的定位和重点空间引导及微观规划的详细设计,将其作为带动街镇发展的重要产业节点。规划范围西侧、东侧有部分村庄,北部为一般耕地,北临徐太路,通往太平镇镇区,南部靠子牙新河。整个园区规划包括了奶业研究院、乳品加工厂、奶牛良种繁育场、休闲观光园和养殖合作社等,希望通过形成种、养、加、销以及“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奶业产业链,建设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现代化奶业示范园区,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带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一)多元混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依托现有优势,打造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现有优势,在园区内探索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模式。主要策略是牧场结合工厂加工一体化,通过种、养、加、销结合和信息化管理,探索在生产地进行乳产品的精深加工及“互联网+”等营销模式,使牛奶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加工并包装上市,建成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种养加一体、零距离一体化加工的现代化奶业示范园区。

2.优化用地布局,增加观光及科普功能,促进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基地

在整体园区布局方面,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将整体结构分为南北两片(见图3)。其中,北部片区包括养殖区、加工区和休闲观光科普区,南部片区主要为种植区。北片区主要功能为养殖加工和休闲观光科普,根据规划用地类型划分为设施农用地、建设区和生态绿化区。其中规划建设区包括休闲观光区和信息化加工区,设施农用地主要包括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通过总体空间布局,建设创新型种、养、加、销一体化循环经济型产业园(见图4)。

图3 园区功能布局示意图

图4 北片区主要设施布局

园区规划布局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对于乡镇文化振兴提出了弘扬策略。规划建设休闲观光科研等展示功能,如参观大厅、参观走廊,应用大屏幕监控系统实现参观演示,建设多媒体演示厅,及不同需求的培训厅,利用现有奶业全产业链和信息化管理优势建设休闲观光园区和青少年社会活动基地,促进形成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基地。

(二)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智慧化创新发展模式

未来产业园发展目标是建立地区奶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创新基地、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良种奶牛繁育基地、现代化饲草种植基地以及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基地等,强调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和围绕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创新发展。成为创新产业特色突出、科技研发水平领先、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奶业创新示范园区是未来园区的发展目标,逐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种、养、加、销及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奶业产业链。

1.依托优势打造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现有乳品加工厂的优势,探索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模式,采用牧场内部建工厂,通过种、养、加、销结合和信息化管理,探索在产地进行乳品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新模式,使牛奶在2 小时内完成加工包装上市,建成零距离一体化生产加工基地。

2.构筑创新技术体系,打造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共同建立奶业产业研究院,在相关领域,如种养结合、奶牛育种、乳制品加工、粪污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同时促进创新技术的落地实施和试验应用,打造在此领域地区农业科技研发及转化的创新高地。

3.借鉴管理经验,建成奶牛养殖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产品及先进实用技术,借鉴宝贵的管理经验,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并向天津推广,建成奶牛养殖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借鉴引进以色列阿菲金转盘式挤奶机及信息化牧场管理软件,实现奶牛养殖过程中基于个体的精细化饲养和精准化管理;
借鉴引进美国林赛公司信息化管理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引进现代化播种、收割和青贮设备,实现种植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

(三)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

探索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发挥产业园的辐射能力和企业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1.施行多元土地整合发展模式

从发展模式上也可以多元化,采取集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形式。镇政府支持将太平镇大道口村土地整合,以企业为龙头,以奶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参股合作社,形成“种、养、加、销”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合作社为具体带动载体,农民进入合作社,主要种植苜蓿和玉米等饲草,基本模式包括保底的收益和分红。企业主要负责投资和兴建设施,比如排涝和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投资用于土壤改良,购买现代化播种设备、种植的饲草等,投资粪便无害化处理相关设备,用于肥料还田,实现养结合及循环利用。

2.建立奶牛养殖托管的双赢模式

建立奶牛养殖托管的双赢模式主要通过园区协助农民成立奶牛养殖合作社,购买奶牛,资金来源由农民投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贷款解决,奶牛统一放到园区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饲养,由企业承付保底收益和分红。同时农民还可以到养殖场工作,享受和企业员工同工同酬的薪金待遇,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探索一条奶牛养殖企业带动农民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四)实施成效:实现四个效益发展目标

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奶业产业园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发展、科技研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目标。在经济效益方面,园区逐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种、养、加、销以及‘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奶业产业链,实现了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在科技研发方面,通过建立奶业研究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优质原料奶生产方向、乳制品加工工艺、奶牛育种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新技术应用,高效率生产。在社会效益方面,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周边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定期开展奶牛养殖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了社会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注意引入生态化处理技术,通过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沼渣用于回垫牛床,沼液用于灌溉农田,提升土壤质量,改良后的土壤种植苜蓿,苜蓿饲喂奶牛,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降低了牧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特色和基础的试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实现空间的有效复合利用和城乡双赢发展。

新时代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域空间统筹的重要举措之一,需要在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规划思路和发展路径。在保障基本农业空间的基础上,尝试鼓励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将有限的空间资源变为高效利用的资产,通过不同层级的管控要求和弹性引导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振兴,真正实现农业向“农业+”方向发展,促进农村兴旺,农民富裕,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奶业奶牛现代化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2019年4期)2019-10-21奶牛吃草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12期)2019-01-13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6年9期)2016-11-10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6年9期)2016-11-10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中国畜牧业(2016年18期)2016-02-18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中国畜牧业(2015年20期)2015-12-07

推荐访问:太平 以点带面 天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7/6555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