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树焕, 许纭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史观、史法、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史观是指历史书写秉持的价值取向,是历史研究的旨归和最高目标;
史法是指历史书写运用的方法,是连接史料与史观的中介与主要环节;
史料是历史书写的基本素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根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思政课之一,一方面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史观、史法、史料等历史学科的一般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相关重要文本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纲要”课教材秉持的是唯物史观,从对中国近现代史主流和本质的界定,到对教学核心内容“四个选择”的规范,再到对教学目的“阐释好‘三个为什么’”的说明,均体现了这一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蕴含着全新的现代化观[1]。实际上,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了现代化观的概念。习近平提出的现代化观是具有重大原创意义的崭新命题。

对唯物史观与现代化观的关系进行辨析十分必要。唯物史观在价值立场上是与唯心史观对立的一种史观,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现代化观是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对应的史观,其区别的着眼点在于分析视角的不同。就归属而言,以视角为划分依据的现代化观可以因立足于不同的价值立场而被分别纳入唯物史观或者唯心史观。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观纳入唯物史观,丰富了唯物史观的阐释维度。

第一,要讲清楚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历程。“纲要”课教材指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项任务的本质都是要实现现代化。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完整的国家主权逐渐丧失,传统的生产方式日益落伍。要恢复完整的国家主权就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恰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首要前提;
建立先进的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恰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第二,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中国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前提,而且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还将中国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团结起来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了磅礴力量。

第三,在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辛亥革命为例,它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救亡图存的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探索现代化的运动。孙中山等提出了一整套现代化建设方案,其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美式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路径是按照“民族——民权——民生”的次序发展,现代化的内容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具体举措,现代化的哲学基础是民生史观和力行哲学。在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时,既要从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去分析,也要从资产阶级规划的现代化方案去分析,特别是要讲清楚资产阶级现代化方案的内在局限,从而讲明白“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

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要概念与理论生成的方法论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增强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区分了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不同:研究方法要求充分占有材料,探寻材料的发展过程与内在联系,然后得出结论;
而叙述方法则是在得到研究结果之后,再选取最合理的材料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其中隐藏了材料的丰富性与内在联系[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许多概念和理论,是用叙述方法来呈现的。在授课过程中,若能将叙述方法转化为研究方法,讲清楚概念与理论的生成过程及其蕴含的方法论,则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知其事、究其法、信其道”。

第一,通过对某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生成过程的讲授,让学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例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可以追溯至2019年11月。当时,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时,习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2021年3月,《全国人大组织法》在修改时将“全过程民主”写入其中。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正式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抓手。

第二,通过对某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生成体现方法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践行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开放的实践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对“十四五”规划做了表述,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两者的表述并不相同。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之修改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

第三,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构的讲授,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其整体性与体系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特别指出要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奋斗目标、总体战略、具体路径、保障机制等,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体系。

将党的二十大的资料与关联资料融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感触历史中激发学习兴趣。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其内涵有二:一是要把当代人对历史的新思想新观点融入历史书写,二是要把最新的历史进程融入历史书写。这对于“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目前运用的“纲要”课教材编写的最新时间为2021年7月,因此,许多新的历史事实、党的重要观点和最新的权威研究成果还需要授课教师将其融入课程教学。

第一,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的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融入课程教学。就直接资料而言,如在讲授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第一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课程教学,将“归根到底‘两个行’”“两个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融入第二节“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课程教学,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需遵循的‘五个必由之路’”等内容融入第三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课程教学。就间接资料而言,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肩负光荣使命 勇担历史重任-党的二十大代表诞生记》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第二,要把与党的二十大紧密相关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党的重要观点与权威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就第三个历史决议而言,一方面,要把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新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10条历史经验”等新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另一方面,要注意关照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的继承与发展,如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和评价等。就相关联的党的重要观点与研究成果而言,要把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等重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十大二十大颂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23喜迎党的二十大金沙江文艺(2022年11期)2022-11-28喜迎二十大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喜迎二十大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4期)2017-05-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2017-01-0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二十 维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8/65625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