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叶赪 池锐宏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以后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在疫情的反复影响下,迫切且频繁的教学场景切换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应用更加广泛。

“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是空中乘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工作流程和技能操作的教学割裂,教学效果不佳;
模拟客舱空间有限,课时紧凑,互动和反馈少;
实训设备配置更新难,跟不上行业变化;
课前教师难准确判断学生的认知程度。因此,在新教学改革形势下,本课程亟待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概念由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在2013 年首次提出。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与学生未来职场工作任务一致的项目化(或模块化)教学设计[2],能够弥补MOOC模式下无限制、无互动、无评价等短板,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3]。已有研究表明,虽然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众多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较少聚焦SPOC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因此,本文在“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中构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度学习路径并实践应用,旨在为空中乘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1 课程设计思路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民航的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航空服务能力达到新水平,着力构建民航安全、航空服务等六大体系,并设置了民航人才强业等六个重大工程专项[4]。在全面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背景下,该发展规划对民航院校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验,民航院校要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航业培养具备“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高质量空中乘务专业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1+X”证书要求,“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以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任务的工作流程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精神,以适应空中乘务员的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技能实操,需要学生串联单个技能知识点应用在乘务工作程序中,并制定和实施客舱服务和应急处置计划。课程团队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根据布鲁姆、辛普森和克拉斯沃尔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渐进式按认知领域、动作与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分成由低到高的数个层次,如表1所示。

表1 渐进式的教学目标分类和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教学活动针对认知领域中的记忆和理解,动作与技能领域中的感知和模仿,情感领域中的注意和反应等较低阶段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事实并且创造学习情境。在课中合作学习阶段,教学活动分别针对认知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动作与技能领域中的准确操作和连贯操作,情感领域中的评价和组织等较高阶段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具体工作任务上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渗透课程思政和德育教育元素,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课后线上和线下混合探究学习阶段,教学活动分别针对认知领域中的评价与创造,动作与技能领域中的习惯化操作,情感领域中的价值化等最高阶段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和企业实践,经行业专家点评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技能水平、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1.2 课程内容选取与优化重构

课程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培训标准和空中乘务专业“1+X”证书考核标准要求,围绕完成工作程序所需的职业能力提升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乘务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为民航基础知识、客舱设备操作、客舱服务规范、特殊旅客服务、迎送旅客模拟、客舱餐饮模拟、乘务工作流程、客舱安全演示、舱门操作训练、客舱释压处置、客舱失火处置、陆地撤离程序等教学模块。

1.3 层次化的课程资源搭建与制作

为落实“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团队根据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层次化搭建。按自主学习资源、强化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资源三个不同梯度进行框架设计,确保教学活动和各层次的学生相适应。

自主学习资源为所有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学习内容,包括学习任务书、微课视频、教学PPT、电子教材、基础练习题等;
强化学习资源则是在掌握基础内容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知识总结和探究,包括“1+X”证书题库、服务和应急处置案例和讨论、学生优秀作业等;
拓展学习资源为学习习惯良好、基础扎实的学生准备,包括职业技能大赛题库、各大航空公司的岗位技能标准等。“面向全体,量体裁衣,上不封顶,对下保底”的课程资源,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个性化学习、知识迁移和技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对照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将12个教学模块按照知识和技能的难易程度排列成技能点梯队项目,各个小项目都有机融合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各自配有学习任务书、微课视频、教学PPT、电子教材、测试题库、教学案例、主题讨论、航空公司技能标准示例等资源。线上优质微课视频以“短、平、快”的原则制作,每个视频仅针对一个核心知识点,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技能操作简单明了适合对照跟练,更符合线上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搭建,课程团队针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依托智慧职教学习平台开展了多轮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实施课前线上预习、课上温故知新、单一技能讲练、协作串联流程、强化技能细节、归纳攻克难点、德育思政教育、课赛融通促学等教学步骤,形成了满足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八步教学法,见图 1。

图1 八步教学法流程图

2.1 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跟练,互动交流学习

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书,学生根据要求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操作步骤,跟练简单技能,记录工作流程(如流程图等),完成课前测试,最后发布相关讨论话题。以“特殊旅客服务”模块中“盲人旅客服务”课例为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客舱服务中对盲人旅客的定义;
熟悉服务中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如怎样正确引导盲人旅客进入客舱,如何以时钟方向向盲人旅客介绍餐食等;
了解盲人旅客服务的各项工作流程;
记录对课程的疑问和难点。教师在后台追踪课前学习效果,实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答疑,观察并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教师利用SPOC平台数据,如观看视频时长、工作流程图完成情况、话题讨论过程等信息,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根据整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定平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线,调整课中教学目标的起点和重点;
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的难点。以线上学情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调整线下教学活动,旨在发展优等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困生。

2.2 课中线下合作学习

线下课堂学生以乘务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创设乘务工作情境,以经典案例或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导入经典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乘务工作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和职业认同感,培育学生团结协作、严谨细致、主动服务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和爱国爱党、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

2.2.1 回顾课前内容,创设工作情境

教师集中点评学生线上作业(如绘制的盲人旅客服务工作流程图),抓住中等生和学困生的闪光点,以激励评价为主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唤起学习兴趣。适时提出为课程内容精心创设的乘务工作情境,高度鼓励学生提出在线上自主学习中未能自主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引导优等生发散思维持续探究,并解答疑问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基础铺垫。

2.2.2 单一技能训练,讲解技能重点

随机抽取数位学生分别展示单个技能点的操作方法,通过自我展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盲人旅客服务教学为例,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旅客和乘务员,进行盲人旅客引导服务,餐食介绍服务等内容的技能展示。教师将服务展示的细节通过摄像头实时推送至大屏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观测视野。其他学生观看演示,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问题,讲解课程重点和技能训练要点,强化操作的准确性和行为准则:比如在引导盲人旅客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客舱过道的宽度,尽量以一前一后站位带领引导,在每一个动作之前都要有语言提醒旅客,注意不要使劲拽旅客,动作尽量保持轻、慢、缓等。并总结技能点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涉及操作安全的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比如在为盲人旅客示范讲解安全与服务设施的用法后,需要让对方实际操作,目测判断该旅客是否掌握正确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其能够打开安全带逃生。

2.2.3 小组探究协作,串联工作流程

教师将学习能力和习惯不同的学生随机组合成临时乘务组。对标空中乘务员的职业规范,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乘务员号位分别扮演1号位乘务长和其他号位乘务员等不同角色,实施乘务工作的项目训练。以盲人旅客服务为例,每个乘务组都需要完成迎客阶段、起飞前阶段、平飞阶段、降落前阶段和送客阶段的服务任务演练。小组深度合作学习,把单独的技能点串联在乘务工作流程中,在工作项目中训练单个技能操作的连贯性。教师实时观察各组动态和协作情况,以鼓励为主,纠正为辅,根据每个乘务组的具体进程开展针对性引导。在小组协作中,学生发现并解决在工作场景中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为盲人旅客介绍餐食时,需要以时钟方向进行介绍,还要考虑到餐盘的放置位置、水杯的放置方式等,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技能的内化和迁移应用。

2.2.4 演示工作流程,组间互相评价

每个乘务组分别演示该教学内容中乘务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展示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操作细节和工作流程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践行相互尊重、公平公正的道德意识。乘务组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带动每一位组员参与探究协作,在技能展示和评价中共同提高实操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2.5 归纳共性问题,解决课程难点

教师分析小组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比如在盲人旅客服务中,学生经常下意识地忽略旅客的特殊需要,服务过程的精细度不够高。教师结合本课难点示范操作技能的关键细节,如为盲人旅客放置行李时,大件行李尽量放在其头顶上方的行李架内,放置好后清晰告知其具体位置;
小件行李可以放在其前方座椅的下面。示范全程的动作和语言都实时推送至大屏幕,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度探讨: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在放置大件行李前,可以先询问有没有现在需要使用的物件,帮助旅客取出;
放置小件行李后,可以引导旅客用手触摸行李的实际位置。通过设问和解答逐步引导学生找出导致操作错误或工作流程不畅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不断思考更合理的工作话术或流程,使学生在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散创新思维。在学生技能熟练度提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可能影响乘务工作的情境因素,如任务冲突、天气影响、安全威胁等,通过改变问题的载体,不断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帮助学生树立情境意识,促进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

2.2.6 培育学科素养,渗透思政教育

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影响客舱运行安全的真实案例,如客机因突发情况在落地后释放滑梯,对旅客进行紧急撤离。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如果盲人旅客就坐在应急出口的位置上,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引导学生展开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重要性的讨论,共同探讨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安全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增强红线意识。并通过一系列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真情服务及应急处置成功案例,如盲人旅客服务中,桂林航空接力保障盲人旅客和导盲犬顺利乘机、东方航空地空携手为盲人旅客提供真情服务、中国航空护送特殊运动员出征残奥会等,用民航岗位一线员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弘扬和展示当代民航人昂扬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爱国爱党、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和“航空报国”的志向。

2.3 课后线上线下拓展学习——回顾总结探究,课赛融合促学

线上布置拓展学习内容,包括针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测验、完善乘务工作方法的在线讨论与交流、各航空公司的操作规程等拓展阅读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回溯学习过程,对线下教学查缺补漏,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操作视频,邀请合作院校加拿大航空学院的教师及企业导师在线点评指导,分别从国际角度和行业标准,在实践层面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信息,加深学生对于空乘职业的认知,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并增强对空乘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课中录制的学生个人展示、小组协作展示、课堂理论讲解和示范操作细节内容也同时上传至SPOC平台。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选择性地自主学习或回顾课程内容,通过回看操作过程,反复探究找出规律,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

线下本课程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有机融入,学生在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激发职业使命感与荣誉感。

2.4 考核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团队坚持德技双修、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手中有技能”的综合人才作为导向,将团结协作、严谨细致、劳动意识、遵规守纪、安全规范等德育要求纳入评价要素,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创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具体教学中,以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性为目标,设计综合化的“3+1”考核评价内容,即知识、技能、素养三个评价维度,加上考核学生进步幅度的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60%),弱化结果评价(30%),探索增值评价(10%),在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尊重个体差异,对有较大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励自我进步,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

3.1 教学实践成效

(1)教学效率和实效显著提高。本课程通过适合跟练的生动短视频、示范过程实时推送等数字教学资源,打破实训设备和场地的时间空间限制,解决了技能培养中“进不去、看不见、看不清”的难题,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聚焦于课程思政和德育教育,践行德才双修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自主+协作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习兴趣,帮助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效果。课程授课效果受到学生、同行和督导的高度评价,团队教师的授课水平在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中达到优秀等级。

(2)学生综合实践技能有效提升。实践表明,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课程勤练乘务基本功,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处置应变能力,学生在全国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展现了较高的乘务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3)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有效增强。在课程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不断探索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团队教师在首届民航局直属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主编的课程配套教材《客舱设施与服务》被评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3.2 教学实践反思

“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在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调整、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符合学生学情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能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和投入程度,使其由被动的机械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重视线上学习的过程与记录。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把线上学习活动和线下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大数据调整课堂内容和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进一步细化线上学习的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线上学习内容,是线下课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为建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同时兼顾激励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的线上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更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有待继续讨论。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可能会在自主学习部分出现较大的自主能动性差异,因此教师要肩负起教学活动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优等生持续自主探究;
鼓励中等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完成学习活动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和干预,确保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信息化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新常态,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5]。教学团队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探索与实践,为“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课程和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案例。今后需进一步深化空中乘务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就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持续探究混合式教学比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开展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乘务客舱旅客非常旅客意见簿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3期)2021-07-16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年4期)2021-01-21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铁道学报(2020年7期)2020-07-30民用飞机客舱干燥系统的性能分析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2期)2019-08-05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年11期)2018-12-06我是人故事大王(2018年3期)2018-05-03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纺织科技进展(2016年3期)2016-11-29给小旅客的礼物空中之家(2016年1期)2016-05-17

推荐访问:客舱 乘务 专业课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0/6572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