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分析及模式探讨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符晓倩 徐若翔 高碧云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致力于培训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医学专业后备人员的应用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医学院校中占绝对主流地位,通过学习和培训,不仅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常见病的诊治,具备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还要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1]。

科研能力是指从事某种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和综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工作,可以深化和发展已有的理论知识,培育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处理新病情及疑难杂症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如今多元化、多样性、立体全面的评价体系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医学教育应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为原则,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不断增强和提高医学科研创新能力。

1.1 培育方式方法需优化

过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阶段,涉及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多局限于医学专业,鲜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通识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使得医学生缺乏通识,尤其是科学素养的培育。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广大医学院校的重视,并做出相应改革,如部分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对医学教育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在本科教育的低年级阶段进行联合培养,增开科学通识课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为提高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2 培养效果评价需丰富

在开展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培育教育后,如何客观、多维地评价科研培育效果和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良好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和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调动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正向促进教师对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多维度、长周期、进行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其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课题立项、获奖级别、成果转化等,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之中。以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为主,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及时予以反馈,不断激发其科研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研究促成果,以成果反哺研究,形成正反馈,激励学生,形成持续的创新驱动力。

1.3 医—教—研融合度待提升

医学科研创新的灵感往往来源于临床。然而,临床医学本科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更是与科研前沿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一教学痛点,笔者所在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授课,改为以系统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按照消化、呼吸、内分泌、生殖等若干系统进行分类,序贯学习相关的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网络。并组织有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在授课同时,充分结合目前学科研究热点,从基础、临床等多角度激励医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使医学生在对科研过程有一定体验的同时,也学会在特定的科学领域中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为日后开展独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国外医学院对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比较重视,理念更为先进。他们在医学生培养课程中增加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旨在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并提高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多个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中,都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本科生在读阶段的科学实验与训练工作,并实行导师培养制、科研见习制,以开展多样化的科学研究训练[3-6]。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医学本科生不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包括了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在实习阶段,也包含了专职进行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安排,几乎每个临床医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各临床科室每周会有一个科研汇报会议,各位医生或医学生依次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汇报,可以是某一疾病的文献综述及临床进展,也可以是临床科研项目汇报。通过这样交流讨论,形成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促进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1 明确培养目标

科研能力培养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识,但是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内涵尚未统一。因此,明确科研训练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树立严谨求精的科研精神、建立良好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模式、训练客观正确的科研方法应该成为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科研精神,指的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反映于科学技术中的思维方式或理念。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科研精神?严谨求精是基本要求。自然科学研究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对研究者的智力和体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所谓严谨,就是要求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实事求是、探寻真理。所谓求精,就是要求研究者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畏难情绪,尊重科学原理和事实,让学生意识到重大的科技创新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要专注其中;
另外,要注意科学设计研究过程,并且实事求是地对待科研的结果,不能存在任何虚假,否则就背离了科研精神的实质,不能解决任何科研问题。

科学思维,即人类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良好的科研思维应该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长期阅读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思考和创新。“质疑—学习—创新”是提出科学设想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也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思考,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求助同学或师长、检索文献等方式,调动一切资源追寻答案。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可能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无法完全解释所发现的问题,那么即可以此为突破点,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或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

能否获得科学、客观、真实的科学研究成果取决于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科研方法。医学科学研究常用的科研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能否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关系科研过程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只有让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并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主动训练,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科研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科研能力培养效果。

3.2 加强师资队伍

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随着高校逐渐重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组织了许多包括“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自主成立科研团队,并邀请科研导师指导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和开展,以增强高校教师学术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首先,对于高校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规范。高校教师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科学伦理道德,坚决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从严治学,坚持严谨求精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保持对学术的好奇之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对于本科生的科研培养,需要投入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科研经费。因此,从学校角度来说,需要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的肯定和支持。例如,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的专项课题和经费,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予以奖励;
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学校政策应向本科生科研导师倾斜;
鼓励教师主动地选择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设计课题、合理规划利用时间和资金,避免学生在科研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鼓励教师合理优化工作安排,在时间上给予教师和学生保证,以使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扎实的科研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指导学生科研选题、课题设计、研究方法选择、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3 创新培养方法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临床医学本科低年级阶段广泛开设科学通识课、科研方法课、文献检索和综述课,通过课堂讲授科研方法论和文献检索方法,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检索查阅文献后讨论。此举旨在于提高本科生的信息检索、采集和筛选能力,有利于本科生更好地了解医学科学前沿知识,提高科研基本能力,并锻炼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2)进入高年级后,将科研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的融入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团队为导向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鼓励学生参与各课题组的日常科研活动,跟随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组的组会,通过解读文献、追踪研究进展、实验操作与复盘等过程,逐步锻炼和形成科研思维,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在临床学习阶段,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诊疗指南解读等活动,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路线、实施科学研究等活动,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

(3)实行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制,此举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笔者所在学校以实行班级导师制多年,笔者也从2020年至今担任本科临床专业班级导师。期间定期通过班会、网络会议、针对性指导等方式对班级思政、职业信念和素养、科研基本素质(科研选题、文献阅读和综述、课题申报书写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同学们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对从事医学职业的信念更加坚定。指导学生参与申报“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创新科研课题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七项,获得自治区级立项一项。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培养,已经有多名同学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SC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

3.4 优化考核体系,明确评价标准

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评价,更要健全综合评价标准,提出立体的、全面的、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科研能力内涵丰富,科研精神、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实操能力等,究其核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建设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时,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有良好契合。因此在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反馈达到学习—评价—再学习的动态评价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和指导,定期予以科研思路、科研检索、文献讨论等方法进行考核、反馈,从中看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最终形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医学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更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每个临床医学本科生的高阶需求,也是高校教师需承担的教学责任,更是高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创新的培养方法,定能培养出具备严谨求精的科研精神、客观缜密的科学思维、熟练运用正确科研方法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为高校实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宏伟目标,对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本科生医学科学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2期)2019-09-23科学大爆炸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医学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1期)2016-01-22科学拔牙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3期)2015-05-04医学、生命科学类科学中国人(2015年13期)2015-02-28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3期)2014-10-16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年3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本科生 临床 医学专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3/6582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