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及其并发症相关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潘佳君 安朝 唐小军 乔帆 蔡成良 陆方林 徐志云 李白翎 赵志敏

自2002年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展以来,其适应证不断拓宽[1]。2017 年美国和欧洲心脏学会的心脏瓣膜病指南均将不适合外科手术、外科手术高危和中危患者列为TAVR 适应证[2-3]。随着介入瓣改进和术者经验积累,中度以上瓣周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下降,而术后心脏传导阻滞,主要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导致永久起搏器植入(PPM)的发生率改善不明显,它仍是目前TAVR 最常见的并发症[4]。目前国产常用的主动脉介入瓣为Venus-A 和J-Valve,但其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并发症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TAVR 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连续纳入2017 年9 月至2019 年12 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符合TAVR手术适应证(外科手术禁忌或经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为外科手术高危),行TAVR 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患者。排除标准:术前有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史。TAVR 使用的介入瓣为国产Venus-A 瓣膜(经动脉途径,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或J-Valve 瓣膜(经心尖途径,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术前、手术次日及出院前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脑钠肽水平)结果和12 导联心电图,术前及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和主动脉瓣最大跨瓣血流速度等。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死亡、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HAVB)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HB)植入永久起搏器、严重瓣周漏、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急性肾功能损伤(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血管并发症等。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术后新发且出院时仍持续存在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LBBB、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PPM,或患者术前即存在一度AVB 或束支阻滞,出院前PR 间期或QRS波延长≥20 ms,将患者分为心律正常组和传导阻滞组,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出院前的情况和心超参数。

平均随访患者6 个月,记录有否有死亡、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等不良事件,并复查心脏超声。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基础情况

共入组54 例患者,其中使用Venus-A 介入瓣者44 例,使用J-Valve 介入瓣者10 例。TAVR 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5 cm 对3.2 cm,P=0.00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1 cm 对4.7 cm,P<0.001)、主动脉瓣跨瓣压差(82.5 mmHg 对22.0 mmHg,P<0.001)、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459 cm/s 对238 cm/s,P<0.001)较术前均显著改善,LVEF 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心律正常组32 例,传导阻滞组22 例,与心律正常组相比,传导阻滞组年龄偏大[(74.22±6.27)岁对(78.00±5.57)岁,P=0.027],高血压(56.3%对86.4%,P=0.035)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5%对45.5%,P=0.011)比例较高,性别、既往PCI 病史、肝肾功能、脑钠肽(BNP)水平、基础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一度AVB、LBBB、RBBB 比例)和超声心动图参数(见表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TAVR术后传导阻滞情况

围术期新发传导阻滞22 例(40.7%),其中最常见为LBBB(16 例);
其次为一度AVB(4 例)、HVAB/CHB(3 例)、二度2 型AVB、PR 间期延长>20 ms、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出院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16 例(其中3 例合并一度AVB)。这16 例患者中,3 例在术后有一过性CHB;
1 例有一过性一度AVB;
1 例术后新发室内传导阻滞,之后发展为CLBBB;
1 例基础为室内传导阻滞,术后发展为CLBBB;
QRS波时限增加>20 ms。CHB 患者3 例,1 例在术后9 d 行PPM,1 例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出院时一度AVB 共4 例(3 例合并CLBBB,1 例有间歇性二度2 型AVB)。1 例基础存在一度AVB,术后PR 间期延长>20 ms。1 例术后新发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该患者术前即有一度AVB+CRBBB 的基础,术后5 d 出现CHB,术后12 d无CHB)。

2.2 随访情况

2 组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TAVR患者围术期及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数据对比

平均随访6 个月,随访期间心律正常组死亡3 例(1 例因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1 例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1 例因感染),再入院2 例(1 例因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1 例因心力衰竭);
传导阻滞组再入院1 例(因心力衰竭)。2 组在6 个月随访时不良事件(死亡或再入院)、死亡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心脏传导阻滞是目前TAVR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LBBB[5-6]和CHB[7-8],CHB 也是TAVR 术后行PPM 最常见的适应证。在主要以自膨式的Corevalve 介入瓣和球扩式的Sapien 介入瓣为代表的第一代瓣膜中,新发LBBB 的发生率为4%~65%,导致需PPM 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38%。新一代产品(Sapien 3 介入瓣、CoreValveEvolut R 介入瓣等)对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改善有限[5-6]。针对国产介入瓣术后的数据仍较少,本研究中,TAVR 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并不罕见(发生率为40.7%),以LBBB 为主(发生率为29.6%),CHB 发生率为5.6%,其中植入PPM 的AVB 比例较低(1.9%)。

多项研究探讨了TAVR 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机制和相关预测因素[9-16]。在术后新发LBBB 的临床危险因素中,公认的是介入瓣在左心室流出道(LVOT)的植入深度[9-13]。在术后需要PPM 的预测因素中,基础RBBB 是最强烈的PPM 预测因子[14-16]。在本研究中,与心律正常组相比,传导阻滞组患者年龄较大,术前合并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较高,其余术前基础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

关于TAVR 术后传导阻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的2 组患者在出院和术后6 个月随访时超声心动图参数组间无明显差异。随访时不良事件(死亡或再入院)、死亡率也未见统计学差异。这提示TAVR 术后心脏传导阻滞在短期内对心脏结构、功能及预后影响并不明显。有研究发现术后新发LBBB 会增加术后1 年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和PPM 的风险,是否增加全因死亡仍有争议[6,17]。这可用术后进展性AVB 和猝死,以及长期LBBB 造成的心室不同步,影响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18]来解释。PPM 对TAVR 术后中期死亡率的影响略有争议,近期1 篇纳入21 项研究42 927 例患者的meta 分析发现,TAVR 术后围术期PPM 与较高的全因死亡(RR=1.17,95%CI:1.11~1.25,P<0.001)、1年心力衰竭再住院(RR=1.18,95% CI:1.03~1.36,P<0.02)有关,与心源性死亡的增加无关(RR=0.84,95%CI:0.67~1.05,P=0.13),这可用右心室起搏的不良作用来解释[19]。而PPM 对传导阻滞(部分研究PPM 的适应证较宽松,包括新发LBBB)的患者发生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这可抵消对心室功能的不良影响,因此,并不增加术后1 年心源性死亡风险,其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综上所述,TAVR 术后可能新发LBBB、CHB等心脏传导阻滞,但需要行PPM 的比例较低。心脏传导阻滞在术后短期(6 个月内)对患者临床事件、死亡率、心脏结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且缺少部分术中指标(如瓣膜植入深度等)和随访时心电图变化,有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心律主动脉瓣心动图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6期)2022-07-26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2期)2022-07-07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年2期)2021-04-23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年5期)2021-01-14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当代医药论丛(2020年23期)2020-12-29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年4期)2019-06-27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1期)2019-04-25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2期)2019-04-25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9-26

推荐访问:主动脉 阻滞 导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3/6583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