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黄背心【法国大选与法国政治的新篇章】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2012年5月6日晚,法国大选结果揭晓,中左立场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轮选举中击败中右立场的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任总统。在密特朗离开17年后,法国社会党终于重返爱丽舍宫。欧债危机背景下,左派政党获得在法国的执政机会,开启了法国政治的新篇章,同时也给欧洲解决债务危机问题增添了新思路、新选择和新困难。
  
  萨科齐为什么败给奥朗德
  萨科齐未能战胜奥朗德,成为1981年以来首位没有连任的法国总统,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此次竞选主题是经济而非安全问题。萨科齐执政期间适逢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目前法国公共债务高达1.7万亿欧元,预计法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0.5%,失业率将达到10%,为12年来最高,而且没有缓解的迹象。这种环境下,民众自然将“经济”当做首要考虑问题。萨科齐个性坚定,是一位强势总统,处理危机是他的强项。此次竞选过程中,虽然他也力图利用图卢兹枪击事件等安全议题,提出限制移民等主张来转移选民的注意力,但最终没能成功扭转选战的焦点。这是萨科齐失败的根本原因。
  奥朗德就很明智,他以“变革”为竞选口号,将目前法国的经济状况归咎于萨科齐的失误。他提出法国主权评级被降级是“总统的失误,而非法国这个国家的问题”。同时他的60条竞选纲领,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党的经济社会政策,受到广泛好评。
  第二,右派不团结。此次法国大选的一大特色是极右和极左力量的崛起。在第一轮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获得17.9%的有效选票,极“左”的左翼阵线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得票率为11.1%。梅朗雄在第二轮选举刚开始就号召其阵营群众支持奥朗德,但与之相反,掌握第三大票仓的勒庞却选择中立,这直接导致右翼政党选票分流。同时,在首轮投票中获得9.13%选票、代表中间派的贝鲁,虽然右翼政见与萨科齐接近,但也选择支持偏左的奥朗德。最终萨科齐以微弱劣势败给奥朗德,右派不团结是直接原因。
  第三,萨科齐个性太过张扬,不够稳重,而且给人留下为富人代言的印象。与其说萨科齐败给了奥朗德,不如说是他败给了自己。五年前,萨科齐上台时的支持率高达65%,但当选总统后,他将自己工资上涨140%,还与法国富豪交往甚密,却疏于或不愿同普通百姓接触和来往。再加上他和他的家人花边新闻不断,这些都引起法国人的反感,民众对萨科齐的不满意度一度高达68%,他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他精力充沛,在国际国内事务上非常活跃,但常常出尔反尔,不能一以贯之。他性格过于孤傲,也无法团结同阵营的政治人物,造成自己在选举中被迫单独对抗其他九名候选人的艰难场面。这是萨科齐失败的个人原因。
  
  法国社会党的国内政策主张与阻力
  法国社会党主张社会平等,反对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要求保护劳工权益,同时坚持政治民主,认为公民应该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决策权和参与权。社会党的胜利,从一个侧面表明法国民众对当前法国的政治局势和经济状况的不满。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广和冷战走向终结,经济全球化兴起。但经济全球化以美国提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为主导,因此,法国对全球化这种自发演进的市场经济行为,而非政府引导的现象比较抵触。同时,全球化加速了法国的贫富两极分化。法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因全球化获益良多,但普通百姓却在为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比如法国最大的40家企业在法国的员工减少了4%,但其在全球的员工却增加了5%。此外,法国社会缺乏流动性,等级森严,年轻人、女性、少数族裔和“出身不好”的人很难成功。据统计,80%的英国亿万富翁是白手起家,这一比例在法国却只有30%。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法国人对经济自由主义的担心和反感。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奥朗德的竞选纲领抓住了这一点,成功地赢取了法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奥朗德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为核心目标,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突破口,给中小企业税收优惠,计划按照公司规模的大小征收企业税,对大公司的征税率为35%,中小型企业的营业税为30%,小型企业的税率为15%。此外,社会党政府还将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人民投资银行。奥朗德还计划在工业领域增加15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被称为“希望工作岗位”,主要受益者是那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
  社会党重视教育,奥朗德许诺五年内在教育领域开设6万个工作岗位,用来加强小学的师资力量。另外,奥朗德还承诺将给所有失学的16―18岁之间的年轻人提供一次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对涉及民生的住房问题,奥朗德提出将在五年内增建250万套社会住房,比现政府多建30万套。他还提出将重罚那些不遵守法律,拒绝修建社会廉租房的地方政府。奥朗德还保证法国国营部门公务人员的总数保持稳定,并维护电力公司、铁路公司和邮电等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要求欧盟出台指令,保障欧盟内部公营企业的利益。
  奥朗德不赞同萨科齐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的养老制度改革。他表示,年满60岁,已经缴纳足够的退休保险的职工可以按时退休,并且按照各行业工作性质的不同,再逐个谈判职工的退休年龄及其条件。这一政策主张,一方面有利于他竞争选票,另一方面也更符合各行业对退休年龄的不同要求,能够更灵活地应对法国面临的老龄化挑战。
  增加就业和不推迟退休等政策措施都需要投入,社会党计划通过取消目前实施的对某些个人和企业的特殊优惠税收政策来融资,其中就包括萨科齐政府上台之后推出的对职工加班工时免征企业社会分摊金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奥朗德计划拿富人“开刀”,他提出将对年收入100万欧元以上的富人征收75%的“巨富税”,同时他也支持萨科齐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政策主张,要提高对银行利润的征税。奥朗德的其他社会政策主张也都体现了欧洲左派的自由宽容特色,比如力主通过立法实现同性恋结婚合法化,赞同同性伴侣收养“子女”,认同安乐死等。奥朗德个性随和低调,常年骑自行车上下班,热爱平民体育运动,在竞选纲领中还提出降低总统个人工资等争取民心的主张,这也同萨科齐形成了鲜明对照。
  不过,在欧债危机挥之不去的今天,奥朗德和法国社会党的计划仍旧面临巨大的阻力。2011年法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5.5%,仍超过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3%的要求。萨科齐政府为减少财政赤字,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奥朗德也提出五年内将法国财政赤字减少为零的计划,那么他上台后,如何做到既恢复公共财政平衡,避免债务危机,又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呢?奥朗德不愿意继续“节流”,那就需要不断“开源”,但提高对富人和大企业的征税比例,又很容易造成资本外流。全球化时代的“德拉瓦尔效应”(指所在地为吸引外来公司投资设厂,愿将合作标准降到最低水平)非常突出,改革福利体系、减少对劳动者的保护、降低福利水平是全球化惨烈竞争的必然结果,法国社会党人如何战胜这条定律,我们需要拭目以待。
  
  法国社会党执政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当前的欧债危机是法国新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欧债危机如何救?欧盟内部现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以英国为代表,认为欧盟应当走“美国式道路”,直接打开资金的闸门,实行“量化宽松”。欧洲中央银行应该向美联储学习,开动“印钞机”,这样希腊等危机国家就能利用新的资金克服预算赤字压力。另一种方案以德国为代表,德国默克尔政府认为债务危机的解决需要时间,必须实施财政紧缩,削减公有机构岗位,降低投资和福利开支。债务国必须通过国内改革重建竞争力,这是摆脱危机的根本方法。多印几千亿欧元并不能就此拯救欧元,只会增大通货膨胀的风险。由于德国成功渡过债务危机,以及德国经济在欧洲的“龙头老大”地位,德国默克尔政府主导了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
  萨科齐同默克尔同属中右立场,在欧债危机问题上配合比较默契,而且奥朗德提出重新谈判2012年12月9日欧盟达成的欧元区“财政契约”,令默克尔非常恼火,因此默克尔不愿意看到奥朗德上台。她打破了外交惯例,在选举期间公开表示支持萨科齐,并且有意回避与奥朗德会面。但政治家都是理性的,奥朗德当选后表示,出访的第一站就是德国,默克尔对此也表示欢迎。法德关系是“必须修复”的一对关系。默克尔欧债策略的核心是财政紧缩,奥朗德看来不会完全同意德国方案,会力争加入“刺激经济增长”的内容,同时他也提出要重新定位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日前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已表示,德国会考虑奥朗德所提出的促进增长的问题。他说:“我深信德法两国将可以很好地解决欧洲和欧元的问题。”他还透露,在法国总统选举过后,两国将加快工作步伐,把增长条约纳入财政协议中,以增强欧洲的竞争力。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模式是欧洲走出欧债危机阴影的根本道路,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左派重返政治舞台,也为欧洲政治增加了新选项,丰富了欧洲摆脱债务危机的方案内容。单纯的财政紧缩带来的高失业和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经济状况,以及动荡的社会局面,是欧洲大多数国家无法承受的。法国民众用选票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也许会增加解决欧债危机的时间成本,但它可能是更平衡、更稳定的综合性路径选择。
  就奥朗德个人性格看,可以预测他的外交风格不会像萨科齐那样“高调”,法国在国际事务上会相对保守一些。五年前,萨科齐当选时,曾公开表示自己对美国的崇敬,被称为法国“最亲美”的总统,奥朗德则不同。奥朗德已经提出要调整法国的阿富汗政策,计划2012年撤军,并要对北约保持更多的独立性。他还主张在保证法国地位和否决权的前提下扩大安理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军事上继续保持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在伊朗、叙利亚、苏丹和西亚北非局势上继续法国原来的对外方针。对华关系方面,法国社会党传统带有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法国新政府是否会欢迎中国投资是一个疑问。不过,全球化大势所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贸易总量是任何法国党派都难以回避的现实。欧洲已经兴起了“到中国去”的潮流时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中法关系仍将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继续平稳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推荐访问:法国 新篇章 大选 政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322/285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