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12例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病例逐渐增多。如果未早期发现或处理不当,将会因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规范化的治疗,现将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例CSP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病例12例,年龄24~38岁,平均(30±3)岁,均为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据本次妊娠2~12年。停经时间为(50±12) d。
  1.2 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断标准 ①阴道彩超诊断:妊娠囊生长在子宫下段前壁,其与膀胱之间的肌壁厚度≤5 mm;子宫下段肌层有缺损,肌壁连续性中断。②手术过程中发现并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③清宫组织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
  2 结果
  2.1 诊断和治疗过程
  1.2例患者,均经阴道彩超确诊。其中3例清宫术中出血多,彩超检查孕囊或不均质回声团向浆膜面生长,血流丰富,急诊行子宫瘢痕处妊娠病灶切除术;1例清宫术中出血多,彩超检查子宫下段前壁有不均质低回声,未明显向浆膜层突出,立即停止清宫,并输液,应用缩宫素,止血药等治疗,同时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痊愈;8例于治疗前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行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5例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无阴道大出血,未行开腹手术。2例单纯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随访无闭经,卵巢早衰发生。
  2.2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使用及注意事项
  ①甲氨蝶呤20 mg肌内注射,1次/d,连续5 d,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00 mg,连续5 d。如包块持续存在,可继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片。②用药期间检测血常规,肝肾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讨论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属少见的异位妊娠,临床上易误诊,误治。CSP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要获得保守治疗成功,减少出血,早期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均很重要。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应常规行B超检查,尤其人流或药流前更应作为常规,疑为CSP者应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流产前明确诊断,避免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失去保守治疗时机。如果早期未明确诊断,在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行清宫术中,阴道大量出血者,应高度考虑CSP的可能,应立即停止操作,行彩超检查判断是否为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如果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应立即停止操作,输液应用药物止血,促进子宫收缩等治疗。如出血明显减少,可试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口服米非司酮片等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后在彩超监测下再行清宫术;亦可应用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在彩超监护宫腔镜下清宫术。瘢痕部位病灶清除术是指在原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部位切开子宫肌壁,取出孕囊,缝合切口,或切除原瘢痕后再缝合,可于开腹或腹腔镜下完成。常用于清宫术中出血量多,保守治疗无效者。如早期诊断明确,可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降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缩小包块,减少术中出血或免于手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此类病例屡见不鲜。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低剖宫产率,是防止CSP的重点。剖宫产术中认真缝合子宫下段切口,保证下部内膜连续,防止内膜缺损愈合,减少再次妊娠时受精卵的异位种植,亦应受到广大妇产科医师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尹玲,陶霞,朱毓纯,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566-569.
  [2] 李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77.
  [3] 曾飞,薛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46.

推荐访问:瘢痕 妊娠 术后 子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413/727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