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编写乡土教材《利辛地理》想到的问题|利辛地理

【www.zhangdahai.com--信息简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不断得以强化。各地中小学教师在课改政策的指引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纷纷加入到课程开发的队伍中,充分发挥乡土优势,通过对现有教材进行加工或自编,树立了一个又一个课程开发的成功典型。
  部分《乡土地理》为必学内容,其范围是学校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开设《乡土地理》,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对乡土地理编写内容的思考
  1.典型地理表述方式适应于农村地理教育现状
  典型地理表述方式即按照组成系统地理的组成要素内在的逻辑顺序,比较系统、完整地提供有关知识。乡土教材《利辛地理》的编写是按照位置与范围、气候、土壤植被、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城市发展方向的顺序把每个要素作为中心进行论述。这样仿照统编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和理论实践,有利于知识结构本身整体性的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本区域农村的地理教育仍相当薄弱,虽然固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表述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更适用于本区域农村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
  2.乡土情感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彰显地理特色
  地理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地理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培养出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品质,树立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信念。在乡土教材《利辛地理》编写的内容上突出体现环境教育、乡土情感教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一幅幅亲切而又真实的照片使学生对“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和圣故里、仁义之源”的家乡文化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蓝天碧水与我们相伴”充分阐释了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而“美好家园、携手共建”对城市发展方向的讨论更是将乡土情感教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向高潮。
  二、对乡土地理编写过程的思考
  1.学校积极推进课改为编写工作营造和谐氛围
  近几年,学校为摆脱生源差、高考不理想的恶性循环,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学校采用“走出去学习、请专家进来”的方式,为广大教师树立课改信心,并且学习课改名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探索自身的新课改之路。在这样的课改背景下,作为课改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参与组织编写,相关部门为《利辛地理》做宣传。这样,学校的鼓励、学生的期待、甚至县领导的关心,都为《利辛地理》的顺利编写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是编写顺利的重要条件
  教材的编写工作中,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关键。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区域性和综合性,要素繁多、内容繁杂,在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区域地理素材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如编写“人口和宗教”这一节,得到人口和宗教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编写“气候”相关内容,联系了气象局及气象站;编写“城市发展方向”,求助于规划局并得到多方关照。总之,《利辛地理》的编写过程得到几乎所有的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心相助,缺少任何一个部门的支持,编写结果都不会如此圆满和科学。
  3.善于学习和乐于奉献的编写团队是人力保障
  校本教材的编写具有严格的编写程序,需要较高的专业要求和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利辛地理》的编写团队年龄结构、学科专业和学历结构合理――有高级教师,也有中级教师;有地理教师,也有语文教师;有本科学历,也有研究生学历,而且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善于学习、乐于奉献。奔着为学生、学校编制出一本富有科学性、易读性的乡土地理教材的目标,千方百计寻找资料,对从不同途径获得的数据进行精确比对和科学分析,力争保持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教材适用对象的心理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易读性优化,力求达到教材的可读性。当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如编写时间少、编写任务重、教材编写理论知识欠缺等。但是学校的倾力支持、广大学生的热切期盼以及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编写工作提供了无形的鞭策。教师自学教材编制理论;舍弃休息时间,全力以赴;竭力将科学性、易读性、拓展性、趣味性融入教材,保证乡土校本教材的编制质量。可以说,这样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编写团队是顺利完成校本教材开发的根本保障。
  校本教材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积极推行新课程的必然产物。《利辛地理》的出版作为利辛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第一桶金”,为今后的学校课程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推荐访问:利辛 乡土 编写 想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inxijianbao/2019/0317/197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