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口味口味【重口味,众口味】

【www.zhangdahai.com--整改措施】

     路过报刊亭,看到陈妍希的杂志封面照,驻足端详了一阵,感觉有些怪。她抬着下巴,画着浓浓的眼线,一副“我可不是个小清新哦”的样子。或许她是急于摆脱《那些年》中沈佳宜的形象,但我觉得这个尝试真失败,因为她虽然摆出了御姐的造型,眼睛里却没有内容。
  我真的不懂,这年头到底怎么了,逼得陈妍希这么一个标准小清新都去把自己烟熏妆成了熊猫眼。一个姑娘,就清清纯纯的,或者说感觉上清清纯纯的,不好吗?
  以市场的角度说,或许真的不好。经纪公司大概觉得,观众是感性的,需要的讯息是性感的,哪有心思去看一个女演员总是展示清纯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一个乖乖女如何迅速变“坏”,是陈妍希如何变成陈冠希,这就是市场的逻辑,也是时代的逻辑。
  时代的逻辑是形式去繁就简,刺激一步到位。在深度阅读被逐渐抛弃之后,人们开始迷恋上猎奇和颠覆。从感官到价值观,能让人们感到震惊的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卖弄。怪现象被夸大并广泛传播,我们用“见怪不怪”来接纳万事万物,以至于见到不怪的,反倒觉得有些怪了。想到这儿,我有点认同陈妍希了,在整体环境普遍大姨妈的情况下,小清新和小恶心之间没有多远。
  此刻,媒体面临的是一个大众逐渐分流的局面,换句话说,人们的共同情感基础已经消失,一件事你觉得直指人心,我可能毫无感觉,价值培训和成长记忆都不相同。除了怀旧,找不到合适的共同语言。所以这时,能让所有人都关注的,唯有刺激他们,用重口满足众口。但不断的刺激是有危险的,就像一个人喜欢吃辣,顿顿吃辣,那么他的味蕾很容易就变得迟钝,淡化了对味道的感知能力,到后来无论吃什么,都撒上红红的一层。
  以前,媒体会有意保护受众的感受,就像一个好厨子会保护你的味蕾一样。人们把新闻和话题的产生外包给一个“专业机制”,也就是媒体,媒体要引导读者,所传播的多为他们认为大众需要和应该知道的、看到的,而不是简单满足大众的欲望。这个机制会去过滤掉一些过分乃至有害的信息,以维持一只胃正常的消化能力和弹性。但是社会化传播让内容制造者直面读者,他们挖掘的是大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因此关注度几乎成了唯一重要的指标,不论方式有多么粗暴和极端,去吸引别人来看,成了谁也辩不倒的真理。
  于是,重口味俨然“正确”起来,它吸引人,方便制造话题,符合时代要义。所以它被滥用了,打开门户网的新闻界面,密密麻麻的一坨,多如牛毛的灾难,天花乱坠的标题,再来几张惨不忍睹的配图,让我时常有“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对于任何事物总处于一种过度消费的状态,当信息和知识变得唯利是图以后,只要找到了刺激点,我们伸手要多少,就会有人给多少。一件新奇事物从“哇,还有这个”变成“擦,全是这个”根本不需要多久。
  社会化传播让人们在兴趣上分众,在审美上趋同。我不在乎人们口味是轻是重,但我害怕大家都口味相同,害怕透过万花筒却看见了一个单调的世界。现在,连人们说话的语气、用词、幽默感都那么相似,这实在是一个人跟人、物跟物都很像的时代。当我们一打开新闻页面,只见血流遍地;一打开娱乐板块,只见玉体横陈,你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太乏味了些?

推荐访问:口味 众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zhenggaicuoshi/2019/0319/2322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