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探讨临床如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www.zhangdahai.com--转正述职报告】

  【摘要】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在临床除了血源紧张外,输血还可以引起部分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严重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就科学合理用血,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等问题,以下一些探讨和建议,希望引起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
  血液;临床;合理;科学;安全
  �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血库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配血和发血。现在临床用血越来越紧张,导致很多手术无法进行。导致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临床大夫不注意科学合理用血。这样不仅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还增加患者感染艾滋,梅毒,乙肝这些传染病的几率。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以下的探讨和建议,希望引起临床的重视。�
  1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输血治疗的风险性决定了临床医师在考虑对患者输血时,必须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在确定需要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应当本着“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的原则。临床医师应该改变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如认为:输越新鲜的血越好。而实验表明,4℃保存72 h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的危险;4℃保存2周以上的血可以减少疟疾传播的危险;4℃保存10 d以上的血可以减少HTLV传播的危险。科学实践证明了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所以应该严格掌握输注新鲜血的适应证。�
  对于新生儿或早产儿换血、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病,持续性低血压和DIC患者,可以选用新鲜血治疗,其他情况则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不少临床医生认为给患者输注血浆可以增强营养、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因此随意给患者输注血浆。这种做法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血浆主要含有的是水分和蛋白质,并且含有大量的各种抗体。血浆输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经血传播病毒的感染。�
  因此,除了有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用新鲜冷冻血浆之外,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血浆。�
  2 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治疗的总趋势。全血中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输血治疗。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不但可以避免不需要的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以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因为病毒在血液各种成分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度也是不一样的。白细胞最高,血浆次之,红细胞、血小板相对较为安全。�
  自身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提倡并且鼓励患者自身输血,可以选择术前或化疗前自身储血,术中或化疗后自体血回输等方法。尽量不用或少用异体血。�
  3 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在择期手术的患者中提倡自身输血。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特别是ABO血型和Rh(D)血型。如条件许可,优先选择输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血反应。临床输注前严格“三查七对”,输注后的半小时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如出现输血反应,及时终止输血,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祛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机会,减少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血制品异体输用时可以产生许多有害的不良发应。因此血制品中残留的白细胞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应予以祛除。�
  欧美等国家颁布的标准是残留白细胞含量应低于5×10�6(AABB Standard B4.240)。第4代白细胞滤器可祛除99.9%的白细胞,而达到以上标准。祛除血液中的白细胞,既可防止白细胞凝集素和抗体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也可以防止由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引起的发热反应,延缓或防止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
  4 引进保障机制,分担输血风险�
  输血治疗的风险性决定了患者在主动或被动(如在抢救中)选择输血的同时,实际上一并选择了其连带的风险因素。不管因何种原因受血者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还是血液含有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或者使用的检测试剂不能达到100%的检出率而未能检出导致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这些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而客观存在的。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都在尽可能地将输血治疗的风险率降到最小,但是一旦发生,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就意味着100%的灾难。血液是救人的而不是害人的。希望每一位临床大夫都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科学合理安全的用好每一袋血。�
  参 考 文 献�
  [1] 廖清奎.周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四川医学,2000,21(2).�
  [2] 林嘉,吴艳红,何屹,等.推行科学用血体会.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2):43-45.�
  [3] 范存斌.成分输血指南.中国临床医生,2000,12(28):23-24.

推荐访问:科学合理 临床 用血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zhuanzhengshuzhibaogao/2019/0414/744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