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下焦湿热的症状 三仁汤治疗湿热型外感发热100例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摘要】 目的 观察以宣通气机,芳化湿浊,利湿清热类中药治疗湿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三仁汤(生苡仁、滑石、杏仁、厚朴、白通草、竹叶、制半夏、白蔻仁等)治疗湿热型外感发热100例。结果 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7%。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快捷治疗湿热型外感发热。
   【关键词】 发热;湿热;三仁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来自于我院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门诊部及住院部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4~50岁,平均30岁,病程6~30 d、平均15 d,均有发热,体温在37.4℃以上,微恶寒,汗出而热不解,午后热像显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不渴,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西药治疗不满意或无效者。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生苡仁、滑石粉各20 g,杏仁、厚朴、白通草、竹叶、制半夏各10 g,白蔻仁6 g,随症加味;湿邪偏重者加佩兰、砂仁、藿香;肺热兼咳者加黄苓,水煎滤汁500 ml,早中晚分服,1剂/d,病重者可连夜服用, 1.5~2剂/d,3 d为一疗程,儿童用量酌减。
  1.3 治疗标准 痊愈:体温降至37.4℃以下,伴随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体温较治疗前降低,伴随症状减轻。无效:用药后体温及临床症状均未减轻。
  2 治疗结果
  痊愈8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未坚持服药),总有效率达97%。
  典型病例1:陈某,女,36岁,工人,已婚,2003年7月12日初诊,发热18 d,早轻晚重,18 d前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脘闷恶心,自服藿香正气水及门诊输液治疗3 d,病情不减,晚上T38.5℃~39℃,伴脘腹胀痛,头重头晕,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嗜卧懒言,口干不欲饮水,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查T39℃(午后),P101次/min,R25次/min,BP110/80 mm Hg,心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检查:血沉8 mm/60 min,白细胞计数5×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5%,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中医辨证为湿热型外感发热,治以宣通气机、芳化湿浊,利湿清热,基本方加藿香10 g、佩兰10 g,水煎服,服用6剂后,热退身凉,湿走热自减,诸症悉除而告愈。再3剂以善其后,随访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2 张某,女,47岁,教师,2003年8月20日初诊,晚上发热2个月,2个月来入夜高热如焚,汗多、头晕、脘闷胸,口不渴,不思饮食,近10 d来入夜身热均在39℃~40℃之间,大汗淋漓,衣被尽湿,身体沉重不可转侧,大便稀薄,小便短赤,舌质降,苔白腻,脉濡数。曾更医数人,服中药20余剂,西药及输液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缠绵不愈至今,查上午T37.8℃,精神委靡,少气无力, 面色淡黄,语言低微,全身震
  
  作者单位: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院
  
  颤,P100次/min,R28次/min,BP100/70 mm Hg。心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化验检查:血沉7 mm/60 min,白细胞计数4×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中医辨证为湿热型外感发热,湿阻中焦,留恋气分,湿重于热。治以宣通气机、芳香化湿,冀其湿化热解,基本方加藿香10 g、荷叶15 g,水煎服,1剂/d,服用3剂后,全身轻松,如释负重,一切湿热症状均已消失,饮食增进,精神转佳,自己来我院就诊,查T36.5℃,口渴欲饮水,苔薄白,脉浮,继续服上方3剂,芳化淡渗,再利湿热,以善其后,热退身凉,湿走热自减,诸症消除而告愈。再以数剂调理以善其后,随访未再复发。
  3 讨论
  湿热型外感发热属温病的湿温范畴,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与热相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常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其发病机理薛生白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章虚谷亦曰:“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病以感受湿热之邪为外因,脾胃内伤、运化失职,湿饮内停为内因,造成脾胃气机阻滞,留恋气分,郁遏不达,常累及三焦,而致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与膀胱之气化失常。湿热型外感发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中亦不少见,病程长、热势缠绵,治疗比较棘手。属西医的病毒性感冒、无名发热等,治疗上吴菊通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泻不止,润之则病深不解”。本病初起切忌发汗、攻下、滋阴,若用辛凉解表易使汗出伤阳,用苦辛清燥易致脾伤湿留,用苦辛温燥易助热化燥热势更增,充分说明治疗大法很严谨,不容草率,否则贻误病机。用三仁汤清上、宣中、渗下。方中杏仁苦辛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转枢中焦,行气化湿醒脾;生苡仁甘淡清利湿热、疏导下焦;制半夏、厚朴行气散满、除湿消痞;滑石,通草、竹叶增强渗利湿热为佐使,诸药合用,宣通气机、芳化湿浊,利湿清热,共奏宣畅三焦化气利湿之功,加佩兰、砂仁、藿香;以增芳香化湿之力,加黄苓以泄气分之湿热,使其湿利而热自退,诸症自解。应用本方不用汗法而热自解,不用下法便自通,湿去脾不伤,热除正亦安。若遇服药后热仍未退者,此方也能起到化湿孤热的作用,在气者清气,在营者清营转气,在血者清热解毒,凉血散血。临床上若辨证准确、加减适当,则热退不再复发,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之神力。
  

推荐访问:外感 湿热 发热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409/646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