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乙醇擦浴温度_乙醇的温度对高热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观察

【www.zhangdahai.com--读书笔记】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乙醇擦浴对高热患儿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150例临床就诊的高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降温时甲组(53例)采用28℃~32℃乙醇(30%~50%),乙组(50例)采用41℃~43℃乙醇(30%~50%),丙组(47例)采用41℃~43℃薄荷乙醇,均按护理操作程序擦浴30 min,测量擦浴前后体温。结果 甲、乙、丙3组擦浴后体温下降有效率分别为77.4%、86.0%、95.7%,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乙醇温度;高热患儿;擦浴疗效
  
  高热是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高热会引起机体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改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由于药物降温易引起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等并发症,而物理方法降温因迅速、安全易控制、不良作用少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采用,是高热患儿首选的降温方法。目前临床物理降温的方法较多,如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和冰袋冷敷等。本文以乙醇作为降温介质,采用不同温度的乙醇擦浴对150名高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对其降温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6年2-5月在我附属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且未经其他任何降温措施的急诊患儿150例,男78例、女72例,年龄3~9岁,平均(5.0±0.6)岁。体温39.0℃~40.1℃,病程1~2 d,随机将患儿分为甲组(53例)、乙组(50例)、丙组(47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病程、病情、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降温方法 甲组采用28℃~32℃乙醇(25%~35%),乙组采用41℃~43℃乙醇(25%~35%),丙组采用41℃~43℃薄荷乙醇(取薄荷100 g浸泡在95%乙醇1 000 ml中,密封72 h后,加蒸馏水1 500 ml,过滤除去薄荷即得薄荷乙醇浸剂),均按护理操作程序擦拭[1],擦浴时间均为30 min。
  1.2.2 评价方法 各组在擦浴前和擦浴后30 min及60 min测量患儿的腋下体温,由专人负责测量和记录。以高热患儿使用降温措施后体温降至38.9℃以下为降温有效[2];体温降到38.9℃以下后又复升到38.9℃以上为体温回升。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3组患儿降温有效率比较 擦浴完后30 min测体温,甲、乙、丙组患者体温下降有效率分别为77.4%(41/53)、86.0%(43/50)、95.7%(45/47),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99,P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P[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1℃~43℃乙醇擦浴的降温效率明显优于28℃~32℃乙醇擦浴。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体内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此法简单易行,只要保证乙醇的温度,擦浴效果较好。但在用41℃~43℃乙醇进行患儿降温护理时,由于热刺激,身体1/3~2/3的血液充满皮肤毛细血管,内脏血流减少,容易造成血液循环血容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擦浴前先喝热饮料。另外,乙醇擦浴前,必须用水温计测试乙醇温度,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烫伤患儿。�
  薄荷乙醇浸剂擦浴法在3种擦浴方法中降温效果、速度是最好的。其作用机制是薄荷具有解表、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薄荷油,能溶于乙醇,薄荷油既有刺激皮肤汗腺分泌,使皮肤血管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又具有挥发性,挥发时可带走机体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具有显著降温效果,较单纯乙醇物理降温效果好(P

推荐访问:高热 乙醇 降温 患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shubiji/2019/0405/5731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