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不痛不泻 [痛泻要方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工作心得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粘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笔者用痛泻要方为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我院2005年6月~2009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l岁;病程1月~1年13例.1~5年12例,5~10年14例,10年以上11例。
  1.2诊断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93)制定以下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粘掖血便,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2)肠镜见:粘膜多发性溃疡伴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或伴有脓性分泌物。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3)钡剂灌肠见:粘膜粗乱和(或)有细颗粒变化,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1.3治疗方法
  以痛泻要方为主组方。白术12g、白芍12 g、陈皮6 g、防风12 g、槟榔6 g、厚朴6 g、苍术9 g、茯苓10 g、猪苓10 g、肉豆蔻:9 g。若腹中冷痛泻泄较重者加藿香、苏梗、干姜;若大便稀溏、肛门灼热,嗳气、泛酸者加黄芩、黄连、法半夏;腹泻次数频繁加赤石脂、禹余粮;病久体弱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如食滞胃肠不欲饮食者加神曲、山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用。7 d为1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4。疗效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993)(1)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其具体标准为:(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2)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3)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窥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结果
  
  完全缓解11例,占22%;有效37例,占74%。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现代医学多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抗生素,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使病情更加缠绵难愈。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便血”等病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受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慢性复发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辨证多属肝郁脾虚之证。治则以抑肝扶脾宜肝为主,宜用痛泻要方为主组方。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与土中泻木为臣;陈皮辛苦而温.芳香和中化湿。既助白术以健脾祛湿。又助白芍以顺肝脏疏泄之势为佐;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风能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为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柔肝理气,使脾健肝和,泻泄自止。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益气健脾疏肝等中药.有减轻肠粘膜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因药症相符,故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佳。

推荐访问:溃疡性 结肠炎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tihui/2019/0403/522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