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肥胖病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_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

【www.zhangdahai.com--其他心得体会】

  【摘要】 目的 了解教职工肥胖及肥胖程度对慢性病的影响情况,为学校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 691份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男性399份,女性1 292份,其中分不同肥胖程度对慢性病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肥胖总检出率17.27%,男性22.31%,女性15.71%,男性与女性在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P2=37.12,P28.0为肥胖。
  1.2.2 血压测定 用汞柱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所用血压计经过朝阳区计量监督局计量认证。血压按1999年WHO和我国高血压学会高血压水平的定义: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为高血压。
  1.2.3 血脂测定 采集空腹12 h后抽取前臂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后离心,由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同时带北京市临检中心质控进行质量控制,所用试剂均采用北京中生公司试剂盒,各种测定操作均由专业人员完成。采用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血脂:指血中总胆固醇>5.17 mmol/L和三酰甘油>1.71 mmol/L,高血糖:指空腹血糖>6.11 mmol/L。
  1.2.4 脂肪肝 专业人员采用东芝S-550超声诊断仪,按周永昌,郭万学等主编的《超声医学》第三版各种疾病诊断标准为准。B超显示显示肝实质光点密集,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肝静脉模糊不清,即为脂肪肝。
  1.2.5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教职工肥胖程度分布情况 调查的1 691名中小学教职工中超重453名,占26.79%,男性38.6%,女性23.14%;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2 P2=6.40,P2=74.52,P2=9.28,P2=1.75,P>0.05),女性肥胖各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6,P2=216.9,χ2=140.9,χ2=130.7,P2=347.98,P[2]。而女性相对注意自身保护,注重形体美、控制饮食、作息时间相对规律有关;导致患病率较低。提示我们在加强监督中小学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应着重注意男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50岁女性肥胖患病率超过同年龄组男性,这与50岁以后女性大部分进入绝经期,雌激素分泌减少,使其对身体健康的保护作用逐渐下降等原因有关;这一现象又提示我们不可忽视妇女绝经期的保健工作。
  3.2 根据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体力活动少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1];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而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而中小学教职工正是属于这一群体。本次调查显示随肥胖程度的不断加重,教职工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果与之相符。本次调查的结果提醒我们超重及肥胖本身作为重要的慢性病,同时又影响着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2]。本次调查肥胖组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50%以上,充分论证了此观点。而肥胖伴随高血压将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肥胖产生高血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两个主要的机制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肥胖者常多食,他们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高于不胖的人,这种多食刺激交感神经功能,使血管收缩,从而增加了血管的外周阻力造成血压升高,引起肾脏对钠的回吸收增多,增加血容量,也导致血压升高。
  3.3 肥胖引起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肥胖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才能促进血中葡萄糖进入肥大的脂肪细胞,因此,要使基础血糖及进食后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肥胖者所分泌的胰岛素量较一般人要多2~4倍。然而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情况下,胰岛β细胞易劳损乃至衰竭,最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糖尿病。
  3.4 肥胖是影响血脂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人群高血脂的检出率为23%~40%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肥胖程度与血脂升高程度呈正比[3]。本次调查结果与之相符。肥胖易发生高血脂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肥胖时胰岛素敏感性比正常时减5倍,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个数减少10倍,从而导致脂蛋白酶活性下降,引起肥胖者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患病率急剧升高。
  3.5 肥胖是影响脂肪肝的首要危险因素。随肥胖程度的不断加重,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升高[4]。本次结果与之相符合。脂肪肝的发病率在体质量正常组的患病率仅0.98%,在肥胖组已经达到40%。肥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是脂肪肝不可忽视的一种并发症。
  肥胖及肥胖所导致的慢性病在全球蔓延成灾,从1982~2002年短短20年我国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迅速攀升,中国突然成为第一“肥胖”国,第一“慢性病”国,以“代谢综合征”为特点的富贵病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低脂高糖的饮食导致肥胖,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综上所述,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其共同病理是胰岛素问题,即胰岛素抵抗症和高胰岛素症。解决代谢综合征的根本出路是:控制糖和精致淀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补充必须营养素和抗氧化剂,英国科学家克理威提出了世界著名的“克理威20年法则”认为食用精加工的米面(碳水化合物)和精制糖。20年后会得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一法则已被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哈佛健康膳食研究项目所证实。鲜为人知的“哈佛膳食宝塔”,把精致米面从宝塔的塔底放到了塔顶。研究指出白米、白面包、和白面条等精致米面不但不能作为人体主要热能来源,相反,它们是“垃圾食品”会升高血糖,刺激胰岛,制造脂肪,需要避免或严格控制。近日卫生部举办首届“营养、健康、发展”北京论坛,中国科学院慢性病专家武阳丰教授也指出我国营养比例失调、精米白面糖摄入量过多才是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肥胖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次调查表明超重及肥胖和其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的慢性病在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中患病率之高并有继续增长趋势,令人震惊。肥胖与个人的行为密不可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等慢性病的因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教职工健康的重要因素。全面开展健康促进是慢性病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国内外资料显示有针对性的开展肥胖干预是可以见成效的,通过膳食的干预和指导可以很好的减轻体质量[5];由专家指导对肥胖教职工进行膳食运动指导,共同制定减肥计划,进行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可行性,以控制体质量。建议教育部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多关注广大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专门财政拨款建立行之有效的卫生政策:全面定期安排体格检查,建立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及个人长期健康档案,大力开展营养教育,倡导平衡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来保障广大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泽军.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90-91.
  2 徐勤,等.某大学中年教职工慢性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现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19(2):162-163.
  3 杨文英,等.不同BMI水平对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5):275-278.
  4 倪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发展.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3):158-162.
  5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3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

推荐访问:教职工 肥胖 因素 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qitaxindetihui/2019/0403/5318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